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深研究 科学推动学校教科研发展
2019-11-21李小玲
李小玲
為了达到课堂效果的最大化,学校品德科组应紧紧围绕品德学科的特征进行小课题研究,根据不同时期研究主题实现品德学科的“四性”。现就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小课题研究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及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确立研究对象
学校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多层次、多年龄阶段、多心理特征的原则,确定学校的所有班级及专任教师为本课题的实验对象。把课堂理解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研究“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包括行动研究法、文献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
三、研究过程
(一)健全组织机构,引领课题研究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指导小组。校长任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组长,负责领导、指导、协调有关工作;小组成员负责推动、实施课题研究的工作。
(二)加强业务培训,明确研究目标
课题组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研究》课题研究实验方案,明确课题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步骤与计划、预期成果、人员分工等;详细解读落实“当堂训练”、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和具体操作方法,加深对本课题研究方向的认识。同时组织学习各种教育教学专著及有关教育期刊,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课题组成员通过培训和学习,发挥名师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教研组织指导、课题研究领衔、优质资源辐射的领头羊作用,通过说课评课、上公开课、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扎实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更快地壮大名师群体。
(三)创造各种条件,实施研究实践
1.创新集体备课,实现资源互补。采用“五环节”集体备课模式(即人员分组、任务分工、先周备课、集中完善、个性化应用),每周一上午第一、二节课分别是数学、语文学科的集体备课时间;继续实行当堂训练和当堂检测的教学环节,保证每节课至少有10分钟的时间进行练习、检测;加强对学生作业设计、批改进行有效性研究,并要求收集、整理错题集。同组教师要做到“三研究三统一”,即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习题,共同探讨如“教案怎么写”“如何课堂教学”等,并统一进度,统一检测,统一质量分析。备课组要营造宽松、活泼的教研氛围,让小组教师灵活钻研教材,深入集体备课,有效分工主讲,自由发表见解,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依托课题研究,提高教学实效。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想象、回答、讨论、展示、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和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从根本上找到提高教学效益的方法与途径。要求各年段应积极参与课题实验活动,可以从当堂训练和当堂检测的设计入手,保证在下课前10分钟(至少)通过练习和检测来实现“有效课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3.加强理论学习,及时总结经验。课题组力求让师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在课题实践研究中不断加于完善,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和实践经验。
四、课题所取得的成果
1.焕发了品德学科的研究力。在一年的研究中,我们品德学科形成了 “自主教学”模式:课前收集资料——课堂自主思考——课中合作交流——课后悟理导行。
2.提高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作为指导者的教师,为适应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需要,我们也不断地改变着教学的一些陈旧理念,教学时采用的技术手段、模式等更为贴近学生。教师根据课题的开展,撰写了一批优秀论文。
3.研究成绩斐然。如本人的说课《我心中的老师》获得花都区品德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参加广州市名师工作室交流活动获得一等奖等。
4.改变了学生陈旧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能学”的意识,进一步树立学习的自信。从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发展的状况看,“想学”的内容和学习的意识体验,得到了强化;从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状况看,“会学”的方法、途径、更为灵活、广泛、有效;从学生意志磨炼的发展状况看,“坚持学”的信心、决心、快乐、目标等更加持久。
责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