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需要什么样的“底座”
2019-11-21
开放组体系结构框架(TOGAF)将“企业”定义为有着共同目标集合的组织的聚集,包含了狭义的企业与广义的企业、远景与使命、组织与职能,以及所有信息和技术服务、流程和数据架构,还有应用架构和基础设施的技术架构。企业架构是承接企业业务战略与信息战略之间的桥梁与标准接口,是企业信息化规划的核心。
制造业企业架构可以为数字化转型提供蓝图,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企业架构提供了管理层如何从原有状态到达期望状态的途径;阐明企业的战略,并区分战略与战术;帮助企业明确所处的地位,确定需要通过哪些努力来实现企业目标。
人类首次将计算机应用到生产过程控制大概是在上世纪60年代。 自那以后,信息技术就开始不断地与生产运维技术相融合。
走过了几十年的融合之路后,我们发现,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或智能连接资产,再加上无线技术的传播,信息技术与运维技术正在加速融合。
埃森哲的报告显示,到2020年,全球將有大约500亿的设备进行连接,平均每个人将与7个互联设备相关联。
构建制造企业的企业架构有以下三大途径。
途径一,实际调研。参观与企业类似的制造业工厂,找出那些与你自己的工厂类似的操作,尽量去发现同类的闪光点和最佳实践。我们需要了解先进制造企业的体系架构和系统详细信息,以及已部署的技术。通过对那些支持卓越运营的有效系统的学习,结合自身环境,重新构建企业架构。
途径二,供应商眼中的未来。供应商往往有非常好的技术把控能力。他们是技术的创造者,也是技术的传播者。不少供应商同时为多个行业提供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和先进理念一般可以跨行业、跨组织进行传播和发展。有效利用供应商的关键是,不仅找出那些已经在您的业务中根深蒂固的理念与产品,还要通过触及服务您所在行业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开阔视野,避免被供应商绑定在一起,这样比较容易在架构流程中找到精确的位置。
途径三,通过智库与联盟。供应商的思路有时的确有偏见。因此,企业需要寻求更为中立的资源。由专家组成的行业协会、专业的智库、产业与行业联盟等第三方机构关于卓越制造等的专题报告或研讨论坛,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世界级的制造体系结构、行业的最佳实践等。
无论何时,企业都必须将人、流程和技术结合起来。基于此,制造企业的卓越运营实践需要包含资产管理(EAM)、资产性能管理(APM)、企业质量管理(EQMS)、工业能源管理(IEM)、制造运营管理(MOM),以及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EHS)六大支柱。这些“支柱”中的每一个都依赖人们使用技术执行各个流程,所有元素对于与卓越运营相关的战略和战术的执行都至关重要。
中国制造企业将通过重塑企业架构来实现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