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路人的幸福
2019-11-21文丨陈玉兰
文丨■ 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陈玉兰
幸福的一家三口(蒲家兴/摄)
2018年底,随着中交二工局东萌公司的成功中标,高海波和300多名同事一起来到仁遵高速工地,开始了火热的工程建设。筑路艰辛,家在陕西的高海波至今才回过一次家,那是在春节。过完短暂的7天,匆匆告别亲人,又重返工地。
2019年夏天的这个暑假,妻子带着5岁的儿子从陕西来到工地探望他,久别的一家三口又团聚了,高建波别提有多高兴了。紧拥着妻子和儿子,高建波百感交集。长期相隔两地,儿子对爸爸不是很亲,虽说高海波对此习以为常,可心里还是酸酸的。
自从大学毕业后进入筑路行业13年以来,高建波一直在全国各地不同的工地上转战,平均两年一个项目。来遵义之前,他在铜仁、贵阳修路。
“来贵州已经6年了,这次修建的项目是最艰难的。”高建波说,他所在的第八合同段,里程全长6.17公里,其中修路基1公里,隧道4公里,大桥2.17公里,隧道桥梁占比75%。因为贵州地质条件复杂,围岩不好,泥土夹着石头,隧道掘进中容易发生塌方,工程难度很大。5个月以来,在双向掘进的作业中,进口掘进60米,出口掘进了70米。
工程艰难, 30个月的工期是紧张的。战晴天,斗雨天,隧道工程采取24小时不间断,工人们分班组上,流水作业。法定节假日和周末都是工作日。筑路人全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标段多数是陕西人,也有重庆人。其他各标段的筑路人分别来自广西、天津、北京、河南、四川,当然也有贵州工程队。大家平时都不能回家,一年中只有春节的一个星期可以回家和家人团聚。高建波和同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苦点累点都没什么,习惯了。可是亏欠老婆孩子父母的太多了,没有时间陪伴他们。
这一次,妻儿在工地上呆了1个月,高建波只陪他们进城两次,都只是逛逛超市。白天忙工地,晚上开工程会,忙得不可开交。祖国70年华诞的这个国庆节,高建波天天在工地上。作为项目总工程师,要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把关工程质量,不断巡查施工,协调问题……身为标段总工程师,事多活杂,啥都牵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两成语从他口中吐出,分量特重。
“在工地上,谁不忙呢?!”高建波说,从项目经理到班组长,从工程师到普通工人,各尽其责。遇到难关了,大家没日没夜地干,直到找到解决办法。从设计到工艺,从设备到施工方法,不断创新。一线的工人们,多数是农民工。工地上的汉子们,谁不是夫妻两地分居,遥遥相望。项目经理王海,为了陪同妻子前往医院做产检,他只能在当天一早赶飞机回家;双胞胎孩子降生时,他还在工地上……
一条条高速公路,有多少人在为之挥洒汗水,有多少家庭在为之付出。在很多夫妻花前月下的时候,筑路人只能怀揣对家人的一份思念,默默坚守在荒山野岭的工地上。他们期盼着春节回家、团聚。期盼着暑假的到来,妻子带着孩子前来工地探亲。
2019年夏天的这个暑假,高建波所在的第八合同段,来了很多家属。女人的存在,孩子们的欢闹声,让工地充满了浓烈的人间烟火气息。有一个周末,好不容易挤出点时间陪妻子和儿子,高海波一家三口在驻地乐着,碰巧工地上负责宣传的摄影师来了,抓怕到一家三口的幸福照。他说:“每当想家了,就看看这相片。筑路辛苦,每当想到在自己战斗过的地方,荒山野岭里有了一条条高速路,影响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我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