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勤”记:扶贫先扶志
2019-11-21
吕梁山深处的黎掌村曾有几个懒汉,要么沉迷空想,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坐等靠要……眼下正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这些懒汉无疑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他们真的扶不起来吗?
勤劳都是相似的,懒惰却各有不同。
吕梁山深处的黎掌村曾有几个懒汉,要么沉迷空想,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坐等靠要……眼下正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这些懒汉无疑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
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他们真的扶不起来吗?精准扶贫入村后,驻村干部夯实党建“支撑点”,点亮村民“荣誉点”,号准懒汉的“懒惰点”,刺激他们的“兴趣点”,帮助他们走上了寻“勤”之路。
懒,各有各的借口
2015年以前,到山西蒲县黎掌村走一圈,人们时常看到一个名席年保的叫老汉,坐在屋顶上,手把茶壶,遥望青山。他说自己在思考:是养牛、养猪,还是养蜂、养狐狸?这一想就是好几年,人却不肯走下屋顶,脚踏实地干起来。
那几年,村里人没事爱聚在一起打扑克,好吃懒做的席年保最活跃。“啥也不会干,啥也不敢干”,是村民对席年保的评价。“你咋不下地干活?”有村民问。“我对庄稼过敏。”席年保编了个“好理由”。打牌,可能是他当时唯一的“技能”。
席年保的牌友里有个“事篓子”席金才。席金才性子慢但爱凑热闹,“东家长李家短,一只蛤蟆三只眼”,到哪都能挑个话题惹点事儿。席金才熟悉别人家的事情,却算不好自家的账。老两口靠4亩地勉强糊口,是全村“不走正路”的典型贫困户。
这样的懒汉,不止黎掌有,很多贫困村都能找到相似的人。给他们钱,乐呵呵接受;帮他们致富,找借口躲闪。“宁愿苦熬,不愿苦干”。这些人让扶贫干部很是头疼。
走,去看别人数钱
2015年,“80后”郭伟被派到黎掌村担任第一书记。俗话说,救穷不救懒。面对本人没有信心,别人不抱希望的懒汉,怎么治懒,如何扶志?郭伟一度陷入了沉思。
物质扶贫扶一时,精神扶贫扶一世。郭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走家串户听民情、问民计,逐渐摸索出一些激发懒汉内生动力,促其由懒变勤的好办法。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首先要夯实基层党建,立起脱贫攻坚的“支撑点”。以前,黎掌村村支部不开会,办公室天天锁着,村里的事没人关心。郭伟带头重新收拾了“两委”大院,建成全镇最大的村级党员活动中心,村干部每天到办公室轮流值班。
党旗树起来了,郭伟又逐步改变好逸恶劳的村风民风,点燃百姓的热情。从2015年开始,郭伟组织村民每周一开展集体劳动,把义务劳动作为增进团结、改善村风的手段;每月举办一次道德讲堂,把村里人聚集起来,说说身边的好人好事,批评一下懒惰行为;年底进行“好人评选”,评出“脱贫带头人”“好儿媳”“公道人”等先进典型,挖掘村民身上的闪光点。
突破口最先在席金才身上打开。
随着全村气氛的好转,人人忙着干事,席金才串门打牌也找不到人。2016年秋天,郭伟找到百无聊赖的席金才,笑着对他说:“走,领你看人家数钱去。”
当天,郭伟和席金才帮着村里一个养猪专业户卖了几头猪。等养猪户喜滋滋地数钱时,郭伟把席金才往前一推。钞票“唰唰”在眼前直闪晃,那一刻席金才动心了。于是,郭伟趁热打铁撮合养猪专业户向席金才传授养猪技巧。2017年,席金才养起了猪。第一位懒汉终于动起来了。
扶,得耍点“小手段”
今年57岁的席年保是家中的幼子,以前啥事都是父母操心。父母去世后,没人管的席年保彻底“废了”,“吃啥啥不够,干啥啥不行”:下地干活,他说自己皮肤过敏;外出打工,他说自己体格小干不动;平时吃饭没正点,走到哪家吃哪家,路上捡个烟头能高兴一天。另外,席年保还特别胆小,活了一把岁数没抓过鸡、撵过狗。
这种懒汉最难扶,既要用老办法,有時也得耍点“小手段”。一开始,郭伟等人对席年保“哄过、骗过”,甚至也“吓唬”过,有时还“嘲讽”几句:“年保,你说你这么活着有啥意思?村里人瞧不上,儿女们看不起!”
“好死不如赖活着。”席年保嘿嘿一笑。
既然扶不动,那就先“绑上”拉着走。2018年5月,郭伟想了个主意,跟席年保来个“养猪比赛”:每人养一头小猪,郭伟的那头由席年保代养,养成了算席年保的,赔了钱算郭伟的。这次不等席年保再推脱,郭伟领上他就去席金才家抱了两头小猪回来。
“绑上”拉起了,还要管下去。刚开始养猪时,郭伟还得去“监督”,不时提醒席年保几句。慢慢地,席年保开始进入了角色,每天早晨五六点钟就起来割猪草。
到了年底,两头猪养到了400多斤,卖了4300多元。那几天,席年保乐得嘴都合不上。
2019年春天,变化最大的席年保被评为乡镇的“脱贫带头人”,胸戴大红花,风风光光在全村人面前领了奖。
在郭伟看来,“扶贫先扶志”,帮扶只是外因,内因起作用才能实现持续脱贫。如果贫困人群本身没有做好脱贫的准备,政府的帮助功效将会大打折扣。只有他们积极向上,拥有要不屈不挠地改变命运的志向,扶贫工作才会事半功倍,乡村振兴才有坚实的基础。
(《新华每日电讯》2019.10.1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