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生理论的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与对策

2019-11-22赵婷张丽丽

绿色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共生理论协同治理生态环境

赵婷 张丽丽

摘要:指出了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问题,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着恶化,为此,提出了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多元主体路径.究善政府、企业、社会和公众多元激励机制,以形成自励式的协同治理。

关键词:共生理论;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6-0066-02

1引言

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年来已经日益凸显,京津冀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以雾霾污染最为严重,面对这样恶化的生态环境,仅靠政府方面进行管控难以实现,因为影响环境的因素居多,这样通常会使政府的政策显得微不足道。如果单靠环保机构来管控也是单枪匹马。对于破坏生态环境的地区和主体缺乏有效治理,对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一定贡献的地区也是缺乏一定的补偿措施,这就使得生态环境治理并不理想。在治理生态环境工作中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发展不平衡、权责不统一、社会公众参与的较少等一些问题,阻碍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发展。

2共生模式

京津冀共生关系形成的核心就是共生模式,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是共生模式。共生行为模式的几个阶段是:寄生一偏利共生一非对称性共生一对称性互惠共生等阶段。为了建立可持续性的协同治理机制,为了让京津冀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并协同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的模式,京津冀各地区要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多种形式的协作和交流,各个部门都要联合起来一起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促进增长共生能力。

3共生治理模式的构建

为了让京津冀三地实现良好的共生关系,那么就需要这三地共同治理,要明确这三地治理生态环境的目标。这三地已经具备良好的共生条件,那么就需要这三地有序的进行治理,并且要构建一体化有序治理机制。为了实现京津冀治理的有序进行需要实现三大功能:共生责任目标明确、目标执行、责任目标改进,要根据这三大功能开展治理工作,围绕着这三大功能进行治理可以实现可持续性保障机制。

3.1以共生责任为中心来制定一体化领导和协调机制

3.1.1建立一体化领导机制

最为核心的就是一体化领导机制,首先责任目标不是自发的,必须要依赖一定的实现机制。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领导机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汇集参与者的作用。建立健全的领导班子是很必要的一项工作,通过领导机制来实现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促进和发展,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是多个主体组合而成的·彼此之间都是需要相互合作来实现共生的。领导机制一般有要明确权责,为了把京津冀发展小组和工作人员队伍不断建立起来,这就需要领导小组建立一个区域生态环境协同委员会机构来协助进行。为的就是能够独立对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和处理,并且要保障该委员会的管理权限和职责权利等。为了实现责任目标和三地区域目标就需要在委员会领导下共同协同制定,并且要组织和监督三地政府制定的治理生态环境的目标方案的实施。

3.1.2建立一体化共生协调机制

为了建立对称性互惠共生治理模式就需要建立一体化共生协调机制,那么需要做到的就是把三地的利益关系做到均衡并且要制定同等的任务,要实现平等、协调、共同协调发展的关系。横向互联模式可以促进京津冀之间的平等合作,实现跨区域内各种因素的合作交流,让三地之间形成一股力量,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建立一体化共生协调机制是很有必要的,能促进三地之间的互通联系并且可以让三地的信息实现共享和交流。

3.2多元参与、信息共享是共生责任目标执行的前提

3.2.1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多中心治理机制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多中心治理机制是实现多元主体联合的前提条件,多元主体联合起来共同处理遇到的一些环境问题。多中心治理机制的作用是很大的,它不仅可以让整个主体联合起来而且还会使单一的环境治理主体向多元治理的主体方向转变。为了使政府和多方主体进行有效的合作和发展需要广泛接受企业、环保组织、社会公众的监督和指导建议。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多中心治理机制不仅可以增加政府和多方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还可以促进各界企业的建议和监督等工作,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2.2一体化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

信息共享机制的实施是一项提高性工作,信息共享能提高京津冀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但是信息共享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近年来,京津冀生态环境出现的偶然性和突发性的共生,这个影响很不利于一体化发展和进步。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就需要进一步加大信息的公开力度,信息公开力度不仅可以让多地区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还可以实现各个区域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在区域内以政府为主体,实现统一数据核心的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信息网络,这样更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信息资源共享化。

4共生责任目标是一体化生态绩效评估和问责机制建立的前提

4.1一体化生态绩效评估需要进一步完善

要想将生态环境管理活动的期望目标尽快达成,那么就需要实行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进行约束,绩效考核要依靠科学性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要建立在对共生关系程度评价的基础上,要高效并且要有信任度。那么要实现绩效评价考核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责任目标确定过程中,目标方向要与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治理的实际相切合,并要对整体的大方向进行细致化处理,从而增强实施的方便快捷。其次,在评价主体选择上,要将主体范围扩大化并且要请专业第三方进行评价,让第三方评价出本次实施方案的弊端。第三方专业环评机构对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升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高效,还可以提升京津冀环境治理机构的专业度。

4.2一体化协同问责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

健全的一体化协同问责机制可以将三地的生态环境相互的联系起来,还可以将问责的法律法规、组织机构、问责的程序方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结合这些可以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周全的设计方案。协同问责主要功能通过以下两个方面表现:一是为了实现问责的规范性需要通过制定统一的问责标准、问责方式、问责结果;二是问责的联动性,为了实现问责的联动性需要整合问责资源、信息共享、全方位互联。通过统一问责实现问责效果的提升,并且让问责资源全部联系起来。

5以共生关系为中心建立环境回应和生态补偿机制

5.1有效的环境回应机制的建立是重点

环境回应机制是指环境治理职能之间、各个主体之间要相互探讨关于生态环境的相关信息,以及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提出的一些问题和给予的解决方案措施。并且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也要让社会公众参与到治理生态环境中来,要实现互惠共生的关系就要加强环境回应机制建设:首先要加强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其次要加强回应,并且对回应的一些问题要进行规范,最后就是需要建立完善的发布信息的平台。

5.2建立跨域生态补偿机制

共生的本质含义就是实现共赢和共存,京津冀这三个区域要协同治理,但是需要建立在生态补偿的基础之上进行,要让这三个区域之间实现平等的利益关系。首先,京津冀三地政府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协调和调拨专项的补偿资金进行支援,保护措施的实施需要各个主体之间给予补偿性的保护措施,并且各个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要协调好并且要做到均衡利益关系;其次就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让三地有统一的红线标准,实现合理的生态補偿。通过有序的竞争也是一种激励的方法。另外就是通过企业、社会等各个渠道筹集生态补偿资金的支援,并且筹集资金要做到公开、透明。

6结语

京津冀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多主体进行参与,实现信息共享。要建立起对称性互惠共生治理模式的框架,让该框架的各个环节都联系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如此才可以实现生态环境治理成绩的新高度,只要做好相关各个环节的工作,按照制定的目标计划进行实施,那么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才可能不断取得进步。

猜你喜欢

共生理论协同治理生态环境
产业结构与用地效益互动机理探究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
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下的京津冀环境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基于共生视角的财务战略拓展及实践路径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