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附中作曲专业学生钢琴教学的特殊策略
2019-11-22谭天红
谭天红
摘要:作曲专业作为理论与创作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鋼琴教学的模式如何符合教学主体的学科特性及学科需求成为了本文的关切所在。通过表演学科基本能力的快速提升作为教学主体的基本切入口、以大量浏览曲目作为前提,把控内容、重点、难点的有效重点平衡,以实现作曲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二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成为本文的重点。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策略 教学步骤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9-0103-03
在音乐学院附中担任了数年作曲学科的钢琴课教学工作,一个较深的体会就是:想教好作曲学科的学生,就一定要结合其专业培养方向,为使学生能成为综合素质全面的作曲人才而做准备。
一、学习内容要丰富,曲目涵盖要全面
作曲学科学生的钢琴必修课,需要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大的曲目学习量。几年的作曲学习要求他们对于曲式结构、织体的写法、和声的运用等各方面都要熟练掌握,而创作来源于积累,钢琴课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帮助学生做积累。这是一个历时六年的全方位的积累,钢琴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个从巴洛克时期直至近现代和当代中外钢琴作品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引领学生去认识和掌握各个时期作曲家的作品。学习的作品越多越丰富,就越有可能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火花。
然而,由于作曲主科及其他专业必修课也有大量知识需要学生吸收掌握,作曲专业的学生在练习钢琴的时间上,往往有所欠缺。远不如钢琴专业的学生肯花功夫。这个问题往往令我们钢琴教师感觉到棘手。因为曲目完成想要有高质量的成果,必须在细节上精益求精。钢琴音乐博大精深,假若在音色、踏板、触键、音乐性等方面考究起来,往往需要师生们数节课的连续不断和极其细致的追求。可遗憾的是,总体的客观条件造成学生的练习时间有限,这往往会引起一个曲目完成的质和曲目完成的量之间的矛盾。那么究竟是该让学生学得多一些还是让学生完成作品精一些呢?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来,想最好地调和质与量之间的关系,对作曲学科学生的钢琴必修课学习,必须要重点突出,学习内容涵盖全面。既要力求精致地完成教学大纲内容,又要给学生添加大量浏览学习的曲目内容。而对这两种类型的作品,教学目的则有所区别。
二、学习要重点突出,力求精致地完成教学大纲内容
钢琴学科为作曲学生制订了详尽的教学大纲,包含基本练习、练习曲、小型乐曲、复调作品、大型乐曲、识谱等。每个学期所重点考查的内容都非常具体。有的学期侧重复调与基本练习的考核,有的学期大纲中明确规定了某类型的乐曲为期中、期末的学习内容。大纲对于教师的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性,教师要拟定好教学计划,使学生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内容。所谓重点突出,就是期中、期末的考试曲目,以及每学期教师侧重想要学生掌握的技巧等内容,一定要紧抓不放。要求学生高规格、高质量的完成。
作曲学科学生在入学考试前,都有一定的钢琴基础的底子。而且相对其他专业学生来说,学生们普遍理解力较强,乐感较好,有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但他们往往规范性很差,在调整他们的弹奏方法上,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花费大量心血。假若教师不在曲目完成质量上给学生重新确定一些音色、音乐表现和音乐审美上的概念,学生就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本质地进步。
作曲学科的学生在演奏的规范性方面,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由于以往的基础训练不够专业,他们往往养成了一些很随意的弹奏习惯。即使是一首简单的古典时期作品,如莫扎特的奏鸣曲,学生也能在弹奏中暴露出诸多毛病。他们常常会缺乏指尖控制,弹奏动作过大,手掌缺乏稳固的支撑,因而很难弹奏出圆润透亮的音色。而且有时他们的手臂力量运用不够协调,身体和肩臂部也比较紧张,弹奏起来就会既费力又干涩,乐句的连贯性和歌唱性也不够好。这就需要教师们耐心地观察,发现每个学生弹奏上的症结所在。一定要纠正他们原有那些弹得过快过响,只求过瘾,弹奏极其随便和随意的意识。帮助学生们改进和规范基本的弹奏方法。鉴于作曲学科学生们的普遍程度,在六年的学习过程中,重点精练的内容还是以古典时期和浪漫派时期作品居多。
在学习这类古典和浪漫时期作品时,要求学生很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时代风格。边解决好基本的弹奏方法问题,再具体到乐曲演奏中的句法、语气、踏板、音乐情绪等层面,教师就必须抓住几首作品来精磨细刻。因为声音概念的建立与风格尺度上的把握,绝不是只是一朝一夕之力,教师们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领与启发学生。而且要连续三年循序渐进地不懈努力。全面细致地学习完一首乐曲,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建立了音乐审美。对于作品应该以什么样的规格来完成,要使学生们最终形成自主的概念和意识。所以说,有重点地学习,力求精致地完成教学大纲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在细节上精益求精,这些曲目才能完成得精致漂亮,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审美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三、浏览学习的曲目有整体思考,程度与水平逐年提高
保障了基本的高精尖的学习内容,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订和添加不同的曲目了。
笔者的观点是要尽量调动起学生的能动性,浏览作品尽可能量大一些,涵盖宽泛一点儿。希望能帮助作曲学生最大程度的丰富视野,拓宽创作思路。选择浏览曲目时,对于曲式结构的选择要广,不同时期与风格的作品也要尽可能的多多涉猎。尤其是那些精练时受程度限制选择较少的印象派、近现代及有民族性和地域风格的曲目。都可以作为浏览学习的内容来补充学习。所选曲目的程度要大致贴合学生的技术水平,但也可以随教学的具体要求而有所变化,而不必过分拘泥于曲目的难度限制。
作曲学科的学生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们活泼,有个性。因为常常会思考创作,他们也比较大胆。对于自己学习的钢琴曲常常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有时会主动向教师提出要学习某位作曲家的作品。
学生们挑选作品的理由多种多样:有时是因为迷恋上几位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有时是因为觉得曲目的音响新奇独特,有时是偶然在音乐会或音像资料上听到了某首作品而产生兴趣,有时是想有意钻研一下某类作品,有时有点儿异想天开,有时只是盲目跟风。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们自己所挑选的曲目都会超越了他们现有的基础和程度,把这些作品作为精练的教学计划并太合适,但作为浏览曲目学习却是可行的。有意思的是,这些看上去“太难了”的作品,因为学生所持有的空前学习热情,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面貌,学生们在技术能力和学习进度上的飞越往往是令人吃惊的。有时作品完成质量之高会令教师更改原有计划把曲目变换为重点精练曲目,最终参加了考试或音乐会。这也令笔者领悟到,教师们适时的支持与鼓励,会激励学生们交上一份格外优秀的答卷。
应当注意的是,浏览曲目虽没有那么严格的程度限制,而在实际的学习中,也是要随学生的年级增长而有阶段性和持续性的。总体程度与水平要逐年增长提高。不能因为是浏览学习的作品,选择起来就天马行空,随心所欲,而是要在布局上有一个整体的思考。钢琴作品浩如烟海,教师选择起浏览作品来,灵活度很高,这就需要针对每位学生来定位,在选曲的时代、重点选择的地域、风格、重点弥补的曲目类型等方面,都要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一定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灵活运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想教好学生,必须先很好地了解学生。
每个学生在性格爱好、领悟模仿和身体协调能力、音乐理解力与创造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差异与特点。聪明的学生有时会学得不够踏实刻苦,用功的学生有时学习方法不灵活,音乐表现比较木讷,有灵气的学生有时很有个性,不一定那么“听话”。乐感很好的孩子却缺乏扎实的技巧与基本功。每个学生的优缺点都需要教师细细揣摩,摸透了弊病和优势,才能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学生在钢琴学习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往往在其他学科也都是通病。
比如,笔者教过的一位学生有很强的曲目偏好,特别喜欢弹近现代作品。学起这类作品来干劲很大,完成效率很高,可弹起古典作品来却毫无兴致,无论笔者怎么强调,她都很不重视。后来笔者了解到这个学生除了平时只爱听现代作品,在作曲创作中也很忽略传统技法的学习和掌握。为了改变她对经典传统曲目的狭隘看法,笔者在对她学习的曲目选择上格外注意,除了给她少量近现代作品,又加入了大量古典时期作品,在学习中给她反复讲解和比较不同时期的不同的触键方法与审美取向。在声音概念的调整上,一次次地带学生体会和倾听,不怕多花时间花功夫,让学生的欣赏角度逐渐得到调整。现在,这个学生已经很重视并乐于学习古典作品了。
由于钢琴必修课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单一的学习形式容易令学生们感觉乏味。从练习到考试,要经过大量的重复。技巧难关的攻克需要日复一日的练习,曲目处在不断地加工与再加工的过程。学生们有时难免产生焦躁情绪。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同事们与笔者做了较多的关于钢琴演奏的多种形式学习的尝试,如:双钢琴、四手联弹、六手联弹、八手联弹、协奏曲等演奏形式。发现这些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演奏兴趣非常奏效。首先,演奏形式由单人转换为数人,演奏者之间有了合作。而回课的形式,也由原来的单人教学,发展到有了集体课教学与排练。加之这些作品,大多曲风更富于多元化,音乐会演出效果很好。这些因素都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弹奏热情,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总之,针对学生的特点不同,我们的教学方案也一定要个性化。但运用起来又要灵活恰当,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注重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作曲专业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由于作曲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是要成长为专业的音乐创作人员,这就需要他们拥有很高的综合音乐素质。在快速读谱、视唱、音乐听觉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合作等方面都要有很强的能力。学生们关在琴房中独自苦练只是训练的一部分,尤为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拥有非常敏锐的音乐感受力与音乐听觉,拥有极为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和卓越的协作精神。钢琴、视唱练耳、民歌与戏曲、和声、合唱、打击乐课,这每一门专业必修课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学生将来创作的源泉。应该调动学生更好地把从这些科目中学到的知识融汇贯通,钢琴必修课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实施这一目标。
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钢琴必修课中主要体现在钢琴演奏形式的多样化及钢琴与其他不同音乐形式的合作上。尽管作曲学生在附中阶段,作品创作主要以声乐作品和钢琴作品为主。在写作技法上还无需达到创作器乐曲或重奏,乐队作品的程度,但积蓄与其他音乐形式的合作经验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益的。教师们平时,除了引导学生们多听音响资料,观看音乐会演出,参加学校的各类音乐讲座等等,还要鼓励学生多和其他专业同学交流。不妨让学生们利用空余时间弹弹钢琴伴奏。弹伴奏既锻炼了学生们的读谱与演奏能力,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弹器乐伴奏,能加强对不同器乐的特性、音域、演奏特点、主要写作技法上的了解。弹声乐伴奏,伴奏谱在和声,织體上的运用能给学生提供很好地借鉴,也能更好的加深对呼吸,乐句歌唱性的感受。多接触一些不同时代与风格的艺术歌曲,也能为学生的旋律创作带来更多新的灵感。多种钢琴演奏形式的合作,无论四手联弹还是六手、八手联弹,都需要学生们对于音乐的旋律线条、速度和感觉等方面形成共识。必须更仔细地聆听彼此的音乐,才能够切身感受到对方的呼吸与弹奏韵律。有些形式的作品,尤其是双钢琴和八手联弹,排练起来难度很大。弹奏者要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时是独奏,有时是伴奏,有时又是平等的合奏。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默契。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同学们一次次地实验,一次次地体会,乐句才会互相衬托、合作得更为融洽,从而慢慢彰显出乐曲的复杂与层次感。弹伴奏与参加合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投入地演奏,仔细地聆听,以眼神交流沟通加上合作无间的默契,才能够有完美的演出。
灵活丰富的钢琴课教学,为作曲专业同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拥有了一定的音乐实践经验,我们也期待作曲专业的同学们能创作出更多新颖的佳作!
参考文献:
[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1999.
[2][苏]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汪启璋,吴佩华,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