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活血法联合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疗效观察

2019-11-22况迎接冯云霞

微创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跛行静息截肢

况迎接 冯云霞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周围血管科,武汉市 43002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老年人的常见病症,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造成患者下肢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闭塞,引起下肢慢性缺血,最终演变为下肢重症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1-2]。其中,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以及患肢发冷等均为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更有甚者可出现下肢坏死或溃疡等,患者一经确诊,截肢率较高,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3]。目前通过手术重建血运是治疗CLI的重要手段,可有效促进下肢局部血液循环,挽救肢体。但实施血管重建术后仍有超过70%的患者会因发生血管再狭窄而造成缺血复发,该问题是临床急需解决的一项难题[4-5]。中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丰富的经验,其将气虚血瘀作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病机,因此把益气活血作为该病的治疗原则。我院对收治的90例CLI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分别给予常规治疗,以及常规治疗联合益气活血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溃疡、静息痛以及间歇性跛行等缺血症状;病程大于2周;腔内介入手术均成功重建血运。排除标准:合并血管炎、血栓性脉管炎者;因急性血栓引起的下肢动脉缺血者;合并重大肝肾疾病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所致重症下肢动脉缺血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47.0~63.2(58.39±7.61)岁,病程1.5~9.0(6.93±4.12)个月;临床分期:Ⅱa期9例,Ⅱb期36例。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9.0~62.1(57.96±5.73)岁,病程1.1~10.0(6.79±3.73)个月;临床分期:Ⅱa期7例,Ⅱb期3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腔内介入手术治疗并成功进行血运重建。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4 000 U低分子肝素行抗凝治疗3~5 d;口服75 mg氯吡格雷,1次/d,连续治疗6个月;阿司匹林100 mg/d,终身服用。观察组则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增加益气活血法治疗。药方:黄芪30 g、赤芍20 g、水蛭9 g、三七粉(冲服)3 g、地龙10 g、当归与丹参各15 g、炙甘草6 g,取200 mL水煎煮至100 mL汁水服用,早晚各1次,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6]:经治疗后肢体创面愈合,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与光电血流图得到显著改善,步行速度较治疗前显著加快,同时持续步行超过1 500 m无不适感视为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肢体创面明显缩小,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与光电血流图均有所缓解,持续步行超过500 m无不适感视为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仍未改善,且出现疾病复发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踝肱指数[7],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截肢(趾)、间歇性跛行以及静息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踝肱指数比较 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踝肱指数比较 (x±s)

2.3 治疗后间歇性跛行、静息性痛以及截肢(趾)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截肢(趾)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间歇性跛行、静息性痛以及截肢(趾)发生率比较 [n(%)]

3 讨 论

患者由于动脉硬化等疾病引起下肢持续超过2周的静息痛症状被称之为CLI的典型临床表现。CLI发病后需服用镇痛药物缓解,其患肢或受压部位也会随之发生溃疡、坏疽等,若未及时进行血运重建,其1年后的截肢率与死亡率可高达30%。腔内介入因恢复迅速、微创等已作为临床治疗CLI的重要手段,该术式能促进患者下肢血供,缓解疼痛,改善溃疡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但术后极易出现血管再狭窄,对患者康复预后产生严重的影响,其中血栓形成、炎症反应、血管重塑以及血管弹性回缩等症状均是造成血管狭窄的主要原因。

介入术或下肢动脉狭窄治疗后1年发生血管再狭窄的概率较高,且多数患者需进行第二次手术治疗,这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也加重其医疗负担。因此,中医药疗法可作为介入术后治疗的重要选择[8-9]。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中医属于“无脉证”“脉痹”的范畴,多将气虚、浊毒淤积血脉、血瘀等作为该病的主要病机,通过腔内介入治疗可有效将患者血管腔内的瘀血等产物清除,确保血管暂时通畅,但仍然无法改善患者自身的气虚血瘀体质,同时介入操作也无法避免损伤血脉而致瘀。因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仍以脉络不畅、气血虚亏作为主要病机,应遵循益气活血法来调理气血,防止术后发生血管再狭窄[10]。有学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活血通络法,结果显示活血通络法辅助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踝肱指数、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以及截肢(趾)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2%(P<0.05)。提示介入术后实施益气活血法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改善其下肢缺血症状,还能降低术后靶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致下肢重症缺血患者行介入术后给予益气活血法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下肢缺血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跛行静息截肢
How to ensure leftovers are safe to eat
中秋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老年人声音诱发闪光错觉的大脑静息态低频振幅*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千斤顶等4则
Liu limps off to a trail of tears刘翔腿伤退出比赛 众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