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茹玛汗·毛勒朵:在西陲边境书写“中国”
2019-11-21韩韩
韩韩
提起 “冬古拉玛大妈”,总是令众人赞不绝口,她就是爱国爱疆、善良博爱的好母亲——布茹玛汗·毛勒朵。
77岁的布茹玛汗·毛勒朵,柯尔克孜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她长期扎根于祖国边疆,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将青春年华奉献给祖国的守边事业,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在她守护的山口,创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她积极宣传爱国护边工作,在边境线的许多石头上刻下“中国”两个字,这些“中国石”成为当地护边守边、彰显爱国情怀的象征。她曾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以及全国“十大杰出母亲”、全国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等称号。
布茹玛汗·毛勒朵被誉为“国境线上的母亲”,在海拔超过4000米的冬古拉玛山口,除了冰川雪山,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那就是刻着汉文和柯尔克孜文“中国”字样的石头,这些都是布茹玛汗在巡边生涯中一块块刻下的,其中一块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冬古拉玛是帕米尔高原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一处边防隘口。守边的岁月里,布茹玛汗用双脚在冬古拉玛山口环境恶劣的边境线上留下了8万多公里的足迹。
几十年来,布茹玛汗还不断为驻守山口的边防官兵做好事,用母爱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官兵。几十年的母爱亲情,使布茹玛汗成了边防连官兵们共同的母亲,她的英雄事迹被编入连队教材,是每个新兵到连队的必修课。布茹玛汗有数不清的兵儿子,她爱他们胜过自己亲生的子女。历届守边官兵们都亲切地叫她“冬古拉玛妈妈”。1999年7月28日,布茹玛汗杀羊取血及时挽救了战士罗齐辉即将被冻掉的双脚。2004年7月31日,布茹玛汗在暴风大雨中翻山越岭花了七个小时,走了十里路给困在洪水中的战士送去了粮食,而她却浑身伤痕累累,战士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而她却心疼地说她来晚了。
布茹玛汗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全家都在冬古拉玛山口戍边,仅靠养牛羊为生。布茹玛汗常对身边的人说:“你们现在每月还能领到戍边费,就算国家不给这笔钱,我们也有义务守护好我们的国土。”为了让年轻人亲眼看到边境线上的变化,2010年前,布茹玛汗专门把家里的一间房子改造成“护边历史教育馆”。走进这间有些简陋的“护边历史教育馆”,有200多张图片、12件实物记录了布茹玛汗半个多世纪的护边历程以及护边员生活的变化。如今,这座“护边历史教育馆”被乌恰县评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有疆内外的参观者慕名而来,每一次,布茹玛汗都会热心地为大家讲解。如今,在布茹玛汗的影响下,当地有80多名年轻人加入到了护边员的队伍中。
几十年来,在巡边时只要见到大些的石头能够刻字,她就坐地刻上“中国”二字,布茹玛汗亲手埋下了多少块带着“中国”字样的石块,在“中国”二字上留下了她多少个虔诚亲吻的唇纹,这些只有冬古拉玛雪山能够作证。当年青春美丽的少女如今已成饱经风霜的老奶奶。她风雨无阻,每天巡边最少要走20公里的山路,最保守的计算,她守边路上行程山路崎岖,按每步50厘米的步伐推论,她在守边路上留下的脚印多达1.6亿个,相当于环绕地球走了两圈距离。
她用母爱情暖一代又一代的邊防官兵,以几十年的爱兵情结,浇灌着军民联防守边的钢铁长城。部队官兵称她家的毡房是传播母爱的“兵站”。她用善良让大家感悟着什么是做人的大义,用质朴诚实的人格感召民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优良美德。她无私奉献,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在她的身上,折射出的是一个守边民族的赤子之心。
“边境线的每座毡房都是一座哨所,我要继续讲好民族团结的故事,还要给更多的人宣传,‘中国这两个字不仅要刻在石头上,更要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布茹玛汗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