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进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2019-11-21夏云选
夏云选
教育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近年来,我在引领全校师生弘扬我国传统龙舟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出以“同舟共济”为核心价值的“共进教育”办学思想。一方面,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建构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使学校在现代办学背景下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也实现了学校的发展增值需求和学校品牌建设的梦想。
一、共进教育提出的背景
1.基于学校文化的传承与深化需要
我校是以龙舟文化为基础的“广州市首批特色学校”。为了更好地打造具有“龙舟精神”的高品位学校文化和具有“奋勇争先”校园生命活力,我提炼出“共进教育”的办学思想,营造出“教师合作共荣、学生合作共长、师生合作共进、家校合作共赢”的“共荣共长、共进共赢”的文明校园教育生态,使学校的文化建设品牌得到更大的提升和发展。
2.基于落实国内形势发展需要
学校始终是文化自信的引领者,教师始终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因此,在筑梦路上,也注定教育必须与国家形势发展一路同行。学生是未来的社会“共同体”的建设者,共进教育的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共进互助中相互适应,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质学生与高素质的公民。
3.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要通过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共同学习、探究,因此,培养学生“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特质,是驱动师生的进步和学校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共进教育”构建的综合体系
1.共进教育的概念解析
共进是指共同进取、共同进步,它既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目标追求。
共进教育就是指通过“激情+活力”的共进方式来达到师师、师生、生生、家校等共长共赢的目标。强调过程、管理、结果、方法、评价,形成共生共荣、共进共赢的良好教育生态
2.构建共进教育实践体系
(1)校本教研,师师共进
以“合作教研”助教,以“互助共进”聚力,打造教师“研究共同体”,建立“合作中前进,前进中合作”的工作关系,强化合作评价机制,打造一支工作目標“同向”、工作行动“同行”,具有效竞争力的教师队伍。
(2)共进课堂,生生共进
我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思想。形成了富有特色的“2*2互助共进”课堂教学模式: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并实现两个结合:①强+弱:强弱结合——强帮弱,使每一名后进学生的学习都得到关注、得到帮助;②强+强:即强强联合,它是指优秀学生与优秀学生结为一个小组,通过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竞争,激发潜力、创造活力,取得双赢。
(3)管理共建,师生共进
学校在营造尊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坚持以共进教育激发学生灵性,教师不断地从培育学生工作中获取职业情感、职业动力和职业幸福;学生在老师引领下,激发潜能并以共进教育强化自身行为素养及学习质量的提升,这种共进状态,不仅助推教师品格和专业发展的提升,也助推学生学习素质和良好的价值观的建构,更好地促进学校良好的教育生态形成。
(4)家校共进,互惠双赢
不同的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观念、教育理念各不相同,加强家校合作,让学校更及时地了解到广大家长的需要,也让家长更深入了解学校工作和孩子的在校生活。家校合作中,学校开展“三参与”活动:家长参与社团活动、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构建“共谋、共成长”,实现家校互补双赢。
3.建立了共进教育的理念体系
学校以“共进教育”为主题,进行学校品牌建设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学校办学理念,形成科学的办学体系。
4.共进教育的价值体系构建
总书记指出:走向共同文明新时代,开创新时代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校极力打造时刻充盈灵动质感的、有共同价值的研究体系:以“共进德育”育人、以“共进教研”聚力和以“共进课堂”助学的“共进教育”教育教学模式,营造“教师合作共进、学生合作共长、师生合作共荣、家校和谐共赢”的“共荣共长、共进共赢”的优质校园文化教育生态,既体现时代要求,又符合学校实践教育,包含三个价值判断:
一是适应社会发展共同体的教育环境,满足时代需要和发展过程的动力判断。
二是反映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的师生共同奋斗的主、客体关系上的伦理判断。
三是作为人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关系而存在的系统功能判断。
5.精心打造共进教育活动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也是共进教育实施的主渠道。我校在挖掘龙舟文化资源基础上,通过“共进教育”着力开发有文化特色的别开生面的文化德育课程,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搭建更广阔、更开放的平台。
(1)开发《谈古论今话龙舟》校本教材
上册从古至今系统地介绍了龙舟的起源、同舟共济精神传递等;下册拓展至历代吟咏龙舟与屈原的经典诗词歌赋、龙舟竞渡、同舟共济等篇目,以此引领共进教育是一种美好的传承,并开发出龙舟操、跳龙舟大绳等集体性节目。另外,结合励志教育和学生生涯规划,开发别开生面《砥砺共进 走向未来》的共进教育课程,建设勤奋自强的学风,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学习与提升各种品格素养,搭建一体化平台。
(2)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比如:开展团结就是力量的歌韵比赛活动,并让学生明确“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很远”的深刻道理;其次,开展2*2互助共进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合作能力;第三,在“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端午节”等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沟通协同能力;第四,把共进教育拓展到合作性体育活动中,如:在足球、篮球、排球等常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思想理念,通过课程内容的广泛性和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构建最佳成长空间。
(3)开设家校共育课程
为更好地推动家校共育活动,我校开发实用并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课程,从家长与学校、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三个研究方向,开发出《礼德之花的绽放——家长礼德课堂》、《 “学校与家长”—文化德育校本课程“家长义工进课堂”课程汇编》等课程。
三、一系列的实践成果
1.理论成果
(1)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方式:一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本校文化资源;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区域的文化资源;三是充分挖掘和利用新时代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资源。
(2)形成品牌建设的一般路径:一是基于传统文化积淀,追本溯源;二是基于学校特色的整合:由特色项目到特色学校,再由特色学校到品牌学校的发展过程,走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品牌建设之路。
(3)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典型活动个案;同时教师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或在省市区各级成果比赛中获奖达20多人次。
2.实践成果
(1)开发校本教材《谈古论今——话龙舟(上、下册)》、《砥砺共进 走向未来》、《 “学校与家长”—文化德育校本课程“家长义工进课堂”课程汇编》等。
(2) 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
以“共进教育”为基础,强化科学管理和人文管理,顺应了新时代、新教育的发展要求,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个性特点,全面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质,使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显著和整体发展优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跻身为番禺区优质学校等先进行列。
(3)培育了师生的文化特质
通过共进教育的構建,我校师生无论是在学习中和工作中都能体现“团结拼搏,奋进争先”的共同体特质,更有“同舟共济,击水中流”气慨,这种精神更是影响师生的一生,也培育了师生的发展品质。
(4)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以“共进教育”为导向,实施教学、德育、课程、文化等管理特色一体化,促进学校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发展,提升了学校办学质量和品位。近几年来,许多教育专家、教授、名校长到校参观,对共进教育给予极高评价。他们认为:共进教育的提出,紧紧抓住了时代特征,办学方向明确,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教育很有意义。南方电视台、广州电视台、信息时报、学校品牌管理等多家媒体也进行相关报道。2018年10月,《学校品牌管理》杂志以《命运与共 精进不休》为题,用较大篇幅对学校共进教育做了报道;2019年3月,《广东教育》杂志以彩页形式对学校共进教育的办学实绩做了介绍,同时,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局长、名校长的参观,为其它学校办学思想提供示范引领。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