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9-11-22柴海霞

甘肃教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语文

柴海霞

【关键词】 语文;德育;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8—0066—01

小学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呢?笔者认为,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学科渗透,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中选用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可以在阅读中感染人,从而对人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课文的思想性蕴含在语言文字中,教师要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文字,遵循作者的思想,诱发文中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春风化雨,不着痕迹,渗入学生心田。

如,小学语文第二册《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借尾巴时每次都要用礼貌用语“行吗”。这时老师可以问学生,什么叫“行吗”?有学生回答 “行吗”就是 “好吗”,或有学生回答“好不好”,也另有同学回答为“可以吗”。我继续问,“小壁虎为什么每次向别人借尾巴都要用商量的口气呢?说明它很有礼貌。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这样教,既给学生传授了“行吗”这个语气助词在语言文字中的用法,又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文明礼貌。再如,在教《寒号鸟》时,让学生发挥想像力编故事:寒号鸟终于在一个严寒的夜晚冻死了,第二天喜鹊叫唤它,你们联想一下当时的情景,谁能把故事继续接下去,加深领悟“做人不能得过且过”的道理。不仅如此,我们可以重新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新编故事寒号鸟为什么不会死的故事。这样,把口语训练、思维训练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又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懒惰对自身的危害和勤劳美德的重要性。

二、在学生情感体验中渗透德育

德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應摆脱那种单一的、说理的模式,探索形式多样,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变化,情感体验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如,学生对江姐在敌人集中营里遭受拷打时的坚贞不屈精神难以领会,教师不妨联系生活帮助他们体验何为皮肉之苦。一根根竹签钉入指头的酷刑怎样不堪忍受,谁都没有经受过,但我们都有过打针、验血之类的经验,由此及彼,就不难联想竹签钉入手指的剧痛,当我们设身处地想像,就会认识到敌人的狠毒和江姐的坚贞。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与课文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革命先烈为争取革命胜利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更加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可贵,从而激发起他们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又如,教《狐假虎威》一文时,当学生已经理解“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仗着别人的威风吓唬欺压别人”的意思,那么随后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而且可以引导学生从内心自觉地鄙视、抵制这种令人不齿的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不只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作文过程中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认识水平。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熟悉生活,关心生活,这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同时要把观察生活同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对社会、对生活、对客观事物进行独立思考,增强他们面对复杂社会现象时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要求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有正确的见解,要引导学生以反映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社会新风尚作为作文选材立意的基本前提,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增强道德认识,提高思想水平,控制消极情感,矫正错误行为,这对学生的人格修养都是大有好处的。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舞台,教师要深刻把握每一篇课文的思想内涵,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这一园地,把语言训练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作为语文教师,让学生在快乐创造中学习语文,更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在新形势的大语文背景下谱写崭新的一页。

编辑:陈富祥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