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城县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1-21陈凤山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陈凤山

摘要    本文分析了蒙城县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主导品种宣传不够深入、玉米品种过多、品种的缺陷性具有隐避性、一些先进高效的玉米栽培管理技术与措施难以落实到位、玉米深加工有待加强、生产成本相对不断增加、种子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几个方面,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该县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生产;问题;对策;安徽蒙城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9-004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蒙城县作为产粮大县,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近年来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玉米在蒙城县已成为继小麦之后的第二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随着玉米生产的不断发展,蒙城县玉米生产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供种植户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主导品种宣传不够深入

蒙城县品种展示、示范工作选点少,大都选择在试验基础条件较好、管理较方便的示范场,这样有利于试验管理操作,但是示范场只有1个,群众参与度较低,示范效果不理想,广大玉米种植户只能从政府部门的推荐中得知示范结果,而政府对主打品种的宣传方式常常是发放明白纸、打电视字幕和在一些会议上介绍,广大玉米种植户对示范品种的田间表现很难有个清晰印象。相比较来说,种子经销户在宣传品种方面却是灵活多变,其宣传方式也是层出不穷,如免费赠送农户试种、买种子赠物品、开观摩会等,其经营的新品种就试种在广大农户的田地间,销售者随时在为品种作介绍、时刻在为品种做广告,各经销户为了将品种推销出去,竞争激烈,其竞争的结果也体现在品种的推广和销售上。在商家的各种营销、推广中间,玉米种植户很难确定具体选择哪些品种,主管部门推出的主导品种在农业实际生产中也很难占据优势地位。

1.2    市场上品种多样,农民选种难

随着农作物品种审定和引种规定的变化和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品种出现的速度不断加快,老品种退出市场的速度较慢,玉米品种的数量每年在不断递增;而且经营户多,各经营户都想方设法经营自己的独家种子,只要是能够合法经营的种子几乎全都在市场上销售,市场上品种繁多。近3年,蒙城县种子市场上玉米品种每年都有100个左右。在玉米种植季节,玉米种植户要在100多个玉米品种中选择适宜的品种,由于自身知识原因和对各个玉米品种性状特点的认识有限,选择起来困难较多,导致优秀玉米品种也可能不被选中。

1.3    玉米品种的缺陷性具有隐蔽性

市场上的所有玉米品种都标识着抗性、适应性、高产性,但实践中玉米生产纠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种子生产经营及品种特性关系密切。一是种子本身的素质满足不了玉米种植户的生产要求。许多玉米品种的生产、包装严格规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品种的缺陷性已完全按规定在种子标签上标识,但是种子的经营者在销售种子时只宣传该种子的优点,最终玉米配套种植技术服务跟不上,在玉米种植期间极易产生种植问题,导致玉米种植纠纷发生。二是种子市场上依然有包装不规范的种子,品种的缺陷标注不明显或者不完全标注,这些种子的缺陷性更具有隐蔽性。三是极端灾害天气难以预料,对玉米生产的影响较大。一些玉米品种在蒙城县种植过程中表现出的缺陷被农业专家认定为极端灾害天气原因,如一些品种连年种植正常年份都表现较好,遇见灾害天气就大面积减产。2013年玉米生产发生的严重高温热害、2015年出现的部分玉米品种大面积早衰、2016年几个玉米品种的高温热害、2017年与2018年少数玉米品种不能够正常结实等经专家田间现场鉴定为病害或者天气灾害。但是也有许多品种在所谓的灾害年份就没有发生上述的灾害事件。可以看出,虽然种子市场上销售的玉米品种合法,但其栽培的风险性依然存在。

1.4    一些先進高效的玉米栽培管理技术难以落实到位

我国经济依然处在转型期,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逐渐偏向于老弱群体,一些先进的玉米生产技术和玉米生产管理方式很难被广泛应用于玉米生产中。在玉米生产上,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劳动力价格逐年偏高的状况下,一些精细的劳动力投入逐渐减少以节约成本,生产资料的投入逐渐增加以提高产量;一些在玉米生产中能起到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生产管理方式与栽培技术,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的原因难以应用于生产实际;每年农业部门对玉米生产上的技术指导、玉米生产的灾害预防都有专门的要求,但是农户知晓率低,收到的效果甚微。

1.5    种植上以普通玉米为主,玉米深加工有待加强

蒙城县每年玉米种植面积在10万hm2以上,2016—2018年连续3年,县区域内种子市场上销售的玉米品种每年有100个左右,并且种子市场上玉米新品种还在继续增加。玉米营养丰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由玉米制作的食品逐渐符合人们健康饮食的搭配,但是无论从品种播种面积上还是类型上,糯玉米、高油玉米等特色玉米较少;而且蒙城县每年生产的玉米原粮主要是对外调运,在本区域内能够进行深加工的数量较少。

1.6    玉米价格不够稳定,生产成本相对不断增加

一方面,随着玉米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农药与肥料的使用量相对增加,但是随着国家去产能、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等政策的严格落实,种子、农药与肥料的价格有上升的趋势,加上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玉米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玉米没有纳入国家粮食保护价格,每年蒙城本地玉米的销售价格并不稳定,2014—2018年蒙城县玉米年平均销售价格分别为2.3、1.6、1.8、1.7、1.9元/kg,2015年玉米平均销售价格较上年下降30.43%,2018年玉米年平均销售价格较上年增长11.76%。玉米生产成本增加、销售价格不稳定,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及玉米生产安全。

1.7    种子市场监管人员少,监管难度较大

农业生产上,农作物品种是关键环节。蒙城县农作物种子市场管理人员少,种子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满编制,除去田间检验、室内种子检验和品种田间示范等人员外,专门从事种子市场管理的人员较少。本区域内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户)数量多,分布面广,一些经营户地处偏远,不利于管理。玉米种子经营户既有持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大公司,也有小公司,既有个体种子经营户,也有走乡串户的游走商贩;玉米种子共8个月经营期限(从玉米10月收获期结束至翌年6月中旬),与本地其他主要农作物种子相比其上市经营期限较长,是小麦种子上市经营期限的2倍多;而且种子管理单位在县城,种子的市场在乡下,导致监管难度较大,存在着一定的监管风险。

2    对策

2.1    做好玉米生产的技术培训与宣传

农业部门应做好玉米生产的各项服务工作,应有组织、有计划地提前做好玉米种植技术的指导与培训,利用镇村群众会议、专门的农业技术培训班,扩大先进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覆盖面,把玉米田间管理的先进技术推广至广大玉米种植户中去,把技术服务落到实处;县乡广播、媒体应开设玉米种植专栏,宣传普及玉米种植新知识,气象部门在玉米种植期间及时播报气象、农情信息,提升为农服务水平[1]。

2.2    加大主导品种宣传与推介力度

一是农业部门应抓好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充分利用农作物品种展示项目资金、国家粮食发展基金等,选择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条件較好的田块抓好玉米新品种生产示范工作,选出主导品种,以多种方式宣传、推广,利于农民选种,并适当增加饲粮兼用型、特色玉米品种的推介、示范与种植引导工作。二是对抗性较好、产量稳定、品质优良的玉米品种加大宣传与引导,发放品种介绍明白纸,抓好观摩、推介会。三是对有缺陷性品种加强提醒,加强玉米栽培的技术性培训和指导,针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品种特性,广泛宣传栽培管理中应注意采取的栽培管理措施,并在种植过程中及时督促落实到位,充分发挥品种优势[2]。

2.3    加强玉米种子市场的监管

蒙城县应当整合农业执法队伍,增加种子市场监管人员的数量,强化种子执法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种子执法人员的素质与技能,加大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关口前移,增设种子管理机构派驻基层乡镇,应在统筹兼顾、服务基层的同时,把好玉米种子的入口关;对种子经营户加强培训、指导,在保证种子经营户合法经营的同时,切实引导好种子经营户经营产量稳定、抗风险性强的优质玉米品种;同时,依法对违法品种进行认真查处,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处罚力度[3]。

2.4    抓好玉米产品深加工

蒙城县应当出台政策,为玉米深加工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积极建设玉米深加工企业,鼓励和引导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积极扶持、支持玉米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将以玉米为加工原料的企业做大做强,实施玉米产业化工程,增加玉米产品附加值,增强种植玉米的经济效益,带动、引领玉米生产健康发展。

2.5    适时引导好玉米生产,适当调整玉米种植结构与规模

政府部门应在做好玉米价格信息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玉米需求结构和数量,适当调整玉米种植的面积和规模,加强玉米生产后期的储存与保障服务;在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普通粮食玉米的种植面积,增加特色、专用玉米的种植面积,充分发展玉米的订单生产[4]。

2.6    提高政府对玉米生产的重视程度

蒙城县玉米生产纠纷的不断增加、玉米生产灾害(高温热害、病害、药害)的不断出现与政府部门重视程度有关,作为基层政府应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玉米生产的安全防范意识,对玉米生产中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政府应主抓、部门配合,及早宣传、动员群众做好防范工作;对于玉米栽培管理的主要技术环节,基层政府应高度重视、发挥主导作用,广泛发布管理方式和技术信息,督促部门和相关人员把技术指导落实到位。

3    参考文献

[1] 鹿红卫,杨美丽,李保锋,等.浅谈黄淮海夏玉米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通讯,2019(4):11-12.

[2] 王栋,李晋.平遥县春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基层农技推广,2019,7(4):83-84.

[3] 辜义敏.浅析四川盆地青贮玉米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四川农业科技,2019(1):76-77.

[4] 徐燕,钱斌彬,管晓春,等.浅析苏南地区鲜食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J].上海农业科技,2018(4):16-17.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