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家笔下的中秋节美食

2019-11-20

餐饮世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赏月芋头北平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着人们思亲怀乡和期盼美好生活的情感。古往今来,这个诗情画意的节日,引发了无数文人美丽的遐思,留下了许多触景生情的篇章。又是一年中秋时,就让我们一起去品读名家笔下的中秋节,在细腻的文字中感受那难忘的中秋味、中秋情。

老舍北平的中秋比天堂更繁荣

《四世同堂》对北平的中秋节有一段颇为美好的描述: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西山北山的蓝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还披上各色的霞帔……

同时,那文化过熟的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街上的铺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打扮得像鲜艳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热闹,挂起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北平入秋就是人间天堂,也许比天堂更繁荣一点呢!

周作人绍兴祭月的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

周作人的故乡是绍兴,他在《中秋的月亮》中回忆了故乡中秋风俗,同时也回忆了丹桂飘香时节的美食: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账要紧,月饼尚在其次。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日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日眼目清凉。周作人在《儿童杂事诗》中有一首《中秋》诗写道:“红烛高香供月华,如盘月饼配南瓜。虽然惯吃红绫饼,却爱神前素夹沙。”诗中记载了江浙一带中秋的风俗。他在诗后自注:“中秋夜祀月以素月饼,大者径尺许,与木盘等大。红绫饼也是一种精美的点心。”这种素月饼四两起步,最大的有十斤重,配上水果四色和南瓜、西瓜、北瓜(西葫芦)放在供桌上,旁边烧着一对小至一两、大至一斤的红烛,孩儿们挨个磕头,直到烛残月西而罢。祭祀完毕,一家人切月饼为若干块,分饷男女大小,仆工佣妇也有份。这就是绍兴中秋祀月的风俗。

“八月半吃南瓜”也是江南一帶流传的风俗。这其中还有个小故事:八月十五,姑娘从南山采来圆圆的野瓜,给多病的父母吃。谁料,父母吃了以后身体竟然变好。姑娘便将瓜子种下,培育出了南瓜。小故事只为博君一笑,随着天气渐从暮夏向早秋更替,含有丰富维生素的南瓜,对改善秋燥大有帮助。怎么挑南瓜?清末秀才,鄞县人杨翰芳特地作了一首《买南瓜》的诗:“却唤厨人去买瓜,拣瓜有诀尔毋差。三黄七绿新攀摘,丑极皮肤作癞蛙。”

桑文磁宁波鸭扑芋

宁波一代名师桑文磁曾经写过一首题目叫做《奉化芋艿头》的诗:“田家农户是生平,冷落箩山未获荣。一自后门承宠后,天涯海角尽知名。”虽说芋艿头是奉化的特产,但中秋吃芋头却是一个古老的习俗,寓意辟邪消灾。早年间,人们在八月十五祭土地神时,也一定会有芋头。而在老宁波的中秋菜单中,更是少不了“鸭扑芋”这道菜。除了芋头正当时外,还因为此时也是鸭子最为肥嫩的时候。

鲁迅北京上海,两地的中秋

鲁迅对中秋是情有独钟的,从1912年至1936年间的日记中,每年都有对中秋的记述。

1912年的中秋,鲁迅正独自客居北京,他在日记中写道:“阴历中秋也……见圆月寒光皎然,如故乡焉,未知吾家仍以月饼祀之不。”一股怀乡思亲之情跃然纸上。

不能与家人共享天伦,鲁迅只好与朋友欢聚。1917年中秋,鲁迅在京城绍兴会馆与友人聚,当天的日记写道:“烹鹜沽酒作夕餐,玄同饭后去。月色极佳……”这个中秋月,自然令鲁迅神往。

1931年中秋节,鲁迅在日记中写道:“旧历中秋也,月色甚佳,遂同广平访蕴如及三弟,谈至十一时方归……”鲁迅与夫人在中秋之夜走亲访友,兴致盎然。

1934年中秋节,鲁迅发表在《中华日报·动向》上的《中秋二愿》披露了自己的两个心愿:一、从此不再胡乱和别人攀亲;二、从此眼光离开脐下三寸。这是对当时文坛用“性”做“卖点”的恶俗的严厉鞭挞。

1936年中秋节,鲁迅的病情很重了。当天他抱病校对完《海上述林》的书稿后,又写信、撰文,还接待了不少来客……这也是他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虽然他己不能再饮酒,但他见到中秋一轮皎洁明月时,仍是蕴含着笑意。

萧红家里没米,朋友家吃月铡

萧红的文章中充满了萧索的感觉,即使是中秋,依旧能感觉到生命的凉薄。她写道:门响,我知道是三郎回来了,我望了望他,我又回到梦中。可是他在叫我:“起来吧,悄悄,我们到朋友家去吃月饼。”

他的声音使我心酸,我知道今晚连买米的钱都没有,所以起来了,去到朋友家吃月饼。人嚣着,经过菜市,也经过睡在路侧的僵尸,酒醉得晕晕的,走回家来,两人就睡在清凉的夜里。三年过去了,现在我认识的是新人,可是他也和我一样穷困,使我记起三年前的中秋节来。

贾平凹 陕西的月饮

贾平凹在中秋节回忆起孩童时代一起寻找月亮的故事: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有走,你们再去找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

饮酒是伴生于赏月的另一习俗,中秋节饮酒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汉代,汉朝的天子在八月里要饮用酿制工艺极其复杂的“酎”酒。唐代已有了登台观月、饮酒对月的活动,《天宝遗事》就记载了熄灭灯烛在夜色之下进行的“月饮”。宋太宗时,正式确定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东京梦华录》中曾记录过背诵汴京中秋节的盛况,而《梦梁录》则记载了南宋临安中秋的热闹。到了明清,祭月、赏月、饮酒之风更是得以沿袭。时至今日,中秋节就意味着家人团聚,赏月和饮酒更是必不可少。

汪曾祺晚饭花

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在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

猜你喜欢

赏月芋头北平
北平的秋
香糯芋头花样吃
中秋赏月邀请会
中秋赏月
十路大军进北平
十路大军进北平
胃有恙者最好常把芋头吃
秋食芋头正当时
中秋一起来赏月
想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