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朗读成为一种情感体验
2019-11-22冯志刚
冯志刚
【关键词】 朗读;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8—0065—01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通过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情感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最佳朗读效果。
一、阅读探究,品读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文质兼备,在优美的言辞中表达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探究感悟,使其在学习积累优美语言的同时,思想情感,品德情操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净化和升华。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体味,只要学生深入阅读,教师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主动积极地理解课文,从而获得思想启迪,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品德得到提升。我在讲《落花生》这课时,问学生:“你们要做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做像苹果一样的人?”有学生回答:“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因为花生默默无闻,虽然外表不好看却有奉献精神。”也有学生回答:“要做像苹果一样的人,因为苹果高高挂在枝头,路人一看就想去摘,这样容易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我在总结时说道,我们不仅要有花生一样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要有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勇气。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对自己、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二、形象感染,加深理解
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教育感悟人,让人们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净化心灵,提高认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因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如果把文章所描绘的语言与视听效果的多媒体相结合,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情感更容易被激发,心灵深处也容易受到更大的震动。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便可结合多媒体,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学习中感受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从而产生对英法联军丑恶行径的痛恨。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了瀘定桥及周围环境的险峻,让学生了解了红军要夺取泸定桥的困难。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加强了直观效果,比单纯的文字说教效果要强很多倍。同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我还选取了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段,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了红四团和敌人抢时间、夺天险的情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教材内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情激情,启发想象
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陪伴着积极的思想情感的参与,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教师慷慨激昂的渲染,抑扬顿挫的讲述,对于启发学生进入角色,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中,与文中人物同欢乐、共伤悲,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会起到强有力的感染。如教学《草原》一文时可以从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开头,叙述内蒙古草原的辽阔、壮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访问队员,和作者一起畅游美丽的大草原。
四、联系实际,亲身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述内容,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举出类似实例,说出自己的体会,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再进一步理解课文,对提高其生活认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养花》一文中,当学到“菊秧被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时”,让学生举出类似例子。有的说他喂了一条小狗,不知何因突然死了,自己一连哭了好几天。即使现在想起来,心里也怪难受的。通过这种移情体验,学生联想自己的情感深化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从而使学生理解了养花之乐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趣,而亲身的实践同样会触及到他们的心灵。如《小儿垂钓》一诗的末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学生对谁招手搞不清楚,即使在课堂上和学生说明白了,其教育意义也不会太大,如果让学生分别根据自己的理解实际表演一下,他们就会明白招手的是稚子而不是路人。这样,学生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诗歌内容,品德教育也寓于其中。
五、影视或图画助读
如教《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可放一曲合适的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激越的乐曲能将学生带到炮火轰鸣的战场上,带到指导员的身边。使感情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启迪,让读者的心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将那种不可言传的情感“言”出来。我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先播放了邱少云在烈火中影片片断,让学生仔细观察,结合文字理解邱少云的内心活动,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蕴,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