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小学德育工作
2019-11-22陈晓艳郎玉英
陈晓艳 郎玉英
【关键词】 小学;德育工作;学校;家庭;社会;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8—0037—01
学校、家庭、社会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德育是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小学教育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加强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小学德育暴露出的问题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参与者,三者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小学德育教学的质量。但在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中,三者之间不和谐之处较多,影响了德育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首先,家长过于依靠学校教育,过于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存在忽视学生德育的现象;其次,社会在小学德育工作上呈现出了无力化的现象,对小学德育工作缺乏支持;最后,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与家庭、社会的沟通不够,德育延用传统的教学形式,缺乏新技术的引进,进而影响了德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解决策略
1. 三者加强思想统一,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教育具有全面性,学校、家庭、社会都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小学德育工作要加强三者的思想统一,使三者共同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都愿意承担德育的责任,都能够主动参与到小学德育教学中来。因此,在小学德育中,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缺一不可,三者之间要加强沟通和互动,相互配合,互相补充。在此教育过程中,要加强三者之间的思想统一,完善相关的教育制度,促进德育有计划地进行。首先,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思想、方向、教育方法的一致性上。其次,发挥三者之间的互动性。在三者教育一致性的基础上,三者还要各自为重,优势互补。学校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引领和引导家庭教育;学校还要密切配合社会的教育工作,为社会教育提供服务,与社会教育一起促进德育水平的提升。最后,要发挥好学校教育的教育引导优势,促进小学德育工作的有序进行。
2. 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性,积极与家庭、社会进行沟通。首先,学校要积极发挥自身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经常与家长和社会进行沟通,尤其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家也能够获得道德教育。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积极与学生家长取得配合,主动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密切关注;也可以经常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了解学校,了解学校内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促进家长与学生的沟通。最后,学校可以和社区以及其他社会单位进行沟通联系,为学生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然后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中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如走访敬老院,关爱空巢老人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学习到书本之外的德育知识,也能够在实践活动的带动下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提升。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我是清洁工”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校园的街道进行清扫,体验清洁工的每日生活。在此项活动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体验清洁工作的同时,学会尊重清洁工人,养成不乱扔垃圾、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更具直接性和目的性,所以,学校要利用好教育主渠道和课堂优势,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德育工作,协调好与其他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小学德育提供更好的服务。
3. 加强三方联动,提高学生的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学校、家庭、社会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将三者结合起来,加强三方联动,对提高学生的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三方联动能够将德育这条主线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规范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質、高道德的人才。其次,三方联动能够延伸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方联动下,学生能够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也能够利用不同的信息来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技能。
编辑: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