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沭阳县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1-21仲兆万李静孙秀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新特点成效发展现状

仲兆万 李静 孙秀红

摘要    为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更好服务地方经济、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加强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指导服务势在必行。本文阐述了沭阳县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现状,论述了其取得的成效和新特点,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沭阳县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状;成效;新特点;问题;对策;江苏沭阳

中图分类号    F3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9-0234-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沭阳县是人口大县、粮食生产大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中国花木之乡。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加速,规模较大,无论是经营者个数还是规模均显著增加。

在农业朝着专业化、绿色化、标准化、集约化、高效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背景下,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在沭阳这样的农业大县呈现如火如荼发展之势。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优势明显、成效显著,但由于规模经营尚处在发展初级阶段,发展水平、经营状况良莠不齐,一些经营户产业发展红红火火,也有一些人经验不足,缺技术、缺资金、缺机械设备,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不高,经营惨淡。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虽然在量上增长较快,但发展质量还较低,与发展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本文根据调查研究,分析了粮食适度规模經营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形势下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建议。

1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状

沭阳县地处苏北黄淮平原,是江苏3个省直管试点县之一,辖40个乡镇(场、街道)、480个村(居)委会,总人口有1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3万人。沭阳县地貌为低平平原,土地总面积2 298 km2,耕地13.89万hm2,土壤肥沃,生产条件较好;主要耕种制度为麦、稻(玉)一年两熟,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8.37万hm2,其中水稻7.2万hm2、小麦9.1万hm2、玉米1.47万hm2,其他杂粮0.6万hm2,粮食总产量130万t左右。

2018年全县3.3 hm2以上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户已达1 066个,面积8 030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8%。其中,流转面积33.3 hm2以上经营户33个,种植总面积3 009.5 hm2;流转面积13.3~33.3 hm2经营户116个,种植总面积1 832.1 hm2;流转面积3.3~13.3 hm2的经营户有917个,种植总面积有3 188.4 hm2。土地租金12 750~15 000元/hm2。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整体效益不高,多数年份效益2 250~3 750元/hm2,少数年份效益3 750~6 000元/hm2。

2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取得的成效

2.1    缓解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矛盾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矛盾逐年加剧。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由于采用机械化作业、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程度高,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问题。

2.2    促进新技术、新机械推广应用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更适合机械作业。机械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吸引规模生产者购置使用农业机械。施肥机、插秧机、匀条播机、喷药无人飞机、烘干机、深耕深松机等先进实用农业机械都广为使用。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2.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规模种植经营,消除田埂沟渠,土地开阔,便于机械作业,减少用工,增加种植面积;易于开展专业化植保服务,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较分散防治节药15%以上,节约用药成本115.5元/hm2;实行精量播种,稻、麦单位面积用种量较大田减少20%;推行测土配方施肥,节约化肥使用量7.6%。规模种植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2 175元/hm2。

2.4    增加经济收入

从事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以承包面积13.3 hm2为例,在土地租金合理及气候正常情况下,一般收益3 000元/hm2,加之为周边农户提供机耕机种机收、商品化集中育供秧等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经营者年收益在6万元以上。规模经营让流转土地的人更安心地从事其他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2.5    对稳定粮食产能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可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以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和发展壮大。规模经营有利于新技术应用,有利于机械化、专业化发展。只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加以培育完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就会增强抗风险能力,成为粮食生产的有生力量。

3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新特点

3.1    经营主体多元化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已经从最初的以种粮农户为主的单一主体发展成了近年来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种多样的經营与服务主体。2018年全县流转面积3.3 hm2以上的1 066个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中,种粮大户781个,占73.3%;家庭农场228个,占21.4%;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35个,占3.2%;农业公司等其他主体22个,占2.1%。

3.2    经营面积规模化

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连片流转态势,承包土地不断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土地股份合作社集中。据统计,2018年全县流转面积3.3 hm2以上的1 066个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户中,流转面积13.3 hm2以上经营户149个,种植总面积4 841.6 hm2,占流转总面积的60.3%;流转面积3.3~13.3 hm2的经营户917个,种植总面积3 188.4 hm2,占流转总面积的39.7%。

青伊湖农场某职工从2010年开始承包土地,从事粮食规模经营,成立了江苏欢腾农业有限公司且不断发展壮大。2018 年承包土地面积扩大到534.7 hm2,成为沭阳县最大粮食种植户。该职工积极采用新品种、新技术,主动推行耕地轮作休耕,接受社会化服务,经营形式从最初的稻、麦生产,发展成为生产兼制种;经营模式从最初普通粮食生产,发展成为优质粮食生产。公司常年固定用工15人,采取切块管理、绩效考评、按劳取酬管理机制;有水稻插秧机10台、小麦播种机2台、稻麦收割机6台、烘干机26台,有晒场5 000 m2、仓贮库容15 000 t。2018年纯收入逾200万元,已成为机器设备齐全、生产条件优良、运作良好的新型农业经营实体。该职工多次被国务院、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荣誉称号。

3.3    经营内容多样化

随着市场深入发展,很多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户不再局限于普通粮食种植,利用自身机械优势拓展对外服务业务,采用稻—虾立体种养模式,发展休耕轮作,生产优质稻米,走产业兴旺、生态良好、发家致富产业发展之路。

湖东镇某青年农民,放弃苏南楼房电线安装业务回乡创业,承包土地73.3 hm2,建立江苏大得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优质稻米产加销。2018年,公司纯收入12万元,生产的“沭湖”牌稻花乡米获得第三届江苏好大米评米节银奖。

4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适度规模经营初期风险较大

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近几年才起步,发展初期存在盲目投资、一哄而上的倾向,随之大量工商资本流入种植业,一些不善种植经营的人受创业冲动,没有量力而行,承包经营面积较大。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产量低、效益差,甚至出现亏本破产局面。

4.2    专业人才缺乏,制约新技术推广

有的种植户和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又无力雇佣懂技术会经营的专业人员,新技术推广应用受阻,生产水平不高,经济收入较低。

4.3    缺乏资金,机械设备服务水平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有的规模经营者资金不足,无力购置农业机械装备,缺少农机、晒场、烘干设备等,服务能力满足不了种植需求,只能租用其他农机服务,既被动又增加了成本,制约了发展。

4.4    受粮价低迷、经营成本走高影响,种植效益较低

2014年以来,粮价不稳,整体呈回落之势,规模种植利润空间缩小。2014—2018年小麦价格分别为2.36、2.33、2.24、2.28、2.18元/kg,水稻价格分别为2.74、2.54、2.68、2.72、2.64元/kg。

在种植稻、麦的情况下,按14 250元/hm2地租计,粮食适度规模经营2014—2018年平均纯效益分别是5 571.0、3 004.5、3 606.0、4 188.0、2 892.0元/hm2。

4.5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高

规模种植,有的地块地表高低不平、不便作业,有的桥涵闸站路等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灌排服务、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足。

4.6    混同于普通种植,没有充分发挥规模经营的优势

规模种植经营优势在于种植地块统一、开阔,便于机械作业田间管理,便于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使用,可以发挥整体效应。会经营的人能充分发挥优势,获得可观经济效益,也有些人糊种糊收,经营不善。如一些人围绕优质稻米做文章,统一使用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摒弃直播稻粗放种植方式,发展机插秧优质高效栽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降低化学药品施用量;与加工企业发展订单生产,或自己加工销售,打造水稻品牌,取得较好收益。

5    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

5.1    落实相关政策,促进粮食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办证工作,建立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引导农民依法、有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让土地经营权逐步向懂技术、会管理、会经营的粮食规模种植户流转。在适宜区域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探索建立“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的利益联结机制[1]。

5.2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

政府要加大对规模经营扶持力度,在规模种植户无力做好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把高标准粮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优先安排在规模种植区,对规模种植重点地块进行集中整治配套,改善生产条件。

工商、信贷、保险等部门要为从事粮食规模经营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优质服务;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落实稻谷补贴等惠农政策,优先选择规模种植田块作为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示范片[2]。

5.3    改进服务方式,注重指导效果

在技术需求、天气预报、产品销售、风险防范、信息应用等方面加强服务。由于规模种植户对新技术需求更迫切、积极性更高,应把他们列为新技术重点推广对象,把规模种植区建设成为新技术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规模经营机遇和风险同在。可以采取专家田头指导形式,把脉问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也可以建立信息互动交流平台,为规模种植户搞好技术指导服务,提供气象信息服务,帮助他们科学分析市场行情,稳妥投资创业[3]。

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针对规模经营开展强化培训。可以设立农场管理、金融信贷、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把规模种植户培育成懂农业、爱农村、守法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围绕增产、节本、提质、增效搞好服务,加强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实施化肥、农药施用负增长行动,引导规模种植户发展优质粮食生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4]。

5.4    强身健体,迎接市场挑战

规模种植经营者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参加交流学习,围绕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产业。可以建立规模种植微信群,了解种植市场行情,种植产销对路新品种;发挥规模经营整体优势,率先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实行标准化生产,生产优质农产品;主动对接加工企业,发展订单生产;也可自己加工生产品牌產品,主动参加农展会、品牌评选等活动,加快实现农产品从量向质、向品牌的提升。

6    参考文献

[1] 伏森,陈怀远.推进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的对策探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3):63-66.

[2] 王小华.河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现状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8(19):34-36.

[3] 袁霄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8):260.

[4] 金鸿剑.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5):52-53.

猜你喜欢

新特点成效发展现状
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传播格局演变
电视新闻播音语言的新样式和新特点
基于田径发展新特点的中学业余田径训练研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2014年度陕西网络传播十大案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