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非经济合作:现状、挑战及前景

2019-11-21李慧征

北方经济 2019年10期

李慧征

摘  要: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非洲各国的交流合作成绩斐然,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进程,堪称“南南合作”的典范。进入新世纪以来,新的历史背景下双方都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挑战,也给双边经贸关系提出了新的考验。“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非经贸合作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双边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开展有助于实现互惠共赢,构建中非经济共同体。

关键词:中非贸易  对非政策  中非命运共同体

中非友谊源远流长。长期以来,中非在民族独立、经贸往来、多边主义、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合作成绩斐然,不但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也为世界多极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方,非洲是我国当前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伙伴。当前国际局势下,中非一方面有着较好的合作基础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景,中非合作论坛已召开三届,另一方面又面临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不安定因素的威胁。

一、中非经济合作成绩斐然

(一)对非援助

作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非洲面临内部经济基础薄弱、战乱与自然灾害频发,外部长期受制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内外交困局面。援助一直是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主要以外交和争取国际地位为目的,后期主要以寻求经济合作和共同发展,打造中非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与西方国家的对非洲的援助不同,中国对非援助绝不附加额外条件。与西方将援助与民主挂钩的干涉主义不同,中国对非援助完全是“去意识形态化”的。

1.基础设施

自1970年开工建设坦赞铁路以来,我国对非洲基础设施援建项目广泛,涉及公路、铁路、港口、电力、医院、体育设施以及电信通讯网络等领域。据北京峰会发布数据显示,目前在建或即将竣工的基建项目有蒙内铁路、亚吉铁路、吉布提港、多哥洛美港等,这些项目竣工投产后可为非洲国家新增约3万公里公路、8500万吨/年港口吞吐能力、超过900万吨/日的供水能力、近200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和3万多公里的输变电线路。据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19-2021),双方将积极落实“中非基础设施合作计划”,在民航、通信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等方面的合作。

2.智力援助

中方始终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对外援助理念,始终愿意通过合作培养、技术交流、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发展经验,为受援国培养技术人才,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北京行动计划提出,未来三年内中方继续举办“中非合作论坛—智库论坛”,实施“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成立中国非洲研究院。继续实施中非青年互访计划,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帮助非方开发人力资源。

3.金融援助及减免债务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注重履行大国义务,仅在2010—2012年期间就免除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债务近14.2亿元人民币。北京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宣布对非合作“八大行动”,将以政府援助、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融资等多种形式再向非洲提供600亿美元资金支持,同时免除非洲国家所有2018年底到期未偿还债务。

(二)中非贸易

中非同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升国力都是当务之急。中非经济结构互补性强,有深入合作的巨大空间。近年来中非經贸合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双边贸易实现平稳增长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与非洲进出口总额达2042亿美元,同比增长20%,超出我国同期外贸总体增幅7.1个百分点,中国已连续十年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其中,我国对非出口1049.1亿美元,增长11%,自非进口993亿美元,增长32%。贸易顺差56.3亿美元,同比降低70.0%。我国对非贸易涨幅全球最高,进口涨幅也为全球最高,且高出我国同期外贸进口涨幅15个百分点。

2.对非投资规模持续扩大

非洲大陆已成为中资企业的海外投资热土。截至2017年底,中国对非投资存量已超过千亿美金。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31亿美元,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近40倍。2018年增至33亿美元,同比增长7%,且所涵盖的产业也越来越广,如基建、矿产、制造、金融、批发零售和农业等。

3.基础设施领域需求巨大

非洲是中国企业的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据商务部数据,2017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非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313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03亿美元。2018年全年为784亿美元,同比增长3%,完成营业额488亿美元。项目涉及电力、通讯、水利、道路、桥梁和港口等。广袤无垠的非洲大陆正日益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经贸关系的热土。

二、新形势下中非经济合作面临的挑战

与此同时,中非经济合作一方面面临着政局不稳、营商环境差、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政府管理不力等内部挑战,另一方面还要面对西方话语圈里一直存在的负面论调,如“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论”、“资源掠夺论”等,这些错误的舆论导向是中非经济合作所要面对的外部挑战。

(一)西方霸权主义干扰

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为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发展经济提供了中国样板。中国模式的推广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也对平衡国际力量对比、制衡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有积极意义。西方发达国家不愿看到第三世界的崛起,试图阻挠中非合作,以“中国威胁论”丑化中国的国际形象。而部分非洲国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受殖民历史余毒的影响,唯原宗主国马首是瞻,给中非双边政治互信制造了障碍。

(二)非洲内部营商环境不健全

一是西方国家对非殖民遗留问题对当前非洲局势仍然有深刻影响,导致在领土划分、矿产资源分配及宗教教派势力等方面矛盾频发,虽然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趋于降低,但小规模武装冲突却时有发生。其一是极端宗教势力因素,非洲当前至少有十几个极端主义宗教组织在活动。其二是政权更迭引发的政局动荡与社会骚乱,如总统大选等。再就是传染性疾病爆发导致的舆情恐慌,如近年的埃博拉病毒。另外,非理性的民族主义也是阻挠中非合作和导致民族冲突的重要原因,过于强调“存异”进而导致中非合作的“求同”困难重重。

二是非洲国家普遍面临着基础设施薄弱的难题,如交通落后、电力匮乏等诸多问题往往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非洲大陆电力平均覆盖率不足三成,撒哈拉以南非洲有近6亿人无法获得充足的电力供应,生活仍然要依靠稻草、粪便等原始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地区的民众的文化水平也往往很低,这种物质基础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双重匮乏显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三是中国对非智力援助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受助者文化水平、教育水平偏低,加之巨大的文化背景差异,导致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困难重重。如孔子学院自在非开办以来开展了大量的文化教育活动,目前仍面临着传播环境差、本土汉语文化人才缺乏、语言文化差异大、功利性接受等问题。

(三)经贸摩擦增多

中非经贸合作中商品贸易和工程承包所占比重較大,直接投资仍属短板。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大量出口到非洲国家,易对当地相关产业造成较大冲击,从而激发当地国家和政府的抵制情绪。另外也存在一些中国企业急功近利,无视当地法律,忽视当地环保、安全生产标准等问题,引起非洲及国际人权组织对中国企业遵守当地法律和环保投入的质疑等。

三、中非经济合作前景展望

中非双方有着共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景,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互利互惠共赢是双边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导下,中非经济合作迎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机遇。中非合作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对双边合作特别是经贸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机制保障,给双边交流提供了稳定的磋商渠道。

作为全球最不发达国家最多的大陆,非洲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和经济增长空间,中非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开展对于化解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产能过剩、经济下行压力大等问题大有裨益。利用好非洲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口红利和巨大的潜在市场,我国在资金、技术、经济发展经验等方面予以支持,必将极大地释放其经济发展潜力。

非洲经济自新世纪以来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增速居全球前列。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18年非洲地区GDP增速约为3.4%,总量达2.33万亿美元。非洲发展的关键在于尽快实现工业化,而实现工业化的前提是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当前背景下实现工业化与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正是中国的经验所在,也是当前中国对非合作的重点。

当前西方逆全球化浪潮、美国保守主义和贸易保护政策背景下,广袤的非洲大陆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实现“走出去”战略的创业沃土,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题中之义。“一带一路”绝不是“马歇尔计划”,是中非双方平等参与、共享发展成果的“大合唱”。新形势下双方应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力度,优化双方在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推动适合非洲的产业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非洲转移,谋求共同发展。中方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中国在非投资企业,认真处理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在双边合作中达到互惠共赢。

四、结语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中国和非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中非双方既不应该回避挑战也不应该错过机遇,正确面对中非合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才是合作共赢的唯一途径。对此,中非双方应该坚持秉承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原则,在原有政治互信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中非合作的政治基础,使非洲人民意识到中非合作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强权。继续增加对非援助,尤其是事关百姓民生的“民心”工程。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夺取话语权,增强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积极塑造中国形象。继续围绕孔子学院(课堂)打造中国文化宣传的金字招牌,促进中非文化交流。中非双方应从战略高度总揽全局,求同存异,互通有无,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抓住机遇,共筑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葛顺奇,刘晨.非洲经济增长与中非经贸合作前景[J].国际贸易,2018,(8).

[2]李红秀.非洲孔子学院建设与汉语文化传播[J].中华文化论坛,2015,(1).

[3] 梁明,田伊霖.非洲对外贸易以及中非贸易的新特点和新趋势[J].国际贸易,2014,(9).

[4] 马汉智,程恩富.中非经贸关系不是“新殖民主义”[J].当代世界,2018,(5).

[5] 张宏明. 非洲黄皮书:非洲发展报告No.17(2014-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责任编辑: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