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南布依族民居建筑艺术边缘化研究

2019-11-22向芸灏王淑一王淑芳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布依族边缘化传承

向芸灏 王淑一 王淑芳

摘 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布依族民居建筑艺术近年来边缘化的突出问题,从时代的发展和建筑艺术的发展角度出发,以国家倡导的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为契机,着力发展黔南旅游为切入口,具体阐述布依族民居建筑发展民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对保护和传承黔南布依族民居建筑艺术探索新的途径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关键词:布依族;民居建筑艺术;边缘化;传承

一、艺术特点介绍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布依族有2870034万人,在全国56个民族中排名第12位。贵州省内布依族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以上。黔南州是布依族和苗族主要居住地。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处于贵州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贵定、都匀之间的斗篷山海拔1961米,为全州最高点,罗甸红水河出境处,海拔242米,为全州最低点,高低相差1719米。全州平均海拔高度997米,低于全省1107米的平均海拔高度。在温暖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岩溶地貌在全州各地广泛发育,形成了类型复杂多样的地表、地下岩溶景观。岩溶地貌类型有峰林、峰丛、槽谷、洼地、落水洞、溶洞、地下暗河以及石沟、石芽等,以惠水、平塘、独山、荔波等县分布最为集中。自治州地貌分为高中山、中山、低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等6种类型。黔南州布依族与其他贵州各民族成片聚居,交错杂居的形式汇聚于高原山区,形成独特的高原民居特点,布依族民居特点不仅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且有自己的独特高原山区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多是砖瓦和木材结构,然而布依族民居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在于有石板屋、吊脚楼、茅草屋、夯土房等多种建筑形式。贵州古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说法,高原山区这一民居特点与自然结合创造了山地居、屯堡居、崖洞居等,体现了布依族改造环境与适应环境的伟大智慧。许多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依山傍水,巧妙地利用地势和地形进行建造。

二、出现边缘化问题

(一)全球化

中国传统的民居建筑多是砖瓦和木材结构,然而布依族民居与自然结合创造了山地居、屯堡居、崖冬居等,体现了布依族在改造环境与适应环境中的伟大创造,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依山傍水,巧妙地利用地势和地形,正是东方美学的法则和中华民族的心理审美特征的体现。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地球村的形成,世界各国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情况进一步加剧。从包豪斯学院刮起的建筑风,到后来的现代国际主义建筑风格,风靡全球,吹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钢筋混凝土的建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世界到处都是方形的火柴盒似的房子、玻璃幕墙,世界建筑趋于大雷同,对世界各地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传统建筑构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致使传统建筑艺术走向边缘化。

(二)交通现代化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样的独特地形导致贵州自古以来交通不方便,一直以来与外界交流阻隔,造成经济和文化相对滞后。但正是这一历史原因很好地保存了本地方的民族特色。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发展由沿海不断向内地深入。贵州在国家大力扶持下,沪昆高铁、贵广高铁建成,东西南北高铁贯穿贵州,交通发展迅速,2015年已经实现县县通高速。中国高铁的发展,甚至引领世界交通,加速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也冲击了各民族独有的文化传承和保护。于是,文化遗产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运而生。近年来,贵州乃至全国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事业都突飞猛进。古老的传统文化、技艺在消亡、灭绝、断层。就布依族建筑艺术而言,那些吊脚楼、鼓楼等木质结构的房屋,传统的榫卯结构的技艺已极少使用。那些传统的家具、民间技艺和能工巧匠(木匠)已经很难找到。这些技艺和文化都逐渐被机器所替代。布依族那些石板屋建筑、许多建筑雕刻和许多民间雕刻师(石匠)也都慢慢被机器所替代。

被边缘化的建筑艺术遗产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建筑艺术在我们高速便利化和快速变化的建设中正在不断地被毁掉和改造,甚至走向灭亡或者消失殆尽。

(三)城镇化

城市化(urbanization)也称为城镇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城市化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域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打破了城乡二元制结构,户籍制度的放松,使大量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在城市定居下来。城市的飞速扩展,成为了我国当下时代的特征,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农业向工业化的转型。

在我们城镇化建设中许多古建筑和建筑艺术正在不断被毁掉和改造中灭亡和消失,特别是那些还没有被国家列为文物保护的建筑正在飞速地消失殆尽,成为了我国保护和传承的盲区。还有近一百年来的建筑艺术在我们城镇化建设中正在不断被毁掉和改造中灭亡和消失。黔南地区也经历着相同的命运。

(四)乡村空心化

“关于农村空心化的含义,许多学者的认识是指农村中的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以及村庄建设规划的不合理,导致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的结果。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

通过调研考察,农村许多房子都人去楼空,一片荒凉景象,往往一个200到300人的村庄就只剩下20到30人的老人和小孩。这些留守老人年龄大多在60岁以上,且没有什么劳动力,老人们一般是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或者没有在城市生活的条件,不得不留下。小孩也多是家里条件不好,不得不成为了留守儿童。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孩子都被带到城市就读或者生活,有的房子甚至几十年没有人居住,特别是木质结构的房子年久失修,日曬雨淋,破败不堪,有许多房子都是明清时期的老房子,建筑艺术价值较高,这些建筑艺术都遭受到自然的损坏和人们的遗忘。

伴随着全球化、交通现代化、城镇化和乡村空心化,布依族民居建筑正在发生悄然变化,民居建筑的生存环境遭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不少民居建筑、古遗址正被遗忘、破坏、消亡,被新式建筑逐步取代。在许多布依族聚居地区,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不断变化,布依族民居建筑形式正在逐渐走向消亡。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契机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2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逆城市化”发展也悄然而生,正如海子所说:“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正是许多城市人当下所期望的生活。

四、保护传承

(一)打造旅游业,发展民宿的先决条件

以鄉村振兴为契机,以贵州省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为动力,大力发展黔南州的旅游业,打造旅游开发,提高当地人们的收入,推动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经济发展。

黔南州的平塘县的“中国天眼”,是中国天文史上的奇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作为国人的骄傲,已成为国家的名片和形象,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近几年来,全国旅游爱好者都想来这里见证这科技奇迹。

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的自然风景优美,山清水秀,原始森林资源丰富,全州森林覆盖率在62%,气候适宜居住,冬暖夏凉,是避暑的理想之地。黔南州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地1处——荔波锥状喀斯特峰林,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个——黔南州荔波樟江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平塘掌布“藏字石”景区、瓮安草塘千年古邑旅游区、龙里中铁双龙镇巫山峡谷旅游景区、黔南州福泉古城文化旅游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2个。其中荔波县山川秀丽,气候宜人,四季如春,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是一块神秘的土地,是中共一大代表唯一少数民族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荔波县大小七孔旅游景点是国家级AAAAA级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荔波县素有“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之称。

红色资源有猴场会议会址、邓恩铭故居、红军强渡乌江战斗遗址、深河桥抗日文化园、板寨会师旧址和黎明关战斗遗址等。

综上所述,黔南州打造旅游业,发展民宿的先决条件包括:

第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提供发展旅游业,推动黔南建筑艺术发展(比如打造民宿)提供了广阔空间。

第二,振兴乡村的契机下的国家政策,为黔南州建筑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政策保障。

(二)民宿的现实意义和途径

黔南州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打造旅游景点,发展民宿,以此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的需求。民宿建筑艺术就应该讲究改造的两大原则,一是修旧如旧,二是修旧如新。

1.修旧如旧

民宿修旧如旧的原则,就是保留黔南州的建筑艺术特点,其主要特点就是再现布依族和苗族民居的干栏式建筑民居。

众所周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好的建筑就是具有自己独有特色的建筑,经过几千历史传承、土生土长发展至今仍然保持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的建筑。黔南地区这种干栏式民居建筑就是符合这种艺术特质的建筑。由于木材相对成本过高,工艺比较传统复杂,掌握这种技艺的老工匠们已经不多,为了保护和传承好这种建筑艺术,我们应该召集那些至今掌握干栏式建筑技艺的传承人,把他们组织起来,按照规划打造民宿,比如把某个村或某个镇建成布依族居民原汁原味的干栏式建筑。这样不仅保护和传承了建筑艺术技艺,而且发挥了这些传承人的优势和作用。同时,这些传承人也可以带徒弟,培养新的继承人。这种民宿采用复制和照搬原样的手法,也符合大部分游客的心理需求。

打造民宿修旧如旧的另外一种方法,是在保留民居原有外貌的基础上,改造民居内部结构,其实就是古今结合。布依族干栏式建筑的木材原料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发挥其优势,克服不足之处,可以按照现代都市人们的居住习惯改造民宿内部结构,里面设置现代化的电器设备和现代装饰风格。内部可以使用现代钢筋混凝土材料,消除木材引起火灾的隐患。游客可以感受到布依族民居建筑外貌的民族风情,进入到民宿内部就可以穿越到都市的现代民居。这种穿越感给游客带来的不仅是异样的情调,同时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修旧如新

修旧如新是保留干栏式的建筑艺术特点,在民居部分建筑材料上进行完全创新改造,更好地发展和继承。再好的建筑艺术也要与时俱进,否则就会被淘汰或者止步不前。比如现代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在外形上我们就可以用上鼓楼的造型,黔南地区苗寨典型的标志建筑就是鼓楼,或者是采用干栏式的建造手法,这样的建筑既有传统的元素,也不失时代风尚之美感,同时又继承、保护和发展了干栏式建筑艺术风格。

五、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黔南州旅游业和民宿的打造,这只是研究黔南布依族建筑的一个方面,这只是从旅游的角度出发。我们还可以从美丽乡村建设,从民生出发,建设美丽家园来研究黔南州布依族建筑艺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黔南建筑艺术边缘化的研究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紧紧抓住这次机遇,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好黔南州布依族建造艺术,才能找出更多、更好、更快的出路和模式。

参考文献:

[1]汛河.布依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2]《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修订本编写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3]黄晓.布依族纺织文化与农村社区发展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1.

[4]石坚.西南民族村镇旅游模式探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

[5]王虹,陈麦池,张明新.民族村寨文化空间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新探[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作者单位:

向芸灏,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王淑一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王淑芳,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布依族边缘化传承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关于文学边缘化的不同看法
农民工陷于“双重边缘化”困境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
萨娜的“边缘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