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措施用于降低院感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2019-11-22杨海燕

关键词:院感科室住院

杨海燕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重庆 402560)

医院本身作为患者聚集的地方,可能存在各种感染菌株,同时院内患者本身的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情况,更有发生院内感染的可能,降低院感的发生可从根本上降低许多不必要感染的发生,从而避免降低患者治疗效果,恶化病情的可能,还可以增高院内病房的周转情况,避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医患关系的恶化。[1]而除此之外,医院感染的发生也会给医院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有研究显示,在美国,仅医院感染就会造成额外30%的病死率,间接对医院产生了超过四十亿的医疗费用和额外赔偿,更是增加了超过八万患者的额外死亡。多数医院仅仅把重点放在了外科手术和用药上面,而远远忽视掉了后期的精细护理管理,反而造成了许多无法挽救的严重后果。[2]有研究显示精细的院内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医院感染的风险,院感并不是无法避免的,即使院内多种菌株的存在,仍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护理检测手段,达到降低感染,减少不必要的治疗与缩短愈后时间,减少医院赔偿,促进医患关系,同时减少病人因医院感染而产生的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发生。[3]本研究即讨论优质护理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的临床可行性分析,为临床降低院感的发生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2018年收治的21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男110例,女100例,年龄38~74岁,将以上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有105例住院患者,其中男65例,女40例,平均年龄46.37岁,其中分别包括呼吸内科21例,妇产科19例,泌尿外科25例,其他科室40例,住院时间均在24小时以上,观察组有105例住院患者,其中男45例,女50例,其中分别包括呼吸内科15例,妇产科20例,泌尿外科18例,其他科室52例,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实验以国家卫生部发布试行的《医院管理规范》作为标准参考,对入选患者全部排出可能存在的感染性疾病,筛查常规检查,对于住院时间少于72小时和超过一个月的患者不予考虑入内。

1.3 护理方法

针对常规组我们采用本院常规护理措施,不作专门改变,采用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按照《医院管理规范》严格实施全面护理措施,[4]同时两组患者均按照医嘱照常用药以及输液,除此之外的护理措施包括:①院内加强对不仅限于医务人员的所有护理人员在内的无菌观念的培训,根据每科室特殊情况分别制定相关的护理规范,按标准护理流程规范操作,并分科室设置督导,定时监督护理人员的护理规范并评分公示。②加强对院内的病房,配药室,开水间,卫生间等各部位的消毒卫生,严格把控消毒人员的操作规范,同时护理人员本身应加强自身清洁卫生,避免携带院外感染进院,同时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③垃圾房应严格按照医院垃圾分类指标进行医疗分类,并督促整理人员按院内流程标准处理垃圾。④对于观察组患者的床头柜,床单,便盆等物品做到每天定期清洗更换,床头柜保证每天用消毒液消毒两次,同时使用紫外线对普通病房进行半小时照射,而隔离病房则需要使用过氧乙酸溶液每天消毒两次。⑤在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前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检查外包装是否包装严实,是否处于有效期内,使用过后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处理。⑥对护理人员本身也要加强自身防护,预防出现护理人员暴露的可能,亦需要防止发生医疗用具的自身感染损伤,一旦发生损伤或是接触到了患者的污染用具,应该立即上报并对伤口进行处理,在第一时间尽量避免感染的发生。⑦除开护理人员本身的护理措施之外,也需要叮嘱患者在饮食和睡眠上面按照医嘱认真执行,保证伤口的尽快恢复。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常规组和观察组分别的感染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针对所有统计数据运用SPSS 18.8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资料采用x2检验,比较差异有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在常规组中获得的结果为发生医院感染7例,分别为3例于呼吸内科,4例于其他科室,常规组院感率为4.66%,而观察组中仅泌尿外科出现1例院内感染,呼吸内科出现1例院内感染,观察组院感发生率为1.90%,数据证明优质护理可以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院内感染统计结果(n,%)

3 讨 论

医院感染一般是由于患者与院内的致病微生物接触之后,病原体在一定机会下接触患者并侵入患者,在其体内排出代谢产物并进一步生长繁殖,损害宿主正常细胞的结果,另一方面,患者本身体内存在的免疫细胞也会对病原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机制,这种免疫机制的存在,反过来又会作用在患者本身,损害患者的正常组织,这两者的强弱抗衡,决定了患者是否会产生院内感染,以及感染表现的强弱[5]。

同时,病人在住院期间,又要接受各种可能会损害机体本身抵抗力的治疗,包括有创和无创治疗,如气管插管,胃肠内窥镜,手术及放化疗等,又进一步损害了患者的生理机能,[6]加之医院人员流动量大,各种致病菌都可能在院内存在,微生物在医院的病房,走廊,医疗用具,手术器械等地方广泛分布,这样对于院内患者本身,都有极大感染的风险。

已经有研究提示,若对医院住院患者采取积极标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院内感染的发生。

医院虽然是治疗的地方,但它同时也是病原菌聚集的地方,甚至更适合病原菌的存在,反而加大了患者感染的风险,而患者本身低下的抵抗力也是病原菌的入侵提供了恰当的机体,侵入人体之后,患者不像我们健康机体这样依靠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清除掉侵入机体的非自身成分,病人本身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机制都有所下降,使得侵入的病原菌得以生长繁殖并发挥作用,因而发生了院内感染。降低院感的发生可从根本上降低许多不必要感染的发生,从而避免恶化病情的可能,还可以增高院内病房的周转情况,避免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医患关系的恶化。[7]本实验通过参考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医院管理规范(试行)》手册,对入选患者进行一般护理和全面护理措施。包括针对护理人员的无菌观念的培训,制定科室相关的护理规范,设置督导定期审查,加强院内病区的严格卫生消毒,加强护理人员的自身消毒管理,严格完成医疗垃圾分类处理,病房定期紫外线或过氧乙酸消毒,按照流程严格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检查外包装及按照要求分类处理,加强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防控,避免护理人员暴露或锐器损伤的风险,除此之外,也需叮嘱患者执行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通过严格采用各种护理措施,本实验中观察组的院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使医院感染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说明采取有效的优质护理工作,确实可以做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猜你喜欢

院感科室住院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妈妈住院了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预警效果及评价研究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感进化控论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爱紧张的猫大夫
新医改形势下的科室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