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四个困扰』
2019-11-22■江组
■江 组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委组织部)
由于村级后备干部选拔机制单一性,许多地方在村级后备干部选拔产生过程中“先天发育不良”,存在着制约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四个困扰”。一是来源不广之困。村级后备干部主要由村(社区)自主选拔和培养,报上级党委政府备案即可,来源相对狭窄、可选择范围小。二是素质不高之困。随着城镇化迅速发展,留在农村选择到村(社区)工作的青年,个体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村级后备干部平均起点较低、发展空间受限。三是结构不优之困。女性更容易选择到村(社区)工作,男性因承受更大经济和社会压力等,流失率较大,导致村级后备干部男女比例失衡愈发突出。四是数量不足之困。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转岗分流和老一代村(社区)干部陆续退休,未能及时补充充足的村级后备干部,导致青黄不接的“断档”“断层”问题。
究其原因,我国尚未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和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各地对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任用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村级工作人员薪酬待遇普遍偏低,无法激发有志优秀青年的报考意愿;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建设存在随机性、地域性、不规范性等特点;现任村级干部连任现象较普遍,内部流动性低,一步步晋升甚至获得公务员、事业人员编制是绝大多数村级后备干部难以触及的“天花板”。为抓好村级后备干部源头开发,2019年,扬州市江都区启动“乡村振兴好青年”招聘计划,以公务员的标准招聘“好青年”,以村书记的目标培养“好青年”,为基层新时代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劲动能。
一是立足“育”,构建开放性培养机制。对“好青年”实施区镇村“三级共管”,使其成长与基层事业互促共赢。坚持“好村好书记带好青年”培养原则,鼓励“好青年”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通过考编等途径实现个人新发展,每年持续从优秀村级党组织书记主任中招聘公务员或事业人员,让“好青年”成为基层流动的“活水”。二是立足“管”,构建流动式管理机制。对“好青年”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教育管理、提拔使用全程跟踪管理,将思想工作情况及群众信任度、支持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建立“优胜劣汰”动态管理机制。三是立足“用”,构建实用型成长机制。有计划地安排“好青年”到村副书记、书记(主任)助理、合作社副社长等岗位锻炼,特别优秀的推荐至村书记、主任岗位。探索跨村培养模式,检验“好青年”适应新环境、发现新矛盾、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建立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星级化评比机制,让“好青年”真正成长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