作文批改“五法”
2019-11-22王晓风
王晓风
【关键词】 小学语文;五步协同;作文批改;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8—0151—01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现在有许多学生写完作文后,掷于脑后,不愿修改,即使部分学生愿意改,也缺乏一定的方法,这样哪怕写完一篇又一篇,也很难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作文批改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应该是教师单纯的教学行为,而应该是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提高作文批改的有效性就成为了教师们研究的课题,对此,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自我批改,激活灵感
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利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和批改,又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自我修改是自我评价的前提,学生写好作文后,先要自我修改。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修改:一读,看结构是否合理,中心是否突出,是否围绕中心选材;二读,看层次段落是否清楚,过渡是否自然,首尾是否照应。三读,改正习作中的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四读,仔细斟词酌句,修改不通顺的句子,删去与中心无关的字、词、句、段。这种反复读、改能帮助学生养成自评自改的能力,习作地位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在一次次批改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写作的信心,提高了写作的兴趣,最终使学生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
二、组长批改,榜样带动
结合多年工作的经验,笔者根据班级学生中写作能力高低和责任心强弱的情况,选出八个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批改作文组长,组长作文由教师批改。每个学生限时批改本小组内作文,在作文讲评课中进行讲评,由组长介绍所批作文的情况,评价每篇作文的优缺点。教师要控制好环节,为组长树立威信,肯定他们在批改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予以鼓励。当作文全部讲评完之后,让学生根据批改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一篇优秀的作文。学生在不断的批改交流中拓宽了视野,积累了经验,鉴赏到了优秀的习作,班级整体写作水平也在稳步提高。
三、分组批改,促进成长
分组批改,一般是四人为一小组,每组发放一定数量的学生作文,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批改任务。刚开始,可让小组学生在一课时内批改两篇作文,往后可适当增加。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尊心,在集体活动中都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分组批改促使那些本来不很重视作文的学生,也会绞尽脑汁地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所以学生会对作文评析的各项要求和标准都前所未有的了解,学生在分组批改的过程中,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哪些是应该肯定的地方,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怎样改进。分组批改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能力、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会在此过程中渐渐积累作文方法,形成浓厚的作文兴趣。
四、同桌互批,取长补短
互批,是一种学生间交换批改的方式,这种方式简单易行。批改前是由教师提出批改要求,然后同桌或前后桌学生之间互换习作进行批改。这样批改的好处可以使学生之间及时交换批改意见,明白作者写作的思路、表达的情感,达到更有效的批改目的。批改作文时,学生无形中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这种批改的着眼点在于引导学生关注他人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作为自己作文的参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集体批改的缺陷,能够建立学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勤奋向上的学风。
五、课前有约,集思广益
語文教师都知道,会评作文的学生一定是会写作文的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评价水平,每周安排学生写一次作文,语文课前用10分钟的时间进行评价。鼓励小作者上台朗读习作,允许学生们自由发言,发言要求是先找习作的优点,再指出不足,目的是培养学生们良好的说话习惯和倾听习惯。如果学生们的评价有不到位或不恰当的地方,教师给以恰当的点拨,尽量肯定优点,委婉指出不足,明确提出建议。然后安排学生按照原题目再写作文、集体再评。经过多次批改训练,学生不仅准确地掌握了写某一类作文的具体要求及方法,对这些要求理解得也越来越深刻,而且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苦写教师苦改的现象,灵活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来,提高作文批改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