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占熺:拳拳“菌草心” 浓浓报国情
2019-11-21冯翔慧
◎ 本刊记者 冯翔慧
林占熺,菌草技术发明人和学术带头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他于1986 年发明菌草技术,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实现菌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现已拓展到生态治理、菌草菌物饲料和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创建菌草科学技术体系,开辟菌草新兴生态产业,广泛应用于扶贫开发事业。
在一般人眼里,草是平凡甚至渺小的,但林占熺发明的菌草技术,使得草不仅可以养菇致富,治理风沙,还可以用来发电造纸。不仅如此,菌草还成为全球反贫困的“奇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去可持续发展的希望。77 岁的林占熺,至今仍然活跃在一线,风尘仆仆地到沙漠荒滩、黄河沿岸、非洲大陆等地推广菌草。
从闽西老区到西北大漠,从长江黄河到尼罗河和南太岛国,林占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农民钱袋里的理念,常年奋斗在科研、扶贫、援外第一线,用自己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造福人类,为扶贫减困、保护生态和服务国家整体外交作出了特殊贡献。青青菌草已扎根我国31 个省487 个县和世界101 个国家。
变草为宝,“致富金草”真扶贫扶真贫
“菌草技术就是为了扶贫和保护生态而生的。”时间回溯到1983 年,林占熺随同福建科技扶贫考察团来到革命老区闽西。在客家母亲河汀江上游的长汀河田镇,看到的情景让他触目惊心——这里的“悬河”高出两岸耕地一两米,四周山丘荒秃、满目疮痍。
“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只有凄怆的静寂,永伴着被毁灭了的山灵。”这段文字描述的是1941 年的长汀。40 多年过去了,闽西长汀、连城、上杭、武平仍是全国贫困县,还有贫困户9.1 万户49万多人,人均年收入不到200 元。曾被誉为“红色小上海”的长汀成为全国有名的水土流失的重灾区。
“生态恶化与贫穷落后是一对孪生兄弟。保护森林资源、‘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强烈愿望,催使我开始了菌草技术研究。”忆及当年,林占熺说。
因陋就简、白手起家,三年夙夜攻关,1986 年秋,用芒萁、五节芒等野草栽培食药用菌最终成功。香菇等食用菌是木腐菌的传统理论从此被否定,木、草、菌的学科界限从此被突破,菌草技术从此诞生。
菌草技术发明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于1992 年获日内瓦第20 届国际发明展金奖和日内瓦州政府奖,国际专业评委的评价是:“为人类提供优质菇类食品和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开辟了最合理最经济的新途径。”1994 年获第85 届巴黎国际发明展法国内政部和国土整治规划部奖,国际评委认为“菌草技术是国土整治和开发非常适用技术”。1996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考察后认为“在新世纪,运用菌草技术发展菌草业将成为发展中国家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中共福建省委原书记、中国扶贫基金会首任会长项南高度称赞这一发明“是一项具有全球意义的技术革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1986 年起,菌草技术开始由福建向全国各地推广。1991 年,菌草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重中之重项目,1995 年,菌草技术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列为科技扶贫首选项目;1997 年起先后被福建省政府列为对口帮扶宁夏、智力援新疆、对口帮扶重庆三峡库区、科技援西藏项目。菌草技术目前已在全国31 个省(市、自治区)的487 个县(市、区)推广应用,在生态建设、扶贫减困、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林占熺也由此赢得“全国扶贫状元”、福建省政府记一等功等殊荣。
实践证明,菌草技术和菌草产业是“扶真贫、真扶贫”的好项目。1999 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专门在《关于赴宁夏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情况汇报》上作出批示。在此鼓舞下,林占熺带着团队来到宁夏,在彭阳、盐池等9 个县区建立食用菌示范点,开展技术培训,发展菇农1.7 万农户,带动户均增收8000 元。菌草扶贫技术在宁夏迅速推广开来,被誉为“东西协作扶贫的希望”。
林占熺算了一笔账:我国592个贫困县多数生态脆弱,如果能在每个贫困县利用非耕地种植万亩菌草,全国可形成数以千亿元计的产业,实现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共赢。
“近年来我们全力推进沿黄河两岸44 个国家级贫困县,把菌草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十三五’期间,我们要推动全国其它500 多个贫困县,利用菌草技术发展生态型产业,走产业精准扶贫之路,帮助农户告别贫困。”林占熺说。
他带领的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践行初心。
在陕北的黄土高原,当地测算,种1 亩玉米纯收入不足千元,菌草平均亩产15 吨,纯收入2000 元。菌草的亩产量是饲草玉米亩产量的2.6倍,且菌草粗蛋白含量达13.4%,远高于玉米。用菌草养羊,每只羊日饲料成本降低0.18 元。因此,菌草产业创新链项目被列入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仅延安市延长、子长等13 个县区,种植菌草1 万余亩,对当地突破饲料短缺瓶颈、发展牧业和菌业、实施精准扶贫正在发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贵州黔西南建立喀斯特石漠化区域菌草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示范基地,服务黔西南州建设“西部草都”和牛羊肉、食用菌生产供应基地的需求,通过示范基地服务一批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在甘肃定西,菌草技术项目列为“福州-定西东西扶贫协作”项目;在青海、四川、河南、宁夏、山东、福建等省的菌草技术扶贫已经落实到千家万户。
2016 年4 月15 日,菌草产业扶贫座谈会在延安召开。一批国内的合作科研单位与企业纷纷加入菌草扶贫的队伍,在海南儋州、云南文川与德宏、江西井冈山与瑞金、湖南桂阳、新疆和田、内蒙鄂尔多斯等地,建设了菌草技术扶贫示范基地,发挥有效的辐射带动作用,书写着菌草扶贫新篇章。
生态治理,努力打造千里菌草生态屏障
1999 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专门在《关于赴宁夏开展小流域生态环境生态综合治理情况汇报》上作出批示。在批示的鼓舞下,菌草扶贫技术在宁夏迅速推广开来,被誉为“东西协作扶贫的希望”。
事实上,利用菌草发展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也是萦绕在林占熺心头的一大牵挂。“闽宁协作20 年,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很多新技术新经验还可以继续引进、继续发展。”林占熺分析,比如利用戈壁荒漠沙地种植菌草,养殖滩羊,这是当地农民见效快、技术门槛低、市场大的好项目,“再比如,宁夏菌草培植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有水源,干旱地区也是可以种植菌草的。”
林占熺告诉记者,治理流动沙丘、沙地、防沙固沙都可以用菌草。目前福建长汀、西藏、黄河流域、内蒙古阿拉善地区也陆续运用了宁夏菌草种植经验。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林占熺说,他的梦想就是在黄河两岸建立“千里菌草生态屏障”,通过其推动菌草业发展成为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林占熺顿了顿嗓:“我家里两代人从事的都是菌草事业,当年我的小弟是家乡第一个研究生,在菌草扶贫一线的工作中去世了。我也在‘鬼门关’前走了四趟。”
“你问我这项工作什么时候画上句号?不能画,要一直往前走。”年过七旬的林占熺已和菌草打了半个世纪的交道,“这些梦想都是有可能变成现实的,现在我的同行、学生越来越多,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大,也许有些梦想的实现我此生看不到了,但我们的后代一定能做到!”
以草为媒,“植物大使”扶贫展现“国际范”
从1992 年开始,菌草走出国门,被誉为和平外交的“植物大使”,中国扶贫经验因此多了一分“国际范”,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卢旺达,位于尼罗河源头,被誉为“千丘之国”,由于连年战祸,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严重。2011年开始,林占熺率专家组开展菌草治理水土流失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种植巨菌草地的土壤流失量比种植玉米的减少97.05%~98.9%、水流失量减少80%~91.1%。如今,菌草生态治理已被卢旺达列为国家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项目。而“卢旺达样本”只是菌草援外扶贫的一个缩影。
1994 年,菌草技术入选“南南合作”项目,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1995 年被外经贸部列为援助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项目;1998年起,被列为我国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卢旺达、南非、斐济等国项目。成绩远不止于此:157 期培训班,101 个国家,5907 名学员,这是截至2017 年6 月菌草技术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援外成绩单;中、英、韩、俄、日、阿拉伯、祖鲁等15 种文字在传播菌草技术;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卢旺达、巴西、马来西亚、斐济、泰国等9 个国家已建立示范培训和产业发展基地。
为什么菌草技术可以大规模复制、推广到这么多的国家?
“如果说把菌草技术看做是‘鱼’的话,我们在援外中不仅授人以鱼,还提供了养鱼、捕鱼、加工鱼的一整个产业。”林占熺说,扶贫是菌草技术援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抓住了“产业扶贫”这个关键点,才使得菌草援外“为有源头活水来”。
有思路还要有门路。从2005 年起,林占熺团队在南非开展菌草技术基地建设与产业化扶贫,创建了“基地+旗舰点+农户”的模式,仅花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在南非夸那尔省建起了32 个菌草旗舰点。为了确保菌草技术进村入户收到实效,林占熺对技术流程进行了简化,使得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简单到连南非的单亲母亲——“穷人中的穷人”都能掌握,让成千上万贫困农民学到菌草技术,在短时间内脱贫致富。南非总统办公室调研后得出以下结论:菌草项目是南非影响最大、扶贫效果最好的项目。
2017 年5 月26 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与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在联合国总部共同启动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菌草技术项目,并举行首次研讨会。菌草技术再次纳入中国贡献全球扶贫减困、可持续发展实践路径和具体行动。
林占熺和他的团队在研讨会上通过视频和具体事例,介绍了菌草技术项目特点和扶贫推广模式。卢旺达首都基加利蘑菇种植户莱昂尼达斯,参加菌草技术培训班后,于2014 年成立了一家名为“得意”的公司,种植菌草然后用菌草培植蘑菇,培训、雇用当地青年和妇女生产的蘑菇,所获收入不仅让自己的两个孩子能上好学校,还自办了一个幼儿园。斐济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临时代办达乌尼瓦鲁说,菌草技术真正帮助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这不只是给斐济,而且是一个给全世界的礼物,是落实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用成熟技术带来实际成效的例子。” 目前,菌草技术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项目,已推广至五大洲101 个国家,成为落实2030 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中国方案”的重要农业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从我国引进菌草技术,菌草技术将更好地服务我国整体外交,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林占熺说,将来要利用菌草技术在各国复制中国菌草扶贫的模式和经验,进一步推动菌草新兴产业的发展,让菌草技术更好地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