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2019-11-21谢江红王周火
谢江红 王周火
[提要] 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是农民个人收入不断增加的动力。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而言,只有在教育、健康、迁徙能力等方面进行投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本文对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及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7月8日
欠发达地区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率,增加农民非农收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关键在于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促进农村人力资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三农”工作的不断重视,我国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取得了较大成绩: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不断增长,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尽管如此,由于各方面原因,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不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问题分析
(一)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缺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中最大的困境就是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严重不足。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城乡差别较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缺位较严重。一些欠发达地区现行的公共财政政策仍然没有向农村倾斜,加大了人力资本投资的城乡差距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主要有三个:一是政府投资。通过国家公共财政支持农村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保健等项目,制定有利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教育政策、培训政策、保障政策和迁徙政策等,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此调动农民和社会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二是农民自身的投资,包括农民家庭投资和个人投资。三是社会投资,包括社会团体及非政府组织等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由政府和农民自身完成,由于政府的财力有限,大多数农民收入极低,社会缺乏投资热情,从而导致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匮乏,表现为“上学难、就医难、养老难”。
(二)农村教育投资经费不足。200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农村基础教育实行“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同年12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和东部地区。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先后出台,近年来,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增大。但是农村教育经费还是相对不足,主要原因有:一是农村教育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缺乏社会组织的加入。二是农民自身由于收入增长缓慢无力进行教育投入。三是职业培训教育在欠发地区农村的许多地方较少。四是教育投资与收益不对称。有关学者对我国农村出现的劳动力市场化程度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教育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这些情况导致低的教育回报率促使更多的农村家长让孩子辍学,这在欠发达地区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农村人力资本健康投资缺乏保障。农村健康投资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一个完善合理的农村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我国城乡、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城乡二元分割严重,农村居民享受不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医疗保障待遇。因此,农村居民的医疗保健投资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由于当前我国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农民的健康投资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常常因为资金欠缺降低了劳动生产效率,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农民,常常出现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而导致的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迫使农民减少其他方面的投资进而使其收入减少。经济体制改革对传统的医疗卫生体制特别是医疗保障体制产生了严重冲击,在改革的目标设定上存在明显偏差,而且更多的是服从于其他体制改革的需要,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视为一种工具性政策,忽视了其服务公众基本健康权利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障的覆盖率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据对欠发达地区湘西南某贫困县调查,2018年该县农村居民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比例仅为80%左右,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此外,该县农村居民参加各种社会医疗保险的只占3%左右、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还不到2%。
(四)农村人力资本迁移投资困难。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是加强农村人力资本转移的投资。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一是制度约束,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分配制度等等。长期以来,农民受到歧视性制度和政策的不公平待遇。二是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民工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收入的不确定性制约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迁移。三是农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缺乏现行法律的充分保护,这种对农民工的不公平待遇严重阻碍了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二、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制约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农村人力资本投入资金不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人均收入水平低下,人力资本投资物质基础薄弱是造成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驱动乏力的根本原因。近几年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价格又不断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低下,从而使得投资主体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不高。另外,由于城鄉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政府激励不足,近年来市场供给失衡,给农村居民获取正常的教育投资回报率带来严重的影响,进一步限制了投资主体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二)体制因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体制不完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因素,向城市倾斜的公共教育政策,导致了严重的地区差异。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公共财政资源在城乡间分配的非均衡性日益明显。在教育投资和公共卫生医疗投资方面,城市的教育经费投入总是多于农村,城市的卫生医疗资源总是比农村丰富。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供给上严重不足,这种对城市公共产品的分配过于倾斜的公共财政政策,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提升,成为阻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形成积累重要障碍。国家的宏观政策影响着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公共财政配置带有明显的工业偏好和城市偏好,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相比之下无论是总量水平,还是相对水平都很低,如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等。
(三)政策因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城乡差别化。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但受到经济因素与风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政府投资政策与体制的影响。总的来看,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人力资本存量水平过低是最主要的原因。并且,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以及在投资过程中的城市化倾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和人力资本流动的风险使得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比较低。长期以来,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倾向于城市,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导致城乡人力资本差距不断扩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正常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差别化的城乡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并没有得到及时调整。
三、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相关建议
(一)完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管理体系。完善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管理体系是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基础条件,进行制度创新,实现农村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首先,要建立专项的农村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加强对农村教育经费安排和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其次,要创新农村教育制度。要通过多种机制积极发展各种教育等在内的农村教育大体系。再次,要加快建立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后,要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改革现行的户籍制度等问题,促进劳动力在城乡间、产业间的自由流动。当然,构建新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管理体系,必须立足欠发达地区农村的客观环境,着眼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实现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当前,欠发达地区多渠道筹措资金,实现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首先,国家是资源投入的主导投资者。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促进各地区农村均衡发展。其次,企业是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的重要投资者。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提升农民素质能力以适应企业变革和发展的需要。最后,农民也要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意识,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总之,政府应当实施各种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鼓励城市支持农村,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到欠发达地区农村进行投资,鼓励民间组织以各种途径到欠发达地区捐资。
(三)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办好农村基础教育,把广大农村人口转化为巨大的现实人力资本,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关键问题。因此,要确立义务教育拨款在公共财政中的优先地位,国家教育经费应当重点向基层和农村倾斜,保障农村基础教育正常发展的稳定需要,强化政府对欠发达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国家应该逐步调整城乡分割的教育投入体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力度,使人力资本投资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强有力的人才后盾。
(四)加大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的投入。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作为人力资本的载体,其健康状况是各种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当前及今后,欠发达地区政府要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配置公共卫生保健资源,在财力上适当支持,在政策上适当倾斜,不断缩小城乡间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二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欠发达地区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不同地区的各种保障形式,實现“生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广大农民的基本保障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卫胜.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
[2]李永宁.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力资本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08(6).
[3]王扬铭,方经奎.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商业时代,2007(2).
[4]徐静.欠发达地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动力缺失致因及其弥合[J].现代经济,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