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刺激声骨导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特征分析△

2019-11-20王敏姣林颖刘嘉伟樊小勤钟波查定军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纯音前庭振幅

王敏姣 林颖 刘嘉伟 樊小勤 钟波 查定军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VEMP)是人类前庭末梢受到高强度声音或骨导振动等刺激后,经特定的反射通路在收缩紧张的骨骼肌表面记录到的一组电位变化,对前庭神经炎、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等外周性前庭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1]。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气导声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air-conducted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AC-VEMP)。Sheykhols等[2]发现骨导刺激也能诱发出VEMP,对于传导性聋患者,AC-VEMP不能有效的评估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此时可选择骨导振动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bone-conducted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BC-VEMP)。本研究拟通过分析不同骨导刺激声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bone conducted 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BC-oVEMP)的反应阈、潜伏期和振幅等,探讨其最佳刺激声并建立正常参考值,为临床诊断前庭疾病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例20~22岁的正常青年人为研究对象,平均20.80±0.52岁,男女各10人。受试者均听力正常,无耳鸣、眩晕等症状,既往无耳部及前庭系统疾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BC-oVEMP测试 测试前,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声学室对刺激声进行校准,本实验刺激声的单位为最大峰值等效力级(force level,FL)。校准测定本实验激振器500、1 000、2 000 Hz短纯音及短声刺激声的最大输出为139.9、133.1、117.0、120.0 dB FL。仪器校准及BC-oVEMP测试方法均参照课题组前期实验[3]。

测试时,受试者仰卧位,保持身体放松,记录电极位于两侧眼眶下缘中点下方约1 cm处,参考电极置于记录电极下方约1~2 cm处,电极两侧对称,接地电极置于眉心。电极安放前用酒精棉球进行脱脂,使电阻保持在5 kΩ以下,刺激频率5.1次/秒,叠加次数80次,记录窗宽50 ms;击锤置于受试者颅骨Fz(前额发际线的头颅正中位置)部位,手扶击锤,并保持垂直,使击锤完全由受试者承重;刺激时受试者双眼凝视头部后上方约30°~45°的位置,使眼肌保持紧张状态。测试间隙给予受试者充分的休息,保证测试时肌肉紧张度最佳并尽可能不眨眼,以便采集数据。

分别用500、1 000、2 000 Hz短纯音(上升/下降时间1 ms,平台时间2 ms)及短声四种刺激声对20例(40耳)正常青年人进行BC-oVEMP测试,测试起始强度分别为139.9、133.1、117.0、120.0 dB FL,衰减间隔为5 dB FL,根据刚刚出现且具有重复性n1-p1典型波的强度来判断反应阈,分别记录其n1-p1潜伏期、振幅、波间期。

波形记录及分析:第一个出现的正向波记录为n1,第一个出现的负向波为p1;n1波顶点与p1波顶点之间的潜伏期差值为n1-p1波间期,两顶点之间的垂直距离为n1-p1的振幅。

双侧振幅比:振幅高的一侧幅值除以振幅低的一侧幅值。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数据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组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四种刺激声诱发的BC-oVEMP n1、p1波引出率和阈值 按照波形记录方法对四种刺激声诱发的BC-oVEMP波形进行n1、p1的标记,图1为500 Hz短纯音诱发的BC-oVEMP波形图。

500、1 000、2 000 Hz短纯音及短声最大输出强度下,n1-p1引出率分别为100.0%(40/40)、85.0%(34/40)、42.50%(17/40)及52.50%(21/40);500 Hz短纯音n1-p1引出率最高;BC-cVEMP反应阈分别为127.63±4.76、130.89±3.06、114.94±2.54、117.25±3.98 dB FL(仅统计BC-cVEMP引出的耳数)。

2.2最大输出强度下四种刺激声诱发的BC-oVEMP的各波潜伏期、振幅、波间期及对称性 在最大输出强度下,500、1 000、2 000 Hz短纯音及短声诱发的BC-oVEMP n1-p1波潜伏期、振幅、波间期、不对称性、对称性系数和振幅比见表1(仅计算BC-oVEMP引出耳的数据),其中n1-p1波潜伏期、振幅、波间期、不对称性、对称性系数不同刺激声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振幅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1 500 Hz短纯音诱发的BC-oVEMP波形图

表1 四种刺激声诱发的BC-oVEMP n1-p1波潜伏期、波间期、振幅、振幅比、不对称性及对称系数耳)

3 讨论

oVEMP是在眼下斜肌记录到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主要反映对侧椭圆囊及前庭上神经的功能。oVEMP正常引出,表明椭圆囊到对侧眼下斜肌反射通路完整[4]。目前,临床上oVEMP检测多采用高强度气导声进行刺激,有学者发现使用叩锤向颅骨Fz部位施加振动,也可记录到VEMP波形[5,6]。Curthoys等[7,8]认为骨导振动施加于Fz部位,500 Hz刺激声主要激活耳石器的不规律放电神经元,并通过建立豚鼠动物模型进行电生理实验,发现相较于500 Hz气导声刺激,骨传导声音比空气更能有效地激活前庭器官,耳石器的神经元对振动刺激更敏感,且500~600 Hz范围内的骨导刺激声引起豚鼠颅骨的共振最大。但Todd等[9]报告BC-oVEMP最佳刺激频率为100 Hz;Chihara等[10]研究表明BC-oVEMP最佳刺激频率为250 Hz,500 Hz次之。本实验室Eclipse听觉诱发电位仪骨导最低输出频率为500 Hz,且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1 000、2 000 Hz短纯音和短声,500 Hz短纯音诱发的BC-oVEMP n1-p1波引出率为100.0%,振幅最大,波形也最稳定,因此,本实验室BC-oVEMP最佳刺激频率为500 Hz短纯音,其实际最佳频率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BC-oVEMP是通过骨导振动诱发的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相较于AC-oVEMP不需要具备完整的中耳传音结构[1];在中耳功能有损伤且AC-oVEMP不能引出的情况下,BC-oVEMP可排除此类非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的VEMP缺失[11]。有报道在正常人群中,500 Hz短纯音诱发的AC-oVEMP引出率在90%左右[4],振幅为7.93±4.43 μV[12];本研究中,500 Hz短纯音诱发的BC-oVEMP引出率为100%,振幅为12.14±5.85 μV,与刘嘉伟等[3]的报道相似,相较于AC-oVEMP,n1-p1引出率和振幅比均有所提高。Curthoys等[13]推测是由于一部分耳石器神经元可以感受气导声刺激和骨导振动刺激,还有一部分耳石器神经元只能感受骨导振动刺激,故BC-oVEMP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可为前庭相关疾病尤其是内耳疾病合并中耳病变的诊断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500 Hz骨导短纯音为刺激声时,正常青年人均可分化出重复性良好、波形稳定的BC-oVEMP波形,且n1-p1波潜伏期、振幅、波间期、不对称性、对称性系数、振幅比和阈值波动均较小,其正常参考值范围对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前庭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庭耳石器传导通路的功能显示出逐渐下降的趋势,oVEMP引出率会逐渐下降[14]。故后续需建立本实验室不同年龄段BC-oVEMP的各个参数正常值范围,为临床诊断前庭疾病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纯音前庭振幅
前庭康复在前庭疾病的应用进展
豁痰定眩方治疗痰浊上扰型前庭阵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动纯音听阈检测技术
远离眩晕一运动助您改善前庭功能
被忽视的“前庭觉”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健听青年短纯音ABR测试结果分析
高压氧综合治疗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疗效分析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