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和实践
2019-11-20孙雷
孙雷
“中国制造2025”战略所提倡的“工匠精神”,对当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导向作用。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搖篮,势必要求其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本文从“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人才培养的践行模式和德才兼备的育人成效三方面探究新形势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工匠精神”视域下中职学生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但自律意识薄弱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朝气蓬勃的当代中职生年轻气盛,血气方刚。职业学校通过实验实训锤炼技艺技能,在此过程中,中职生多数表现出思维敏捷、乐于沟通、动手能力强等优势,也具备一定的创造潜力和创新能力。但他们经历过中考的失意,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那种晴天霹雳式的挫败感又恰逢他们叛逆的年龄,所以中职生身上所表现出的好高骛远、贪图享乐、厌学惰性等顽劣行为,就成为中职教育工作中需要攻坚的重点。“工匠精神”所要求的专注、精准、持之以恒对中职生来讲,似乎比较严苛,他们愿意动手、乐于实践,但在学习过程中缺少敬畏和上进,更多的是娱乐性质的玩味,即使对于感兴趣的实验实训,遇到困难也可能半途而废,缺少探究钻研的意识,整体表出自律意识的薄弱。
(二)学生心智成熟化趋向,但易受环境影响
中职学生正处于十七八岁的花季雨季,青春期的懵懂和叛逆也充分表现出他们成长的轨迹,处于这一时期学生的心智趋向成熟,已经形成特有的个性,但为人处世缺少成人的深思理性,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社会流行的“快餐文化”,如麦当劳、肯德基中汉堡的诱惑又令人回味,有些中职学生口中的“就那样喽”“没关系喽”等不屑借口,正体现出他们于人于事不细心、不负责的态度,对于学业马虎、懒散、对于师生不关心、不团结;又如成人世界中烟酒赌博等娱乐事项,喷云吐雾、云山雾罩的愉悦感,诱惑这些正在茁壮成长的青少年,有些中职学生禁不住诱惑沾染某些不健康的习惯,严重影响学业和身心成长。中职学校肩负培养学生精湛技艺和塑造学生良好品德的双重任务,势必需要“工匠精神”等榜样精神的引领,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二、“工匠精神”视域下人才培养的践行模式
(一)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通过高考进入大学进修,而中职学校毕业生极少数进修大专,大部分流入社会成为职业人,这就要求中职学校要以社会需求、企业需求为导向,与就业、创业接轨来培养学生。实行班级企业化管理,其核心是模拟企业的管理制度、文化理念进行班级管理,设立董事长、经理、部门经理等职位,让学生各司其职,将本职工作做好做细做精。通过历练学生们的职业修为,让他们提前进入工作岗位、适应角色职务,提升工作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1.尊师重教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大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提示教师行业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的带头表率效应,所以,无论是技能本位的专业课教师,还是精于管理的班主任,都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成为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者,中职学校更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含金量。
师者具备软硬件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也得心应手。如中职学校的数控班,在第一堂《机械制图》专业课上,将学生分为三组进行绘制六棱柱的实验探究,第一组学生通过仔细研读教材进行绘制;第二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绘制;第三组学生无教材指导自主进行绘制,规定时间后三组同学分享作品和心得,反复试验得出结果为:第一组作品一知半解,第二组作品近乎完美,第三组作品半途而废。由此学生们总结出老师指导的重要性,当老师举一反三并且解疑答难地鼓励式教学,能激发学生们探索知识的热情和欲望,从心底里钦佩老师,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团结互助的生生关系
良好的班集体是由每一位品德优良的学生通过团结互助的关系网建立起来的团体,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作为父母长辈们的掌上明珠,自然可能被过度关照和溺爱,形成某些学生娇生惯养的公主病、王子病,我行我素、唯我独尊,对班集体意识淡薄。
构建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需要学生们在合作中磨合,在磨合中关照,在关照中相互尊重理解,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如在中职学校中设立的心灵成长中心或者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们参加沙盘游戏、过独木桥、你说我猜等活动,初步建立他们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又如通过参加校运会、元旦汇演等大型活动,全班齐心协力争取比赛的桂冠、同心同德共同完成表演节目的编排,以此来塑造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塑造工匠型核心素养
“工匠精神”自古以来就蕴含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脍炙人口的《庄子》中塑造出一批能工巧匠的不朽形象,而四大发明更能体现出匠心的杰作。当下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更应传承“工匠精神”的理念精髓,将其发扬光大。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其人才培养模式中应蕴含工匠型的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
中职学校应以实验实训为抓手、以竞技竞赛为关键,将“工匠精神”的核心素养具体化、精细化、常规化,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品行中。如在班会课中开展“工匠精神”系列学习,让学生们通过影片、文章等切实感受、认可、欣赏“工匠精神”,师生间互相交流碰撞体会心得,班级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学校将“工匠精神”内化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让学生们随时随地感受精神的涌动;重视国家、省内外职业技能竞赛,以此来检验学习成果,尤其在赛前训练阶段,着重塑造学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创新创造精神;学校开展的科艺节、发明展等活动中,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借助团队帮扶的集体力量,塑造学生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工匠精神”视域下德才兼备的育人成效
中职学校通过将“工匠精神”融会贯通到人才培养模式中,培育出德才兼备的能工巧匠,能为“中国制造”贡献不可估量的力量。
中职学校尝试性地践行“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们可以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坦率地融入自我的奇思妙想,体现特立独行的认知表达。以匠人的姿态和精神来完成工作,那么,工作就是忘我的投入和悉心的打磨过程,也是自我价值的真情流露和自然展现,当工作完成作品呈现时,有一种极大的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中职学校尝试性地践行“工匠精神”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亲密情感的建立。“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业的当下,师生间仍以口传心授为主要途径,在传授技艺的过程中,还授以坚忍不拔、专心致志的榜样精神;生生间的互助形成团体帮扶效应,这种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也会延续到未来职业中,在竞争中也不乏温情的探讨,建立起深厚的情谊。
“工匠精神”是敬业精神的集中体现,对待工作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是职业人爱岗敬业的美好品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体现,更是一个民族一代人敬畏感恩的优良品质。中职学校担当育人效国之责,更应积极投入到“工匠精神”视域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