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德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11-21周健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25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体育德育

周健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立德树人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巩固学校教育渠道的基础,将道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实践的各个方面,并将其融入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体育德育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德、智、体、美和劳全面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文化与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和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问卷调查法、材料分析法、访谈方法和数据统计法的基础上,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对上海市徐汇区初中体育德育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探讨初中体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分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德育教育的主要因素,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参考意见,为立德树人在初中体育中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在体育教学中,大多数体育教师都能够正确认识到,学校体育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教师重视体育教育对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立德树人的责任感越强,但30~40岁之间出现下降趋势,女教师的立德树人责任感要低于男教师;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学生德育教育有不同的影响,耐力项目更容易培养个人的意志品质,跳山羊项目教师会选择积极鼓励,让学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去解决问题,球类项目可以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体育课堂实施过程中,大多数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

关键词:初中体育  立德树人  德育  体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a)-0141-04

1  研究目的

本文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调查和分析徐汇区初中阶段体育教育中立德树人的现状,探讨初中体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分析影响德育教育的主要因素,从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参考意见,为立德树人在初中体育中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用“立德树人”“德育教育”“体育德育”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阅读相关书籍,最后进行整理与归纳,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 问卷调查法

2.2.1 调查对象选取

上海市徐汇区50名初中体育教师、七年级学生100名、八年级学生100名、九年级学生100名作为研究对象。

2.2.2 问卷的选定

本文选用李萌(2015)在其论文中制定的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该问卷有较高的信效度,适合本文的研究。

2.2.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文在2018年8~11月完成了问卷的制定发放和回收,最后剔除无效问卷,录入有效问卷,详见表1。

2.3 访谈法

2.3.1 访谈提纲制定

访谈大纲是以体育,德育与立德树人等为关键点,融入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为纲领,遵守研究方法设计的要求,加以制定。

2.3.2 访谈人员及形式

德育处教师、体育学科任课教师、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等就现阶段学校所存在的德育问题和相应解决对策进行访谈

2.4 数理统计法

本文采用SPSS 20.0软件录入问卷数据并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教师对立德树人的现状

3.1.1 体育教师对立德树人的认同率较高

通过表2数据显示,92%的教师同意体育授课过程中进行立德树人是教师职责,这表明体育教师不仅在体育教学中教授学生运动技能,运动习惯和运动知识,相应的实施立德树人的教育,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和价值观。

调查显示,超过93%的体育教师认识到提高自我修养对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但6%的体育教师并不同意立德树人必须首先提高自我修养,说明体育教师队伍对立德树人要提升自我修养认识参差不齐,具有一定的差异。

调查表明,91%的体育教师同意,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体现出立德树人的思想,表明体育教师对教学目标与德育教育非常明确,只有教师认识问题,才能在课堂实施立德树人理念。

3.1.2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体育教师对立德树人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

不同的年龄性别将对立德树人的理解会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体育教师对于立德树人的理解将根据这些基本条件而有所不同。如表3所示,教师在体育课中开展立德树人是教师的责任,认同率都呈现出男教师高于女教师的现状,作者发现,这可能与不同性别的教师在处理职业和家庭方面的态度有关,一般来说,男性会比女性更多投入时间和精力放于工作中,以事业为重,而女性则更多会沉寂到家庭琐事当中,以家庭为重。

表3所示,体育课开展立德树人是教师的职责,50岁以上教师认同率最高,说明教龄对教师的职责和立德树人的观念是正相关的。然而,30~40岁的体育教师对这个问题的认同率反而低于30岁以上的青年教师。通过查阅文献得知,这可能是因为30~40岁的教师进入了职业倦怠期,对本职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厌倦感。30岁以下体育教师的基本是参加工作不久的新进教师,他们对待工作充满热情,善于发现实际问题,有对存在的问题有钻研精神。随着中央七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颁布,各地区在也将教师的师德修养融入新青年教师的培训过程中,所以3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的具有强烈的德育意识。

3.2 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个案分析

在学校的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的身教比言传更重要,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参与教学和学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体育学习和运动实践中的体育精神,培养体育道德,感受体育情感,学习体育礼仪和体育规范。例如,在武术教学中,要充分展示武术项目的本质,即“精、气、神”,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习传统武术的礼仪和规范,操类项目教学要传播“求真、塑型、追美”,让学生感受到体操类项目的文化内涵,球类项目要教授其“勇敢、坚强、征服的进取精神和拼搏精神,传播公平、公正、自由、平等、民主、团结的体育竞技精神”等。

3.2.1 耐力项目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体育课上长跑过程中,学生出现极点现象不能坚持跑完全程,你的体育教师会如何做”,结果显示“用口令让学生调整呼吸和步伐,鼓励学生跑到终点”选项的选择比例中占最大,说明在耐力项目中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很重要(见表4)。

3.2.2 体操项目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

在体操类项目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部分同学害怕跳山羊的现象,你的体育教师会如何做”,调查结果显示“积极鼓励,采取保护帮助方法让学生树立自信,克服困难”选项在各选择比例中占最大。说明在学生面对困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见表5)。

3.2.3 球类项目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

在球类项目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球类项目教学中,体育老师主要对你们进行哪些德育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机智灵活的应变能力”“培养学生不搞个人英雄主义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等内容选择的比例相差不大。说明在球类项目教学中,初中学生感受到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比较丰富,且在各个选项中以“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比例最高。说明在球类项目中体育教师充分开展德育教育且方法合理有效(见表6)。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在体育教学中,大多数体育教师都能够正确认识到,学校体育在立德树人教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教师重视体育教育对立德树人中的重要性。

(2)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立德树人的责任感越强,但30~40岁之间出现下降趋势,女教师的立德树人责任感要低于男教师。

(3)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学生德育教育有不同的影响,耐力项目更容易培养个人的意志品质,跳山羊项目教师会选择积极鼓励,让學生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去解决问题,球类项目可以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在体育课堂实施过程中,大多数体育教师可以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

4.2 建议

(1)加强体育德育教育,从提高教师自我修养出发,首先建立立德树人观念,将教师立德树人的观念不断内化,自然的融入到教学当中。培养体育教师立德树人思想,可以通过培训与讲座等途径,将观摩学习和自我反思相结合,探索立德树人方法和策略,学习先进的立德树人理念,创新体育德育教学的形式,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

(2)要不断优化管理机制,切实落实监督、考察,做到实事求是。同时,要不断完善初中体育德育的评价管理体系,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考评机制,对体育教师的德育现状进行考察和评价。

(3)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体育教学中德育目标进行细化。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和性格特点,要有不同德育教育,要因材施教。结合学校硬件设施和管理要求,制定课堂中的德育目标,并细化到各项体育项目、教学突发状况和课堂安全保障当中去,从而在课程设计中将德育教育的内容不断融入和渗透,使教师在教学中有的放矢。

(4)在体育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道德修养作为教学重点。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必须更加注重学生对德育理念的认识,关注学生德育对情感的激发,注重提高学生德育能力,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萌.中小学体育德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沈建华,陈融.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何晓文.学科德育的探索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毛振明.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6]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7] 高国希.道德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8]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 戴三育.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0]约翰·威尔逊.道德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11]肖光来,马洪涛,张平.健美操[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2]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13]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4]田本娜.外国教学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5]毛振明.体育课程与教材新论:面对传统与权威的思索[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16]朱永新.当代日本道德教育理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17]朱永康.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  出版社,1998.

[18]施吉瑞.体育文化的德育价值研究[D].扬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初中体育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