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水面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9-11-21陈斐杨树国
陈斐 杨树国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云南大水面自然资源状况,在现有养殖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严格控制库区养殖范围、稳步发展休闲渔业和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云南省大水面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水面养殖;现状;问题;发展对策;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9-022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云南属低纬度高原,地形地质复杂,立体气候突出,水资源丰富,复杂的自然条件和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蕴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优越的自然资源、多样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鱼类种质资源,为云南渔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云南省通过合理开发利用湖泊、水库资源,为高原特色渔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8年,湖泊和水库的养殖面积约占全省淡水养殖面积的73%,产量占到了全省淡水渔业产量的37%。随着时代的发展,渔业生产已从原来的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当前,云南省大水面渔业发展面临较大挑战,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发展云南大水面渔业,统筹协调好渔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走保护水质、适度开发、永续利用、三产融合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是推动云南省高原特色渔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 云南省大水面自然资源状况
云南省水资源丰富,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 278.8 mm,水资源总量达2 210亿m3,境内湖泊、水库众多,总面积达到2 666.67 km2。
1.1 江河资源
云南省境内河流众多,分属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其中珠江、红河发源于云南省境内,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为国际河流。根据《云南省第一次水利普查公报》,全省共有流域面积50 km2及以上河流2 095条,总长度为6.68万km;流域面积100 km2及以上河流1 007条,总长度为5.21万km;流域面积1 000 km2及以上河流共有118条,总长度为2.16万km;流域面积为10 000 km2及以上河流17条,总长度为8 500 km。
1.2 湖泊资源
云南省湖泊水面面积约为1 100 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 0.28%,总水量290亿m3。常年水面面积1 km2及以上湖泊30个,面积10 km2及以上湖泊12个,面积100 km2及以上湖泊3个。其中,湖泊水面面积30 km2以上的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异龙湖、星云湖、杞麓湖、阳宗海被称为“九大高原湖泊”。
1.3 水库资源
截至2013年,云南省共有水库6 051座,总库容量为751.30亿m3。其中,已建水库5 930 座,总库容337.88亿m3;在建水库121座,总库容413.42亿m3。全省共有水利水库4 112座,水库总面积约为800 km2。其中,大型水利水库10 座,库容 31.4亿m3;中型水库220座,库容51.4亿m3;小型水库3 882 座,库容40亿m3。全省共有水电水库1 939座,总库容1 703.39亿m3,水域面积达1 600 km2。
2 大水面养殖现状
根据2018年渔业统计年报数据汇总可知,云南省水产养殖面积达15.07万hm2,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105万t。大水面养殖以水库和湖泊养殖为主,2018年水库养殖面积达97 270.93 hm2,产量381 488 t;湖泊养殖面积13 474.33 hm2,产量8 836 t。大水面养殖方式以网箱养殖为主,2018年大水面网箱养殖面积为3 014 656 m2,占全省养殖面积的0.20%;产量为168 508 t,占全省总产量的16.05%(表1)。云南大水面养殖主要集中在昭通、曲靖、红河、玉溪、文山、保山和临沧等7个州(市),养殖品种以罗非鱼、大宗淡水鱼为主,名特优品种养殖相对较少。
3 存在的问题
随着云南省水产养殖业发展,水资源管理不断加强,加之环保政策的压力,养殖水面越来越紧俏。大水面的主要功能是保障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用水,其次才是充分利用进行水產养殖。多重因素制约了大水面的深度开发与利用,给大水面养殖业主增产增收造成一定的影响[1]。
3.1 网箱拆除,养殖空间受限
一方面,传统养殖水域和生产方式超越水域环境承载容量,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而需退出,如池塘尾水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另一方面,国务院“水十条”的颁布,湖泊广泛采用的“三网”(网箱、围网和网栏)养殖将被迫退出,湖泊渔业方式被迫面临政策转型,使得水产养殖空间受到极大限制。
3.2 丰富的资源与发展水平不匹配
云南省鱼类品种丰富、宜渔水域广阔、生态环境优越、市场需求旺盛,但发展不充分、发展水平不高。如众多的优质土著鱼类得不到有效开发,六大名鱼无法形成商品;水产品供给多为鲜活产品,水产品加工品多为无品牌、无拳头产品;绿色食品品牌的打造力度不够;难以提供多层次、多品种、多类别的产品和服务。
3.3 管理主体多元,导致大水面利用受制
目前,云南的九大高源湖泊属环保厅“九湖办”管理,一湖一策,成立了湖管局,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大中型水利水库属水利厅管理,均设有水库管理所。然而,近年来形成的跨省、州(市)、县行政区的大、中型水电水库管理主体不明确,加之部分地方政府对水面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出现了渔政、水务、水利、环境、水电等多部门管理的格局。由于受部门行业习惯思维的限制,不了解渔业生态修复模式,未深入分析氮、磷含量超标的原因,对大水面渔业生产存在偏见,陈旧的养鱼污水、养鱼肥水的观念长期存在,导致一些地方、部门单方面提出禁养、禁渔的片面决策,造成水面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4 对策
4.1 出台规划,严格控制养殖范围
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产行业标准《淡水网箱养鱼通用技术要求》(SC/T 1006—92)的规定(在静水水域中,饲养滤食性鱼类的网箱总面积应少于水域面积的1%;饲养吃食性鱼类的网箱总面积应少于水域面积的2.5‰),并结合各地库区水域环境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库区水产养殖承载量的研究,出台相关规划,科学确定库区水域养殖面积、区域布局、养殖容量和养殖品种,严格控制养殖面积,尊重规律,合理投放。
4.2 稳步发展休闲渔业
游钓渔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大水面渔业的一大特点,近20年发展起来的北美大水面渔业管理理论充分表明,通过改变鱼类的群落结构,如放养食鱼性鱼类可减少食浮游动物鱼类的生物量,进而引起浮游动物生物量上升;而浮游动物又通过摄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细菌和悬浮有机碎屑,从而起到改善水质的作用。因此,应在适宜地区特别是城市周边近郊区域稳定发展休闲渔业,将休闲娱乐、观赏旅游、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科学普及以及餐饮美食等与渔业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实现渔业转型升级[2-3]。
4.3 积极发展生态养殖模式
大水面渔业开发不宜向大产业方向发展。为提高大水面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要尽快改变现有的捕捞和养殖模式,推进库区生态健康养殖,高标准建设库区生态网箱,更新改造破旧网箱,将网箱面积及产量水平控制在环境承载力以内[4-6]。利用目前国内“基于食物网结构的湖泊渔业转型技术”“湖泊生态增养殖容量综合评估技术”和“湖泊重要经济鱼类资源养护和关键生境营建技术”,积极发展鲟鱼、鳟鱼、土著鱼等高价值鱼类养殖。推进水面种植设施建设,加大水生蔬菜、水生花卉、水生植物的配套栽培,积极探索和发展适宜当地大水面的生态养殖模式。
5 参考文献
[1] 郭志文,王兰.大水面水产养殖的两个误区及对策[J].渔业致富指南,2017(11):31-33.
[2] 邹夕珍,平瑛.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的上海休闲渔业发展策略[J].中国渔业经济,2018,36(6):97-101.
[3] 谢卫东.我国大水面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291.
[4] 岳强,王烁凯,刘建朝,等.新形勢下促进唐山淡水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河北渔业,2017(11):19-21.
[5] 徐承旭.专家认为大水面渔业开发不宜形成大产业[J].渔业致富指南,2002(17):9.
[6] 郭金龙.河北省生态渔业养殖模式[N].河北农民报,2015-06-09(A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