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漪:做一辈子老师

2019-11-21小记

妇女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于漪中学语文语文

小记

说起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史,有一个名字不得不提。

她写下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上了近2000节的公开课,她的名字和语文和教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她获得了来自政府和业界的所有荣誉,她赢得了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尊敬,她的一生都在三尺讲台坚守,胸中却怀有江河世界,她是一名真正的老师,我们甚至可以说她是整个中国教师群体心中的偶像。她的名字叫于漪。

90岁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从事教育事业已近67年,是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她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等称号。几十年来,她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尚的师德修养、深厚的学术功底、精湛的育人技艺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一直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成为素质教育的实践者、新时代教师的领路人。

于老师曾说出“师爱超越亲子之爱”这样的话,她说,“学生的天就是你的天下,学生都是你的儿女。”而她在以后教学工作的60余年里,用切身行动证明着此话无半点虚假。于老师愿意踏踏实实地,将自己的岁月奉献给三尺讲台,她的人生教学,是在用生命唱歌,用上课的质量来影响孩子生命的质量。于老师会为了一堂完美的语文课,用格物致知的探索,血肉交融的感应,砥砺前行,以致一位青年老师从1976年开始,听了3000节于老师的课,都没有发现她上课有过任何重复的内容,哪怕是一篇课文教第二遍、第三遍,都没有重样。

于漪是教育界的“明星”,她家三代六口全部是教育工作者,回首于漪的一生,从来没有间断过和艰难困苦作斗争,旁人说她有一种忍辱负重、举重若轻的本事,于漪自己解释道,那是因为她想自己少一点,想学生想他人多一点。1947年,于漪离开家乡江苏镇江,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教育系,曹孚、周予同等著名教授的治学精神,滋养了于漪深厚的学识基础,求学时代这些大家名师的身教垂范,沉淀了她血液中深厚的传统文化品格。于漪说,“我真是有幸碰到了许许多多的好的老师,使得我对教育、对社会、对人生、对历史、对自然,从懵懵懂懂、毫无认识到慢慢地知晓。回想到求学的经历,我真是一个幸运儿,所以我工作以后一直是带着感恩的心。”

1978年,中华大地百废待兴,中学语文课堂犹如一块干裂的土地,于漪的一批教学实录、教学磁带横空出世。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于漪用口述的方式完成了《中学语文教学探索》《中学语文备课手册》等多部著作。这些浸润着于漪二十多年不停思索和探究的語文教学实录,对于语文教师们来说,恰如久旱甘霖。截至上世纪80年代,教育界还没有一个人系统完整地研究过教师学,而于漪把这个课题揽在了心里,她完成了两本教师学著作,《现代教师发展丛书》《现代教师学概论》,教育部将它们作为全国教师教育的培训教材,《现代教师学概论》成为中国第一部研究现代教师学的理论著作。1986年,上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教师学研究会,于漪担任会长。问及为什么叫教师学研究会,于漪的眼中满是坚定与骄傲:“我们是想让中国的教育在世界上有话语权,我们要有中国教师自己的教师学!”

2002年,于漪退休了,虽然离开了一线讲台,但她仍然心系教育事业,她把自己的晚年时光又无偿地奉献给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如今90岁的于漪,仍在为培养青年教师奔忙着……从事60多年教育工作的于漪,把语文教学看作是她一生的事业。教育,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已经融于她血肉的教育,早就是生命里再也割舍不下的部分。

“我说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这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一辈子都在学,不断完善健全自己的人格。”“我不断地反思,我一辈子上的课,有多少是上在黑板上的,有多少是教到学生心中的。”于漪说。

猜你喜欢

于漪中学语文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生就是我的天下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