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劝学诗词,教你品味读书之趣

2019-11-22张睿

高中时代 2019年9期
关键词:书本知识做学问学问

张睿

喜欢读书、坚持读书、终身学习,是能使人受益一生的好习惯。先贤们也都是这样认为的,活到老学到老,他们写了不少诗词来劝诫后人要好好读书。让我们来读读这些劝学诗词,体验古人诗句里的书香与学习之趣吧!

勸学诗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诗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应解释为“勉励”的意思。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是诗人用切身体会对年轻人的经验之谈,人生易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因其“易老”,故“不可轻”,可见惜时之重要性。说明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溜走。

第二句中的“池塘春梦”有一个典故,源于《南史·谢方明传》:谢方明之子惠连,年十岁能属文,族兄灵运嘉赏之,云:“每有篇章,对惠连辄得佳语。”尝于永嘉西堂思诗,竟日不就,忽梦见惠连,即得“池塘生春草”,大以为工。常云:“此语神功,非吾语也。”“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其典,意谓美好的青春年华将很快消逝,如同一场春梦。诗人以敏锐、细腻的笔触,借用前人诗句中的优美形象,结合自己对“少年易老学难成”的深切感受,把光阴荏苒,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梦未觉,而梧叶已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来比喻,十分贴切,备增劝勉的力量;从而使“一寸光阴不可轻”的题旨得以更鲜明的体现,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全诗通过生动的描写来感慨时间的转瞬即逝,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感叹人生苦短,要抓紧时间学习,将来才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青春的日子如同春天一样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成功,所以每一寸光阴都不能轻易放过。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本诗盛赞书之好处,极写读书之趣。作者于谦,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诗人。他生性刚直,博学多闻。他的勤学精神与他的高风亮节一样名传后世。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抒发了对读书的喜爱之情,意趣高雅,风格率直,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

本诗开篇,即以个人读书的独特体会,表达出自己和书本的亲密关系。“书卷多情是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是说书籍就好似感情真挚的老朋友,从早到晚都与自己喜忧愁苦与共,更加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的情态。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集中写读书之乐。眼前的书,一开始读即停不下来,无数字从眼前一一掠过,读书之多之快,表现出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直下三千字”,写为书所吸引;胸无一点尘,比喻胸无杂念。这两句让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

第三句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奋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活水源流随处满”,化用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花柳逐时新”是说勤于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中的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结尾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陪衬,写出书斋之乐。“勒”指马笼头,“金鞍玉勒”者是富贵公子,再缀以“寻芳客”三字,直指富家浪子。这些人终日以寻花问柳为能事,他们和诗人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境,不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之流所能领略的。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此时陆聿二十一岁,正值“少壮”。诗人在冬日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读书,窗外,北风呼啸,寒气逼人。在这静寂的夜里,诗人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的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要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书本知识只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想要完全掌握,不能光靠纸上谈兵,一定要“亲身躬行”。书本知识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诗人从古人“学”、“问”不遗余力的经验中引出议论,告诫儿子,要想老有所成,一是莫负年华,应在年轻力壮时苦下工夫;同时不能仅以书本知识为满足,而应注重“躬行”。这首诗不仅包含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要珍惜时光,趁着年轻努力学习并坚持不懈。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死读书。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猜你喜欢

书本知识做学问学问
给作文时思路阻塞的学生开个“处方”
教师是做学问的
创造物理情境打破知识和应用的瓶颈
意林双周历学问勤中得(2017.9.16—2017.9.30)
数学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裁剪的学问
赛跑中的学问
做学问像爬山
静与动的学问
“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