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资源融合发展模型的构建
2019-11-21赵晔黄凤娟
赵晔 黄凤娟
摘 要:在核心素养教育逐步普及的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改革中体育教育与智育教育总是存在此消彼长得困境。教学资源因素是制约发展的核心问题。学生体质下降、体育兴趣淡漠、体育课质量难以达标一直是体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中小学校如何跳出传统管理模式,寻找一条合理的路径来破解这一困境是学校体育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研究出发,关注社会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及类比分析法,结合核心素养理念给出了学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资源合作共享发展得模型,并对该模型的操作流程及现实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探求一条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俱乐部体育资源共享、教学内容共同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
关键词:核心素养 学校体育 体育俱乐部 校企合作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a)-0199-02
新时代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顶层设计的教育理念引发了体育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热潮。学校体育是学生体育教育的开始,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摇篮,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增强学生身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但通过近几年国家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普查发现学生体质有下降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达不到达标要求。分析当前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发现由于教学资源,包括教师、场地、器材、教学理念等匮乏,导致学校体育课程质量降低。如何改变现有学校体育教学状态,将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融入学校体育教学中是体育工作者更为关注的问题。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将学校体育与社体俱乐部资源合理整合,找到合理的切入点,恰好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这将给对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改革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对于学校体育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 中小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资源融合发展模型的构建
1.1 学校上级管理部门方面
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各地方学校量身打造有特色的“一校一品”教學管理模式,学校上级管理部门应鼓励学校充分吸纳社会体育资源,给学校足够的自由空间,有效地激发中小学校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政策支持、监管并行等方式促进学校与社会体育组织积极合作,建立服务购买机制,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学校体育发展中来,形成互融互惠的双赢局面,充分发挥社会体育俱乐部对学校体育资源不足的补偿作用。
1.2 中小学校管理方面
各中小学校应针对学校体育教学资源与社会体育资源融合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分析当前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以课堂体育教学为主体,确保“每天一小时”的课外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积极拓展校外自主锻炼途径,增强发展校企合作、引入社会体育组织力量理念,构建学校与社会联动的体育锻炼环境,保证学生在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并不充足多样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体育参与热度,实施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
1.3 体育俱乐部管理方面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作为社会体育组织的一部分,应更多地关注青少年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深入中小学校开展调查研究,找到总结学校体育教育的盲区,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对学校体育教学空白区域作以补充。另外,参与社会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教练或教师都是专业的体育人才,这种合作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体育丰富人力资源。同时,这种合作对于俱乐部也起到广告宣传的效果,扩大俱乐部的社会影响力、发展更多的会员,因此俱乐部对与学校之间的合作都抱着积极的态度。
1.4 学校与社会体育俱乐部资源融合发展模型
学校的主管单位在整个模型中处于监管层面,如学校所属区县教育局。主管部门适当下放权限给各中小学校,中小学校可以根据本校教学资源及学生需求情况做前期调研,并向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学校向体育俱乐部购买一定的服务,并享受服务完成购买过程(见图1)。在这个过程中社会体育俱乐部占主体地位,俱乐部需要提供详细的课程设计过程及实施方案,保证提供完美的服务。俱乐部可以参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模型,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5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俱乐部课程管理设计者可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需求,将学校需求从低到高按层次也分为5种,分别是:基本技能类需求、强身健体类需求、团队合作类需求、比赛竞技类需求和私人定制需求。基本技能类可以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项目基本技能,如保证学生体质测试项目达到达标的要求训练等。强身健体类可以将运动项目向更多的方面延伸,并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如羽毛球、乒乓球、器械健身等项目。团队合作类项目如拓展训练、野外生存等,偏重学体育核心素养建设,体现体育社会化功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比赛竞技类课程内容设置可以满足学校的参与省市或更高级比赛的要求,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与培训,实现高层次的需求。另外私人定制的服务主要面对有自我实现需求要求的群体,为其量身定做培训项目及服务。
2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合作的现实意义
2.1 深化学校体育的内涵建设,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补充
中学校学校由于受很多条件的制约,很多运动项目不可能大面积普及,例如网球、羽毛球、高尔夫运动、户外拓展等项目。
2.2 拓展学校体育的功能建设,使学校体育专业化成为可能
学校可通过合作引入社会中专业的教练员、教师,使中小学校的特色运动项目训练更加专业化,甚至可以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2.3 提高学生体育的核心素养能力培养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时代感新鲜的体育运动训练,提高对社会行为的认识,增强团队合作意思,加深学生的体育社会化程度,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终生受益。
3 结语
学校与社会体育俱乐部的合作为学校体育教学输入新鲜血液,增强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在提高身体素质、享受运动快乐的同时大大丰富了课余生活,这点对目前的社会来说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作息时间都在16、17点左右放学。这个时间段对于大部分上班族的家长来说没办法接孩子放学。学校可以通过于俱乐部合作,由专业的体育教练元合理安排设计这段闲暇时间,增设一些体育娱乐活动,释放学生们一天的学习压力,起到缓解疲劳、放松身心的作用。因此很多家长愿意让孩子参加这种体育活动,希望他们通过体育活动更充实地度过课余时间。
参考文献
[1] 王吉东.以俱乐部运作推进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发展[J].管理视线,2017,12(1):28-30.
[2] 谭伟繁.学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武术研究,2016,1(4):137-140.
[3] 刘波.德国体育俱乐部体制与学校体育关系的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8,29(1):89-93.
[4] 胡小清,唐炎,刘阳,等.近30年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启示——基于《美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报告》的文本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6):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