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瓜”的造型与自然美学意蕴

2019-11-21

山东陶瓷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瓜手工艺南瓜

秦 亚

图1 紫玉金砂小瓜香

紫砂壶,一件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泡茶神器”,从诞生至今已走过了几百年风雪,然而其魅力丝毫不减,甚至已经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一些“紫砂情节”。紫砂壶诞生于中国“陶都”——江苏宜兴丁蜀镇,制作紫砂壶的珍贵原材料紫砂泥也仅可在丁蜀地区大量发现,大自然稍显偏心的赠予也确实被人们恰当地利用了起来,由此便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光彩熠熠的紫砂壶。

紫砂壶自诞生起就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传世界上第一把紫砂壶——供春壶,就是由明朝正德年间的小书童供春参考大树树瘤所制成,这一传统也就流传下来。紫砂壶大致分为光器、花器与筋囊器三种,三种紫砂壶各具艺术魅力,可以满足人们多样的审美需要和手工艺人艺术情志的表达。光器也称素壶,表面通常无多余装饰,造型简洁。花器则是参考了动植物的形状制成造型或形成装饰。筋囊器则更胜一筹,将自然界中的花瓣、瓜棱等准确嵌入壶中,使造型更为逼真。这三种紫砂壶都拥有大量“粉丝”,诸多的紫砂壶作品都是在这三种壶形之上加工创造出来的。

此件“小瓜”紫砂壶是一件比较典型和杰出的筋囊器艺术品,其造型圆润可爱,内涵也醇厚悠长。此件紫砂壶外表呈淡棕色,与以往较为细腻光滑的壶面有所不同,而是具有一种颗粒感。这是手工艺人有意而为,精细的打磨确实能够呈现出非同一般的视觉效果,但却失去了紫砂泥原本的质感和所仿造植物的真实与自然。打造一种质朴但不粗糙的表面比打造精致的表面似乎更难,因此这样的外表更能体现手工艺人精湛的手艺。壶身呈圆形,上有均匀分布的瓜棱,使壶身呈现出小南瓜的形状。壶嘴短小,仅为倒茶的实用性而制,而力求不破坏整体造型。壶盖与壶身融为一体,平整和谐,上有壶钮一枚,为瓜梗状,这样一来,一个小瓜的形状就完美呈现出来了。壶把手为耳状圆环,大气而比例准确,与人类的耳朵极为相似。从造型上看,此壶是一件极美的筋囊器艺术品,从它的身上我们似乎能够看到一些供春壶的影子,精致的造型之中饱含着自然的古朴风韵,清新淡雅,古韵悠长。

自然是万物生存的重要空间,它不仅给予了人类和其他动植物以生活资料,更是给了人类以创作的灵感。人类从自然之中获得艺术创造的原材料,也发现了自然之物所具有的美感,并将此运用于制壶当中。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朴素的自然美,认为不加雕饰才是真正自然超脱的美。然而生活与艺术还存在着一定距离,艺术必定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这样艺术才能有意义。南瓜是一种人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它不仅外形明亮可爱,还可食用药用,它的独特外形也可作雕刻用。除此之外,在中国南瓜还有吉祥的含义,人们认为南瓜可祛邪,因此也被人们认为是福瓜。由此可见,手工艺人不仅看中了南瓜的外形,更是认可其中所包含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只有符合人类心理需要的作品,才能流传的更为久远。

紫玉悠然,小瓜芬芳,在此件紫砂壶中,我们感受到筋囊器的独特魅力,也感受到手工艺人在设计此壶时所耗费的心血。一件紫砂壶艺术品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精致的一尘不染的造型,更是要注重体现其材料本质和内涵的深远,这样凝结于此壶之中那经上亿年风吹雨淋而形成的紫色光芒,那代代流传的对紫砂壶艺术的执着才能完美体现出来。那壶内的茶叶芬芳仿佛与南瓜的清香相结合,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可爱憨厚,天然秀丽的“小瓜”。

通过赏析“小瓜”壶,不仅理解了其本身的艺术造型,也对紫砂壶的一些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于其中所包含的自然美学意蕴有了感悟。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和后现代艺术、流行文化如此繁盛的今天,诸多“快餐文化”已经使我们几近厌倦,甚至形成了审美疲劳。然而紫砂壶这样的古典艺术品却因积淀着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抚慰着我们的心灵。

猜你喜欢

小瓜手工艺南瓜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南瓜灯
不负缘起缘灭
手工艺·温州发绣
一幅漫画概括你的2016
走近手工艺人
嘎玛:扎曲河畔的手工艺之乡
错字连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