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中的创新—棒材作业区检修中的小改小革
2019-11-22朱纵柯
朱纵柯
(马钢钢铁集团公司,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几年前,创新一词,风迷全国。棒材作业区也不例外,我结合本身的情况谈一点对创新工作的看法。相信下面一个故事大家都听过,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生产肥皂的生产线,总是有空的肥皂盒子,进入成品车间。需要设计一套系统,提前将空盒子拿出来,工程师利用光电检测仪和自动机械手臂,设计一套自动检测系统,而小工却利用一把风扇,将空盒子吹走。
工程师考虑问题可能一般从理论出发,而小工整天在生产线上,他可能直接从生产出发,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得到的方案大不一样。作业区立足生产线的生产与检修,对设备进行小改小造,看起来都不大,但都对生产线起到了实实在在作用,起到“电风扇”的效果。
1 创新需要与生产紧密结合
作为检修单位,不但与设备打交道,还应该根据生产的情况,实时调整设备。有好多问题并不是设备本身的问题,就算是设备因为缺陷,也能根据生产的情况,采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目的,取得最大的效果。棒材倍尺剪从西马克公司引进,通过精轧机前光电管计算棒材倍尺进行剪切,速度很快,容易在该位置产生堆钢。点检、生产方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堆钢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而且在生产节奏友比较快,需要迅速处理好,在不断处理过程中,发现红钢总是缠绕在下出轴上,耽搁大量的处理时间,经过小改造,在下出轴上包一块钢板,使它不缠绕,加快处理速度,从原来每次处理堆钢将近20 分钟,降到现在一次处理堆钢只有5 分钟。另外,作为检修方,要充分利用生产方提供的条件,组织好检修。一般现场都有氧气源,但都是一个区域气源只有一个,在大中修时,气源很可能不够,检修方发明一种小气蘘,大大方便检修。结果现在所有钢轧部作业区都有这样一种小气囊,只要有气源的地方,都会带上使用。凡事多从生产的角度考虑,也许会得到很多的实用的方案。
图1 氧气气囊示意图
2 创新应该主动服务生产
在大多数人眼里,作为检修单位,生产可以不用管,设备也不是自己的,检修公司应该离生产很远吧,但是正是这种物理上的距离更决定检修公司更要贴近生产,怎么样更贴近?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想甲方所想,主动服务、主动创新。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本来备件不属于作业区管理,作业区主动服务,重新设计,达到了用户满意、自己的省心的好结果。
棒材生产线加热炉共有8 个废渣炉门,每个炉门上有一个简易的手动阀门,为了加热炉温度,平时阀门都是关闭的,平均每半年需要打开,使加热炉积累的废渣自动掉落下来,并清理。棒材生产线经过十年的使用时间,八个阀门都出现了锈死现象,无法打开,只有全部割掉。因为备件很难订到,炉门完全去掉又影响加热炉温度,普通的想法就是在原来的位置加块钢板就可以了,但是作业区主动利用TRIZ 创新方法,反作用原理,将炉门进行改造设计,如图2 所示,利用配重自身的重量,通过反复实验,根据现场废渣堆积量,找到最佳配重的重量与角度,是炉门自动达到接近平衡的状态,堆积一定的废渣后,炉门通过铰链自动打开,废渣滑落,形成一种特别有意思的自重力炉门。
图2
3 创新需要主人翁精神。
主动服务更加贴近生产线,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主人翁精神,这种主人翁精神使我们事事在合理的范围内主动一点,想生产线所想,急生产线所急,把被动维检变成主动维保,在此基础上,检操合一都是可能的。
棒材生产线提升链前有段辊道,红钢经过红送辊道,通过转盘进入提升链前辊道,再通过提升链将红钢坯提升至轧钢平台。由于链前辊道这一段低于轧钢平台,造成水在该处大量积聚,虽然不可能淹没到链前辊道,但是大量的水在辊道之间的深坑中,使提升链的末端全部浸入水中,共7 根提升链导轨。机械设备长期浸泡在水中,对链轮造成了极大的伤害,链条更换由原来的三个月更换一次,变成现在的半个月一次。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利用回转台车平台比链前辊道平台低的情况,利用重力自动将水排空。在链前辊道平台的底部打80mm 的孔洞,共7 个平台,将水依次通过孔洞排入回转台车的位置。
这个案例很简单,也很容易想到,但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人去做、去想、去关心,作为检修公司,是很容易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但是马钢的管理模式与现状,又要求我们只有立足生产,检修公司才能活得好一点,这时候需要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把生产线当成我们的家。棒材的这些小改小革还有很多,比如焊把线快速接头、1# 飞剪过桥通道改造、液压管道的摆放等等许多改造项目,这些项目细究起来原理都非常简单,有的也很容易想到,但实际效果很好,方便了检修,减少的故障时间。也许这些小东西并不复杂,也许它们像小工的电风扇一样难登大雅之堂,但这些小改小革确实在基层发生了,它们不但成本低,而且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