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大到开大
2019-11-20曾炫云
曾炫云
我是一名刚从中科大毕业的应届博士,进入了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工作。来之后,我发现有很多人对我的选择持有一些疑惑和不解。我作为一名理工科博士,没有文人的风雅,没有华丽的文字,仅凭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受,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我对理工科博士的认识,对读书人人生价值的思考。
我成长于湖南的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是警察,妈妈是老师。父母从小对我言传身教,要好好学习。但我很小的时候,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都不是一个真正“听话”的乖孩子,调皮的我在父母的严厉教育下长大。这样一个并不听话的孩子,却成为本县当年的中考状元,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后来高考也顺利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过4年本科和5年硕博连读,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并在中山大学找到了继续深造的工作机会。在所有人以为我会朝着我的科研之路前行之时,我再次做出了令他们诧异的选择,放弃了中山大学的科研岗位,来到了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成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
回顾这二十多年的成长,除父母以外,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人有三位,他们都是我不同时期的老师。
第一位是我的二胡指导老师余泽芳。由于我小时特顽皮,闲不住,父母决定给我报个艺术特长打发时间。先找到了当地的二胡老师肖老师启蒙,后又找到了多年致力于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艺术水平等级考试的二胡名师余泽芳。余老师第一次见我,就被我聪明调皮的性格吸引了,乐呵呵地不停摸着我的头夸奖我。之后在余老师的指引下,逐步考级,最终拿到了十级证书。由于我的二胡水平还不错,大学期间担任了校学生民族乐团首席,随后又兼任了乐团副团长。除二胡外,高胡、中胡都有涉猎,9年的大学时光里前前后后参加了不少演出。多年后,一次在家乡的河边散步时,遇见余老师,他看到我,依然笑着摸着我的头。我看着余老师霜染的鬓发下依然和当年一样精神的面庞,感慨不已,父母一个偶然的决定,让我遇见了余老师,让我在学业以外拓展了无限广阔的一片音乐天地,也给了我一段精彩的音乐人生。
第二位是我初三的班主任,易先年老师。那时的我吊儿郎当,竟忘了开学时间,成为开学第一天全班唯一一个迟到的,自此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易老师很有个性,对学生也极其严格,久而久之在同学中有了另一称呼“严爹”。我自然地成了严爹的重点“关照”对象。在严爹鞭策下,我每天埋头啃书,一点放松的时刻都没有。中考前,严爹笑道:“炫云,你可不要当‘逃兵啊!”我尴尬地笑了笑,内心暗暗发誓,一定不让严爹失望。最终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我中考成绩竟名列全县第一。上大学后,时间一年又一年地流逝,每次回老家去看严爹,他依然带着初三班级,拼搏在中考前线,依然是一届又一届学生心中害怕又敬爱的“严爹”。
第三位是我研究生时的导师薛向辉。我第一次走进薛老师办公室时内心是无比忐忑的,因为我之前一直是个成绩普通的学生,在班上表现很一般。出乎我意料之外,薛老师很热心地跟我聊了聊,问了我读研的打算,表示愿意做我的指导老师。我刚开始接触科研时,对课题背景知识、数据处理软件、科研工作方式等一窍不通,薛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我。最难忘的属博士毕业论文那次,由于我的拖延,到毕业论文提交前几天才把初稿给他。很少在学生面前生气的他,那次真的生气了,问我是不是不打算修改毕业论文了。正当我六神无主的时候,却及时收到了薛老師发给我的论文修改意见。第二天得知老师去医院看病,才知道他拖着病体给我看论文,我内心羞愧不已,也为老师的责任心感动不已。
我很庆幸,我的人生中遇到了三位“德师”,他们不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们并不大富大贵,他们这辈子可能只是无数普通人中的一位,但他们让像我这样本来可能一无是处的学童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提高、最终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对我们人生的影响远远胜过任何一位名人。老师的职位虽然平凡,但却神圣,对社会对学校而言,老师只是一名员工,但对每一名学生来说,老师就是他们的“上帝”。我希望这个“上帝”应该是公正仁慈的,给学生人世间最美好的知识,最善良的道德,最幸福的人生,若这个“上帝”变成自私自利阴险狡诈的“恶魔”,只会留给学生无穷无尽的地狱。我们能看到有无数奋斗成功的人士,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往往最难忘的就是他们的老师,我们也能看到有不少本应前途似锦的青少年,由于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当,最后导致关系恶化,酿成悲剧。因此,成为一名有师德的好老师,为国家、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哪怕一点点的贡献,对于任何一个领域的知识分子,都是担当责任、回馈社会的意义之举,是值得被理解,更值得被肯定与尊重的。这也是我下决心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因。
师德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具有的较高的教学水平素质,公共道德修养和高尚健全人格。师范也者,学子之根核也。师道不立,而欲学术之能善,是犹种稂莠而求稻苗,未有能获也。师德表现为诸多方面,但有几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一、诲人不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不管是小学老师,还是大学教授,他们的本职身份都是老师,教书育人是他们的根本职责。可总有一些老师不把教书当回事,对教学敷衍了事。我来开大后,一次会议上校领导的一句话让我难以忘怀,他说一所好的学校,不是看他有多少好老师,而是看他教出了多少好学生。这句大实话,其实也道出了当今的中国学府与国际顶尖学府的真正差距。我想,什么时候,我们中国顶尖学府的学生水平能与世界顶尖学府的学生水平不相上下时,我们中国的教育也真正走上了国际顶尖水平。从这个角度,也说明了弘扬师德对发展中国教育的意义非比寻常。
二、淡泊名利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当下,淡泊名利这个词或许稍显刺眼。似乎没人要求医生一定要淡泊名利,也没人要求公务员甚至教师必须得淡泊名利。所以说在这里,我说的淡泊名利不是他人对老师的要求,也不是国家社会对老师群体的规定,而是老师们自发的一种内在精神追求。一个老师可以选择追名逐利,他可能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但他不一定是一位“德师”,如果这种追求越了界,便连合格的老师也做不成。比如,有的老师满脑子都是个人的利益与名誉,把自己的职位当成牟利的工具。中小学老师勒索家长学生送礼的新闻层出不穷。大学里有些人顶着各种职称头衔到处捞取名利,完全忘了老师的本职工作。这样的人享受着国家、社会、学校给予他们的优质资源,却只为自己谋利,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害无利。不是说老师就应该“受穷”,但保持对名利的淡泊绝对是树立师德的重要前提。
从科大到开大
三、关爱学生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这是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经典台词。“放牛班”讲了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里面的一帮“问题”少年,他们一直遭受着来自老师的谩骂和体罚。但教师克莱门特的到来,给“池塘之底”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他创作音乐作品,组织合唱团,用音乐的方法打开了学生们封闭的心灵。“放牛班”里的孩子们是幸运的,能碰到克莱门特这样的德师。那漫天飞舞的纸飞机,就是孩子们对不被校长接受的克莱门特最大的认可。
电影固然美好,现实却太骨感。我们常能听到某大学教授为个人利益毁掉学生前途,抑或利用职位要挟性侵学生等骇人案例。大学教授对自己指导的学生前途漠不关心,甚至强迫学生为其写文章、做课题,阻碍学生寻找工作,学生一旦面临毕业找工作,立马一脚踢开不闻不问。学生只是他们赚取名利的工具,他们之间不再是师与生的传授关系,而是地主与农民的压榨关系,这样的人,还配得上教授这个称谓吗?这种现象难道真的不值得我们反思?
四、为人师表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除了言传,还有身教。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教育不仅是课堂教育,老师本人在学生面前通过树立形象,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回想起以前的学生时代,我们总会不经意地“模仿”老师们的言谈举止,当时只博得众人哈哈一笑,现在想来,老师们无意间却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老师身为人师,却完全不顾自己的形象,校内一套,校外一套,家长面前一套,學生面前一套,课上一套,课下一套,人前一套,背后一套。老师应该注重个人的内外修养,做到表里如一,给学生做出表率,这无疑是对老师育人职责的更高要求。就像我的三位老师一样,他们对知识、艺术、道德、情操的坚持与执着,一直在无形中影响激励着我,我也希望通过自己在教育工作上的不懈努力,做一位像他们那样的德师。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自古以来读书人肩上的责任都是沉甸甸的,作为一位平凡的读书人,我不追求能达到古人所说的境界,我只希望自己至少也能像我的那三位良师一样,浇筑一方沃土,培育一片桃李。作为一名理工科背景出身的博士,我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背景,研究资源与钻研创新能力。国家和学校花了大量心血培养我们,我们应该将自己在校所学尽可能灵活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回馈国家,回馈社会大众,尽到一名知识分子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广东开放大学给了我从事教育工作的机会,这里的老师们在终身教育的共同理念下聚集一处,或许不被大众足够熟知与理解,但个个坚守自己的岗位,默默耕耘着中国教育的一方沃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我希望若干年后,我的学生在回想求学生涯时,会想起,有那么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度过了平凡的几年读书生活,却点亮了他的整个人生。我希望若干年后,社会大众提及广东开放大学时会说,那是一所培养了很多优秀学生的好学校。我希望若干年后,但凡人们想到老师行业时,都会竖起大拇指,发自内心地尊重、赞赏这个神圣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