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史料研习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策略研究
2019-11-22梁建红
梁建红
【关键词】 历史教学;史料研习;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8—0111—0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也在逐步适应时代的变化,教育教学目标不再单纯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而是更注重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以使其适应终身发展的要求,力求教育教学活动实现真正的 “以人为本”。在此背景下开展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不再单纯是为了让学生应对高考,而是提升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良好的历史素养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正确的“三观”具有的作用不容小觑。 最新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準》对历史教学活动提出了众多建议,史料研习是其中之一。作为高中历史教学一线工作者,必须注意到史料研习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并就这一教学方法不断深入研究,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使授课内容引人入胜,教学研究硕果累累。
一、史料研习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历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无法单靠简单反复的记忆达到深层次的学习目的,要通过对史学资料的阅读、记忆、理解,形成自我对历史的思考、判断、鉴别能力,史料研习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必要手段。笔者认为,史料研习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史料研习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它不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更加高效、合理。其次,在一定的历史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带领学生深入研习史学资料,组织研习成员深入开展探究、讨论,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如此获得知识的过程更加生动有趣,理论更加深入人心,结论更加引人深思。最后,以史料研习为基础的授课方式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保证。所以,以史料研习为基础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保证所选史料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辨别与使用史学资料的能力,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论述、评价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史料研习教学活动的策略
1. 充分搜集史学资料,深度把握教学内容。在基于史料研习开展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活动中,笔者认为,首先,需要学生配合授课教师,以引入知识点的方式,通过多种渠道搜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史学资料。史学资料的搜集是史料研习的第一步,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广泛的史学资料的搜集。传统的历史课堂授课太过依赖现有的历史教科书及相关参考书,是对既成内容的熟记过程,而在搜集史学资料的过程中可开阔学生的史学视野,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机会。“众人拾柴火焰高”,越多的人员参与搜集过程,所搜集到的史学资料也愈发丰富多彩,后续的史料研习也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教师通过对史学资料的搜集过程,也能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获得课本以外更加新鲜的知识,可避免长期单一知识讲授带来的疲劳感。
2. 注重学生时空带入感,加强与历史的对话。在授课伊始,教师可通过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对应历史时期的相关人物、物件等,设置相关问题,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入到这一历史时期的情景中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时空穿越感,置身其中来考究这一段历史的发生、发展及影响等,找到问题答案,获得自身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观点和启发。而传统的历史授课方式只是教师课堂上对历史教材的讲授,学生片面地熟记或者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过于死板,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知识内容最终都将被遗忘,更谈不上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作出任何贡献。而通过对所搜集到的史学资料进行认真的研习,能够使学生具有置身其中的时空带入感,可加强学生与历史之间的对话,这种学习方式更加具有吸引力。
3. 回归课堂,指导学生“论从史出”。对于史学资料的深入研习,最终还是要回归课堂。正如“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学生对于同一份史学资料的研习也能得出一千种结论。因此,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深入讨论,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相互辩论、讨论的过程也是知识结构再整理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工作“以学生为本”,切实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如此构建出的知识结构也更加牢固,产生的影响力也更加深远。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基于史料研习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370)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