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发声亮相 积极担当作为 努力推进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9-11-22渭南市档案馆王美丽

陕西档案 2019年5期
关键词:渭南活动工作

文/渭南市档案馆(局)长 王美丽

2018年以来,在省档案局的精心指导下,渭南档案宣传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总方向,坚持政治引领、创新载体、彰显特色、突出实效,让档案发声、让档案人亮相,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鸣锣开道、营造氛围。

一、坚持政治引领,强化组织领导

始终坚持宣传工作政治性、先导性地位,扛起“一把手”主体责任,从组织领导、谋划推动、支持保障等各方面予以保证,为搞好宣传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把准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档案宣传工作,牢记“档案工作姓党”,始终将档案宣传置于中省市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中,确保档案宣传工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档案宣传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科室推动落实,重大活动全体参与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宣传教育工作长期有规划,短期有目标,形成宣传工作时时抓、常常管的强有力组织领导保障。三是提供支持保障。坚持把宣传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确保档案宣传工作经费足额保障。运用“三项机制”,建立信息报送、发表稿件考核奖励办法,列入党员量化积分、季度、年度考评,形成了上下联动、各方协作、人人参与、齐抓共推的档案宣传崭新格局。

二、坚持紧扣中心,突出创新特色

一是聚焦重要节点,让档案资源“活起来”。抓好主题宣传。充分利用“6·9 国际档案日”“9·5《档案法》颁布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积极策划开展“双十宣传”“百日宣传”“五进巡展”等主题宣传活动,既注重传统活动的延伸,又注重创新活动的策划,紧抓时间节点,打好组合拳。今年我们策划开展了市委副书记发表电视讲话、专题展览、史料捐赠、从事档案工作30年人员表彰、录制专题节目、开展主题征文等十余项系列活动。举办了“墨拓千年与华相宜”碑帖展,通过100余幅东汉到民国近两千年间渭南境内名碑拓片,生动展示渭南传统历史文化、碑刻书法艺术源远和传承,四大班子领导出席活动,活动中为展出作品录制了讲解音频,参观人员扫二维码即可听讲解,让档案可看、可听、有趣。进一步彰显了档案的文化价值。开展档案史料征集。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开展“渭水之南档案史料征集”活动。今年6月3日举行档案史料捐赠仪式,著名画家何柳生等4位捐赠者向市馆捐赠了版画、清代门牌地契、名碑拓片、新中国成立后土地证等珍贵档案史料。并向社会各界招募20余名关心档案事业发展、热心文化公益活动的人士为首批档案义务征集员,并为他们颁发聘书。加强资源共享。与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市妇联联合开展“家庭建档”、“劳模建档”等工作;创新开展“档案馆+专题馆”建设,我市雷氏红色典藏档案专题馆、中药材实物档案专题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档案专题馆、刘志丹习仲勋关中东部革命活动史料专题馆等4个专题馆成为第一批授牌对象,构成了档案资源跨机构、跨层级共享格局。

二是聚焦创新实践,让档案品牌“亮起来”。“解读档案”亮相。2018年我们自加压力,将“兰台宝藏 解读档案”活动作为创新创优项目列入市考指标。活动以“一次征文、一场比赛、一本汇编”为主要内容,并在渭南电视台举办电视直播分享比赛,网络、电视直播观众达到8万人,开辟了“档案编研+档案宣传+队伍建设”的新模式。《中国档案报》刊登《开发馆藏资源 传播档案声音》专题文章;《陕西档案》《陕西档案信息》也予以刊载推广。“档映渭南”开展。今年上半年我们策划筹办、收集资料,从人文渭南、红色渭南、砥砺渭南、奋进渭南、腾飞渭南、情系渭南六个部分反映渭南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档案故事”开播。在渭南广播电视台开办《讲述档案故事》专题广播节目,通过档案人讲述档案背后的故事,挖掘档案中的文化价值、家国情怀,发挥珍贵档案的社会教育作用,至今已播出7期,开播后受到了社会各界不同层面的热烈响应和高度评价。

三是聚焦开放融合,让档案声音“发出来”。通过多方媒体协作“合唱”,形成纸媒见字、电视见影、广播有声、网络有图的立体宣传格局。稳守主流媒体。加强与主流媒体持续合作,2018年至今在中省市主流报刊杂志发表文章信息90余篇,在各级各类网站及新媒体发表信息687篇次,渭南电视台专题报道5次,在《渭南日报》刊发了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文章《案卷载春秋 兰台谱华章——“六个走向”推进渭南市档案事业发展综述》。使渭南档案的声音在中省媒体频频传递,实现了质、量双提升。拓宽新兴媒体平台。利用档案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围绕中心和重大题材开展宣传,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一年来在微信公众号刊发档案动态、渭南文史、编研成果等各类文章337篇,内容上紧扣热点、紧贴焦点、紧跟重点,在传递档案声音、体现档案价值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注重社会宣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扩大档案宣传效果。持续开展档案宣传“五进”活动。利用设置道旗、悬挂标语横幅,印发资料、设点咨询,印制发放遮阳帽、购物袋、鼠标垫、文化衫等文化产品,利用电子屏滚动播放档案宣传内容,邀请市民走进档案馆等活动,让档案宣传走近大众,贴近生活,扩大社会知晓率和参与度。

四是聚焦多方展示,让档案形象“立起来”。积极争先创优。组织开展“档案见证改革开放”、“新中国的记忆”主题征文活动,2018年获得国家档案局“档案见证改革开放”主题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并获市考核委10万元奖励;扎实推进档案法治文化建设和宣传,继去年被评为全市“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后,今年又被陕西省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陕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评为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在省局举办的“解读档案 传播文化”征文暨电视分享大赛活动中,7篇征文被评为优秀征文,5位选手在电视分享大赛中取得了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展示了渭南档案人的时代风采。评优树模引领。开展首届“陕西最美档案人”暨第二届“渭南市兰台标杆”评选,我市3人入围首届“陕西最美档案人”,第二届“渭南市兰台标杆”评选正在进行,通过评选宣传档案人坚守兰台初心、勇于担当作为的良好形象。紧扣主题教育。将红色档案资源融入主题教育,利用我馆编纂的《渭南红色档案》,开展“读红色档案、悟初心使命”读书分享活动,参加市委宣传部“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展演及“与华相宜、与国共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读书分享活动,由档案人讲述红色档案中的初心使命,展示档案人新时代的崭新形象。

三、坚持整体推进,扩大刊物覆盖

围绕巩固和提升《陕西档案》征订工作,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狠抓落实:一是抓早动快,安排部署。召开全市档案宣传工作会对征订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明确时限,将县市区、部门和局馆机关征订任务下达到个人,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担子。二是上下联动,跟进督办。对县市区、市直单位征订任务进行跟进督促,定期通报进展情况,市局每名干部除完成本职任务外,还负责包联县市、单位。重点对下属单位较多的系统,亲自上门督促落实征订;同时利用档案认证、执法检查广泛宣传,做到档案工作延伸到哪里,档案报刊发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三是建立机制,鼓励激励。建立征订工作通报评奖及考核机制,并与年终评比挂钩,对表现突出的县市、部门、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确保此项工作整体推进、全面完成。2019年全市共征订《陕西档案》2082份,超额完成832份,比2018年增订69份,同比增长34%。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切感受到:超前谋划是档案宣传的前提、围绕中心是档案宣传的根本、务实创新是档案宣传的核心、队伍建设是档案宣传的基础、社会参与是档案宣传的动力,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兄弟单位经验,创新思路、奋发作为,以档案宣传为抓手,全力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渭南活动工作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不工作,爽飞了?
三国渭南之战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新常态下的渭南文物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