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支付”靠得住吗?
2019-11-21张利娟
张利娟
支付的便捷性必须建立在安全性基础之上。
不带钱包,不用手机,刷脸就能买买买的时代正在来临。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银联联合多家机构共同发布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支付”,正式宣布进军刷脸支付市场。刷脸支付市场迎来了“国家队”成员,也再次把刷脸支付推向了热议的焦点。
“火”起来的刷脸支付
在2015年德国汉诺威电子展上,马云向全世界展示了刷脸支付的产品,埋下了刷脸支付的种子。从去年年底开始,刷脸支付就成为支付宝、微信等的发力点,并已经开始推广应用。
去年12月,支付宝推出了国内首个人工收银的刷脸机具“蜻蜓”。进入2019年,两大支付巨头不断创新刷脸支付产品:3月,微信支付推出刷脸支付设备“青蛙”;4月,支付宝发布“蜻蜓”二代;8月,微信支付正式发布搭载扫码器、双面屏的“微信青蛙pro”;9月,支付宝推出基于线下消费场景的两款新“蜻蜓”,“蜻蜓Plus”一体机与“蜻蜓Extension”分体机。
除此之外,两者的市场补贴力度也都逐渐加大。支付宝在发布“蜻蜓二代”时宣布投放30亿元市场补贴,很快就被改为“无上限投入”。微信支付团队则被传投入100亿元,尽管微信支付团队称“从未对外公布过微信刷脸支付补贴总金额,该数据不属实”,但刷脸支付已成风口,巨头间竞争升级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微信支付团队介绍,其支付刷脸设备“微信青蛙”目前市场投放量级为数千台,不包括微信支付开放生态当中的硬件设备。事实上,由微信支付开放摄像头、SDK,合作伙伴开发的硬件设备目前已超过85款。
无疑,随着数字化和信息科技快速发展,技术创新与支付行业深度融合,包括虹膜、指纹等在内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支付领域应用愈加广泛。以人脸支付为代表的创新支付方式,缘何备受青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比于人工收银方式,结合自助收银系统的刷脸支付不需要过多人力即可完成结账,人工成本的降低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优惠;而相较于扫码支付,用户既可省去掏出手机、打开二维码、输入密码的时间,也不必承担因网络不畅导致支付延迟的困扰,整个支付过程时间缩短,一定程度上会缓解排队的难题。
以人脸支付为代表的创新支付方式已成为未来支付的发展趋势。市民在浙江省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收费处通过“刷脸支付”功能交纳就诊费用。
对商家来说,经过授权,刷脸支付的方式可以实现对用户信息的获取,对于设立会员制度的商家来说,无疑会省去登记、发卡的麻烦,利于增加用户黏度;对于消费者来说,将独一无二的生物信息同账户直接绑定比一长串密码更便捷,在火车站、酒店等需要身份信息验证的场景下支付与验证合二为一,即使手机没电也不会影响消费。尤其对于老人来说,刷脸支付的操作比扫码简单,比现金快捷,更易于掌握。
要便捷更要安全
以人脸支付为代表的创新支付方式已成為未来支付的发展趋势。然而,在种种便利之外,类似“丰巢刷脸取件被小学生破解”等的案例不断被爆出,引起了人们对安全、隐私等问题的担忧。对此,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支付的便捷性必须建立在安全性基础之上。
“刷脸支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隐私泄露。人脸具有弱隐私性,很容易威胁刷脸支付的安全,导致隐私泄露;二是安全问题。人脸特征具有不稳定性,表情、姿势、配饰等外部因素都容易影响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同时,随着年龄的变化,面部外观也会发生变化,青少年的变化会更加明显,影响识别的准确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分析道。
据了解,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2D人脸图像和基于3D人脸图像。后者安全级别更高。
微信支付团队认为,使用安全等级最高的3D活体检测技术,综合使用3D、红外、RGB等多模态信息,可以有效抵御视频、纸片、面具等的攻击。同时,相关企业还应通过多维度安全风控策略确保账户安全。比如微信支付提供多因子校验,部分用户需要输入与微信账号绑定的手机号或扫描二维码等进行校验。
刷脸支付系统未来产值可期
刷脸支付的风险不容忽视,但移动支付的便捷大家也有目共睹。如何让移动支付造福于民,而不是造成麻烦?
欧阳日辉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注重风险防范措施,一方面要完善技术,提高成功率和安全。各支付企业应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攻关力度,切实查找并弥补现行“刷脸支付”平台运行中的技术漏洞,通过多种技术手段联合使用,提高支付平台的技术安全性。同时,要提高刷脸支付的识别成功率。
另一方面,推动刷脸支付与其他技术结合。任何单一的生物识别技术都有其局限性,这意味着单纯地利用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刷脸支付”会面临很大的安全风险。多种识别手段互补将是未来保证支付安全认证环节的主流。因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采取灵活的控制方式,对小额支付可应用“刷脸支付”,提高支付的便捷性;对大额支付则要求支付企业采取密码认定和刷脸认定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支付的安全性。
此外,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刷脸支付行业良性发展。目前对“刷脸支付”等新型支付业务暂无明确的认证标准和业务规范,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尽快完善《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统一出台相应的安全技术标准、检测认证标准、业务规则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尽早将“刷脸支付”等新型支付手段纳入日常监测和业务管理范畴,严格审批程序和业务报送制度。对于在数据传输、内部控制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的业务,要及时予以警告甚至叫停,防止风险的发生和蔓延,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
微信支付团队也认为,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是目前亟待完善的。比如,当前行业中出现的假借微信支付官方名义发展刷脸支付代理、收取高额加盟费的情况,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谈及未来支付生态,微信支付团队表示,刷脸支付并非作为单一功能存在,而是为用户提供多一种的支付方式,将与扫码支付一起,丰富线下场景的支付体验。因此,刷脸支付与二维码支付暂不存在谁取代谁的关系。
在欧阳日辉看来,我国的刷脸支付产品依托其自身优势不断快速增长,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占据一定的份额。由于其便利性和新颖性,以及巨头企业之间的良性激烈竞争,未来刷脸支付系统的产值必然得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