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仁市碧江区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探析

2019-11-22徐元青徐友英袁德奎何思雨

绿色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保护与利用探究

徐元青 徐友英 袁德奎 何思雨

摘要:分析了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湿地资源现状、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为地方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时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6-0043-02

1引言

湿地有着“地球之肾”之称,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约》明确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淡水、半咸水体者都属于湿地范。对湿地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状况关乎地方经济、人文、社会的发展,甚至关乎人类的未来。

2湿地资源概况

2.1湿地面积

根据贵州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以及铜仁市水务局提供的已建成水库资料,铜仁市面积8hm2以上湿地斑块共627个,总面积23260.88hm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9%,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11.09%。碧江区湿地面积2540.67hm2,占全市湿地面积的10.92%。其中,河流湿地2260.87hm2,人工湿地279.80hm2

2.2生物资源

2.2.1植物资源

根据铜仁市湿地资源调查及查阅相关资料,铜仁市现有湿地植物202科621属1134种,其中,苔藓类植物16科19属22种,蕨类植物28科53属66种,裸子植物6科9属9种,被子植物152科540属1037种。据研究碧江国家湿地公园有维管植物120科241属332种,优势植物为杉木和阔叶林,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和银杏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为榉树1种心。

根据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公布的数据,该湿地公园内维管植物352种,蕨类植物17科22属42种,裸子植物8科15属19种,被子植物98科209属29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喜树、樟树、榉树5种。

2.2.2动物资源

铜仁市湿地脊椎动物5纲35目109科585种,其中哺乳类8目21科81种,鸟类16目46科220种,爬行类2目13科60种,两柄类2目9科54种,鱼类7目20科170种。其中,碧江湿地公园有兽类38种,鸟类73种,其中,属于国家保护种有8种,爬行类24种,两栖类17,属于国家级保护种有2种,鱼类有37种。根据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公布的数据,该湿地公园内脊椎动物有31目75科202种,其中,鸟类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鸳鸯、红隼、红腹锦鸡等10种,两栖动物记载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大鲵、肥螈,爬行动物有黑眉锦蛇、王锦蛇、乌梢蛇等,豪猪、豹猫、小麂是《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收录受威胁物种。

2.3旅游资源

碧江区现有天生桥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川硐街道,总面积416.75hm2,公园内湿地总面积为228.45hm2,湿地率为54.82%。凉湾湿地公园处于在建中,均位于川硐街道,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532.11hm2。此外,碧江区境内河流面积大于20km2、长度在3km以上主要干支流17条,总长331.6km。

境内景观资源主要由永久性河流湿地(锦江、大江、小江、盐井河、三寨河、谢桥河、翁慢河、大梁河、官庄河、牛郎河等)、喀斯特河谷,人工库塘湿地、鸳鸯栖息地,森林、瀑布、溶洞、河漫灘、库塘等构成。

3湿地保护与利用现状

3.1湿地保护现状

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小区是碧江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和扩大湿地保护区的直接有效途径。到2019年底,全区有1个国家湿地公园(即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同时,碧江国家湿地公园列入贵州省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在全市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他湿地特别是河流湿地保护相对较弱。目前,《贵州省湿地保护条例》《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17~2030年)》《贵州省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碧江区河长制工作方案》等省市及地方文件的出台,为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政策保障。

3.2湿地管理现状

3.2.1机构保障

贵州省碧江区下辖13个乡(镇、办事处),湿地保护组织主要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为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成立有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

3.2.2调查研究

甘桂春、官加杰等结合贵州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对贵州省湿地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相关研究。田应佳等对贵州石阡鸳鸯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进行了研究。曾凡勇关于铜仁市湿地公园资源现状分析的研究;贺彬铜仁市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对策研究等。梁琍等对碧江区锦江河梨形环棱螺、鱼类、大型水生植物的生物学性、资源保护进行了研究。但是,针对铜仁市、碧江区有关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非常少。

3.2.3宣传教育

为了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近年来,碧江区结合“世界湿地日”开展了湿地摄影展、“爱鸟周”宣传活动、湿地保护政策及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公众参与度及民众湿地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3.3湿地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3.3.1湿地水质下降

随着人口增长,旅游业的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生活垃圾、农药、化肥、生活污水排人湿地系统,导致河流湿地水质下降。部分景区内饮料瓶、垃圾袋、快餐盒、废渔网等垃圾漂浮于水面,或挂在枯枝上,严重影响湿地生态环境。

3.3.2科研监测力度不够

湿地科学人员相对较少,地方政府、科研院校及企业间合作交流少,对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技术相对落后。

3.3.3宣传教育形式单一

宣传教育多集中在春节或“世界湿地日”,湿地保护宣传没有形成常态化、经常化,形式多是发放宣传资料或举办展览,没有结合互联网及新媒体技术开展广泛而有效的宣传。

3.3.4湿地旅游产品缺乏影响力

碧江国家湿地公园目前以湿地生态观光为主,旅游项目主要是乘船欣赏峡谷悬崖峭壁、喀斯特河谷植物、瀑布景观。游客在景区停留时间短,缺乏吸引力。湿地文化产品开发不够,周边休闲娱乐设施配套不全。

3.3.5违规捕捞给生物多样性带来压力

由于当地居民湿地保护意识淡薄,在禁渔期,利用湿地管理人员巡察间隙撒网捕鱼,对湿地鱼类资源造成破坏。此外,非法狩猎行为对湿地水禽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4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4.1细化责任落实。完善湿地保护制度

一是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及地方政府出台的湿地保护政策、发展规划、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进行责任分解。确保任务落实到部门,责任具体到个人。二是根据湿地保护实践,对已有政策进行及时修订和完善。三是建立对破坏湿地资源举报或曝光热线。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的违法、违规行为。

4.2加大资金投入。调动湿地科研积极性

一是加大用于湿地调查、保护区建设、湿地检测、湿地研究、科普宣传的经费投入。二是鼓励科研机构、高校科研人员开展湿地相关调研和研究工作。

4.3依托优势资源。盘活“湿地生态游”

一是依托环梵净山旅游资源,建立景区联盟,共同宣传;二是不断开发湿地旅游新产品。如湿地观鸟、民俗体验、湿地文化馆等;三是打造濕地休闲、养生品牌,健全周边文化休闲配套设施,为游客提供游览提供设施保障。

4.4创新载体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培训

一是借助新媒体加强湿地知识宣传。如开发碧江湿地微信公众号等。二是为湿地景观建二维码。游客可通过扫码获得景观介绍、湿地保护常识等。三是广泛宣传和重点培训结合。根据不同人群采取差异化的宣传培训,提高大众“关爱湿地”、“保护湿地”的意识,进一步服务铜仁市依山傍水的生态战略。

猜你喜欢

保护与利用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吕家河民歌的传承、保护与利用
浅谈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关于博物馆民俗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思考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新时期群众文化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