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不变的灵魂和中心
2019-11-21
中华民居 2019年5期
光村、刘裕村里众多的公共建筑其实是古代新绛、运城乃至全国乡村公共建筑的缩影。
文化的内核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结晶。公共建筑作为文化的一种物质形态或符号,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塑造人的作用。
山西的乡村建筑围绕着两个中心修建:一个是住宅大院,它不仅与个人有关,而且更多地与家庭、家族有关,比较私密,注重生活;一个是寺观庙宇或者神殿,它们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比较神圣。
在古代,乡村没有丰富的物质,没有舒适便利的生活,但却有一个富含意义的世界。环境行无言之教,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在天地合一的神秘中身心都有所皈依。
耶鲁大学的一位哲学教授曾说,建筑有一种伦理功能,能把我们从日常的平凡中召唤出来,召唤我们追求一种更好的、更接近理想的生活。在存有寺庙、书院等公共建筑的乡村里,我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进阶路程:借助寺庙修身,在宗祠里齐家,走出去平天下。如此,从个人到家庭,到社会,自然地构筑起了社会管理的价值体系。
这些盛放文化和精神的公共建筑是乡村的灵魂和中心,标志着乡村曾经达到的精神高度和富足程度,是乡村精神文化繁荣的见证。
物质的富庶并不能必然地带来精神的富足。如果不以物质的丰匮为标准,那么古时的乡村堪称最富有的乡村。它们丰富、饱满、安宁、祥和,而我们今天只能遥望这些乡村辉煌的文化背影。
文化的内核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结晶。公共建筑作为文化的一种物质形态或符号,具有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