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源赤霉酸处理对小叶榕结果和生长的影响

2019-11-22鲍文沁崔子立林文雯江灿赵永康

绿色科技 2019年17期
关键词:花芽分化生长

鲍文沁 崔子立 林文雯 江灿 赵永康

摘要:在小叶榕花芽分化前,以处理浓度为16000mg/L、20000mg/L、25000mg/L、28000mg/L、32000mg/L的外源赤霉酸对小叶榕进行了树干注射试验,并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分析了不同浓度赤霉酸处理对小叶榕结果和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样地落果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同浓度赤霉酸处理对小叶榕结果的抑制作用呈正相关关系。在抑制小叶榕结果的同时,其生长也同步受到抑制,但随着蒸腾作用加剧,外源赤霉酸的抑制效果逐渐减弱,小叶榕结果和生长得到恢复。

关键词:赤霉酸;花芽分化;结果;生长;小叶榕

中圖分类号:$68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095-02

1引言

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为桑科榕属大乔木,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园林景观植物。因其习性强健,终年常绿,冠大荫浓,树型美观,被评为柳州市市树,常作为遮阴树被应用于街道绿化和庭院、公园、露天停车场。随着每年生殖生长的开始,小叶榕的浆果成熟后大量掉落,紫黑色果肉粘在道路上既影响市容也给道路清扫造成较大难度,掉落的果肉粘黏在车辆上也较影响美观。

国内对植物的花芽分化调控技术研究有悠久历史,已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赤霉酸被广泛应用于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的生产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而赤霉酸用于控制小叶榕结果的研究在国内还未见有相关报道。因此,开展赤霉酸抑制小叶榕结果的研究,节约因其落果造成的人力、物力消耗,以期为促进柳州市小叶榕景观建设、丰富国内对小叶榕生产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区域概况

柳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地处北纬23。54~26°03,东经108°32~110°28之间,总面积18618m2。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年平均温度20.1~20.7℃,日照时数平均1250~1-570h。降雨量丰富,年总降雨量1642.5mm。

2.2试验材料

在柳州市江滨公园、蟠龙山公园内选择栽培条件一致、长势良好、胸径40~50cm、冠幅完整的小叶榕作为试验对象。本试验使用的赤霉酸为四川国光牌植缘(20%可溶性粉剂)。

2.3试验株物候期

小叶榕于3月上旬开始本年度第一次花芽分化,果期3~10月。其花序为隐头花序,球形也称榕果,单生或对生于当年生枝条的顶端或叶腋部。榕果生长过程中,随着体积逐渐增大,果皮颜色也逐渐变深:初为绿色,转粉红,后为黑色。黑果是榕果成熟的标记,果体直径为5~10mm,质软,掉落后有一定粘性。

2.4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使用16000mg/L、20000mg/L、25000mg/L、28000mg/L、32000mg/L共5个区组,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每个区组3个重复。于2月25日,对试验株采取树干注射的方式,于胸径处打孔至木质部深度约5cm,注射赤霉酸120mL。标记试验株小叶榕中部树冠向阳面地面投影面积1m×1m作为样地,于试验处理后定期进行样地落果收集称量,计算果实减少率、记录试验株生长情况。使用Excel 2007进行图表制作,DPS 7.05软件进行数据方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赤霉酸对小叶榕落果减少量的影响

从图1和图2可得知,在小叶榕花芽分化前注射使用赤霉酸,在一定时间范围(3月10~20日)内,两个实验点中不同处理对小叶榕落果的抑制作用与赤霉酸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表现为:32000mg/L~28000mg/L>25000mg/L~20000mg/L>16000mg/L。3月10日,江滨公园试验点数据显示,25000mg/L、28000mg/L、32000mg/L处理下,小叶榕落果量较CK相比减少了50%以上,分别为51.87%、61.55%和74.37%;20000mg/L、16000mg/L处理的落果量较CK相比,分别减少了33.83%、13.78%。蟠龙山公园试验点数据显示,较CK相比,各处理下小叶榕落果减少量分别为21.88%、37.57%、49.33%、61.25%、72.08%。但3月30日后,随着小叶榕蒸腾作用加剧,赤霉酸对小叶榕的抑制效果逐渐减弱,小叶榕生殖生长和花芽分化得到逐步恢复。至5月19日,16000mg/L和20000mg/L处理下的小叶榕落果量已趋近CK值,25000mg/L、28000mg/L、32000mg/L处理的落果量也逐渐增多。

通过表1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赤霉酸处理对小叶榕落果影响达极显著性差异(P<0.01)。表2的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江滨公园试验点,16000mg/L与CK处理对小叶榕落果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0000mg/L与16000mg/L处理、25000mg/L与20000mg/L处理、28000mg/L与25000mg/L处理、32000mg/L与28000mg/L处理对小叶榕落果影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于蟠龙山公园,16000mg/L与CK处理、25000mg/L与20000mg/L处理、28000mg/L与25000mg/L处理、32000mg/L与28000mg/L处理对小叶榕落果影响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20000mg/L与16000mg/L处理小叶榕落果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2赤霉酸对小叶榕生长的影响

使用外源赤霉酸处理抑制小叶榕落果的同时,其生长也同步受到抑制(表3)。当处理浓度达到20000mg/L时,试验株局部出现嫩叶畸形;当处理浓度达到25000mg/L和28000mg/L时,试验株除出现嫩叶畸形外,还出现老叶大量脱落甚至部分枝梢干枯的现象。跟踪观察发现,大部分轻度药害影响下的试验株都能在2~3个月后恢复正常生长。当试验药剂浓度达为32000mg/L时便会出现严重药害作用,表现为植株停止萌芽、老叶大量脱落、大量枝梢干枯等现象,药害严重的小叶榕试验株需半年或更长时间方能恢复正常生长。

4结论

在小叶榕开始花芽分化前注射使用外源赤霉酸,可促使其内源激素比例发生变化,影响其生殖生长,从而达到抑制花芽形态建成和结果的目的。通过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使用16000mg/L、20000mg/L、25000mg/L、28000mg/L、32000mg/L的外源赤霉酸处理均能抑制小叶榕花芽分化和结果。其抑制作用在处理后10~20d内较显著,25000mg/L、28000mg/L、32000mg/L处理下小叶榕落果量大幅度减少。但随着小叶榕的蒸腾作用加剧,赤霉酸的抑制效果逐渐减弱,小叶榕的花芽分化和结果得到逐渐恢复。且使用外源赤霉酸抑制小叶榕花芽分化和结果的同时对其生长也会产生抑制作用,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药害作用。

为提升柳州市榕树景观,还需继续探索更适宜的赤霉酸浓度、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从而达到延长对小叶榕结果的抑制时长和最低程度影响其生长的目的。

猜你喜欢

花芽分化生长
促进花芽分化 提高果树产量
美是不断生长的
快速生长剂
低温和5—氮胞苷对油菜花芽分化和DNA甲基化的影响
果树花芽分化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不同外源激素对香草兰花芽分化的影响
《生长在春天》
外源激素对美花石斛试管内花芽分化的影响
种苹果
骨骼是如何生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