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上的色彩

2019-11-21

中华民居 2019年5期
关键词:寒食节面塑民间文化

进入山西面塑的机体,也就走进了黄土高原的祖陵圣地。在那些高原儿女世代生息的岁月里,山西面塑艺术始终与他们的风俗教化同气连枝,精神奕奕地活跃在嫁娶、丧葬乃至乔迁等重要民俗活动中,成为山西民间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抹色彩。

春节是中国历史上颇为古老的一个节日,也是山西民间面塑借机表达人们心理诉求的重要时节。带着祭祀和祈福的重任,民间面塑被推上供奉天地神明的贡台。或许是各种诉求太多,这时的面塑形式也因之变得复杂多样起来。面羊是常被摆放于祖先灵位前的一种动物造型面塑,以作牲祭,表达对天地祖先的笃诚之心;再比如单头或双头的蛇盘盘,在祭祀完毕后,长辈会让晚辈吃掉蛇头,以求“灭毒免灾”;还有一种三足钱龙(类似于蟾的三足动物),则代表引钱入宅,招财进宝。

在众多的山西民间面塑中,枣山是绕不过的重要存在。在鲜有文字记载的年代,神话总是先于历史而存在。于是,在远古时代就流传出以枣山供神、沟通天地的说法。此风俗在晋北、晋南地区都十分盛行。

制作枣山,需要经过十分繁复的工序。制作时,需先将发酵的面擀制成巨大而扁平的三角形状,再取用颗粒饱满的红枣铺于其上,之后将面揉捏成祥龙、瑞兔等模样,再以自带色彩的天然五谷进行点睛镶鼻,完成制作工序。待其入锅上屉,蒸将出来的便是满满的吉祥如意。这些漂亮的面塑,在祭祀仪式结束后,会由村民分而食之。在不经意间,山西当地便形成了这样一种最接地气的民间文化,并传承到今天。

除春节外,寒食节也是山西面塑集中出现的节日。这个节日是为纪念古晋国名臣介子推而延续至今的,因此民间也将为庆祝寒食节而制作的百样寒燕面食唤作了“子推燕”。

春燕凌空的时节,这些面食在农妇的巧手之下,从起初白生生的面团,幻变成了一个个富有生机的灵物。比如,动物类有龙、虎、马、猫、牛、羊、猴、狮等,飞禽类有孔雀、喜鹊、凤凰以及家养的鸡、鸭等,人物类有爬娃、莲花娃娃、抱鸡娃及各种戏剧角色等,植物类则有果蔬花卉以及吉祥纹样等。它们生动传神,充满生活气息。不同类型的面塑需采用不同的工艺进行处理。比如,针对动物类面塑,往往都通过夸张头部、着力表现尾部的方法,使之变得憨态可掬、神形兼备;针对飞禽类面塑,多通过夸张尾巴、羽毛,突出鸟喙、眼睛等手法,追求更为传神的拟人艺术效果。这些形形色色的面塑,出了蒸屉后,再皆以品色点染开脸,使之形象变得愈加鲜活,切实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因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所以如今山西大多地区已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拢归一。每年到此节日时,大家祀神、祭祖,甚是闹热,节日内容自然变得愈加丰富而充实。

因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所以如今山西大多地区已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拢归一。每年到此节日时,大家祀神、祭祖,甚是闹热。

猜你喜欢

寒食节面塑民间文化
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文化学研究新探索
寒食节题墨竹图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胶东面塑——花饽饽
捏个萌猪迎新春
4月3日寒食节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
指尖上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