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蜂业推动传统行业创新发展

2019-11-20王宝龙

中国蜂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蜂业蜜源蜂产品

王宝龙│文

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生态蜂业专委会

蜂业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行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但长期的落后生产方式不仅严重制约我国蜂业的高质量发展,更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产品品质的需求。目前,我国虽然是世界养蜂大国,但不是养蜂强国。近十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蜂产品生产量及消费量逐年快速增长,但生产方式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变化,与其他大农业发展相比有相当的差距,蜂产品质量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国内蜂业基本现状

1.国内养蜂生产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养蜂数量最多的国家。全球蜂群数量大约有8103万群,我国蜂群存养量达900余万群,占世界蜂群总数的1/9,其中60%西方蜜蜂,40%中华蜜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蜂事业发展迅猛,目前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养蜂从业人员和蜂蜜出口四个指标均居世界前列。

2.国内蜂产品市场现状

我国是蜂产品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以蜂蜜为例,我国蜂蜜产量从2005年的29.32万吨到2014年的46.82万吨,10年增长17.5万吨。2018年我国蜂蜜产量54.25万吨,与4年前的2014年相比增长了11.59%。近15年来,国内蜂蜜消费量以每年16.9%的速度递增,发展潜力巨大。

二、国内蜂业的问题

1.蜜蜂养殖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

我国蜂农每户养蜂数量与国外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国外平均每位养蜂者养蜂数量达上千到上万群,而我国养蜂者一般仅为三五十群,多则一两百群,差距之大与饲养方式和机械化水平直接相关。

从生产手段上看,养蜂发达国家的养蜂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而我国蜂农还处在“农耕时代”,几乎全部都是手工操作。我国蜂农使用的手动摇蜜机,一次只摇2张蜜脾,多的也就6张,而国外的电动摇蜜机一次可以摇十几张到上百张,有一种风车式摇蜜机最多一次可摇200张蜜脾。割蜜盖工具,我国用的是钢片割蜜刀,国外不仅有电动割蜜盖刀、割蜜盖刨,还有大中型的自动化联合蜂蜜分离机,自动传动,自动割盖。还有整箱割蜜盖机,将蜜脾整箱放上,整箱蜜脾同时割盖。国内转地放蜂,要包装、装车、卸车,非常麻烦,劳动强度大。国外有专用的养蜂车,要转地,蜂群拉着就走,一系列先进的养蜂设施,使养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从生产环境上看,国内蜂产品生产是室外露天操作,卫生条件差,再加上蜂农水平良莠不齐,没有标准化操作规程,造成蜂产品原料质量难以保证。而国外大多都是在采蜜车间完成,环境卫生好,质量能保证。

2.蜜源地管理缺乏科学性,养殖密度低

我国蜜源地一直缺少科学管理,资源分配不均,有的地方密度很大,蜂群多,影响产量;而有些地方又没有蜜蜂,造成资源浪费。蜜源植物的利用不科学,平均养殖密度低,与国外养蜂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如韩国每km2养殖蜜蜂达30群,东欧等国家一般也有5~6群,而我国仅有不到1群。以国土可饲养蜜蜂面积计算,至少有4~5倍的提升空间。

3.蜂产品市场混乱,产品质量问题突出

目前国内蜂产品市场总值200~300亿元,是个非常小的行业,其兴衰不涉及民生,对国内消费市场的影响微乎其微,难以得到重视和关注。但行业虽小,发展可谓乱象横生,产品质量形势极为严峻,假冒伪劣蜂蜜充斥市场,导致消费者对国内蜂蜜没有信心。结果是蜂农生产的好蜜卖不出去,消费者无法买到国产优质产品,只能转向进口产品。纠其原因就是国内蜂产品企业受到投入资金的限制,对产前技术和品质控制的能力不足,再加上行业整体碎片化的现实,蜂农生产标准不统一,企业无法对养蜂过程及蜜源地进行有效控制,进而无法有效控制产品质量,造成好的蜂产品不能实现其价值、蜂农利益得不到保障、消费者无法得到优质产品的现实。

图1 智能蜂箱示意图

4.消费者需求提升,消费市场潜力大

虽然国内蜂蜜及其他蜂产品消费量逐年增加,但与国外消费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以蜂蜜为例,我国人均年蜂蜜消费量仅200g,土耳其2000g,而德国每人4000g,国内至少有10倍以上的消费空间和潜力。这与蜂产品市场宣传力度和消费者担心质量、购买信心不足有关。因此,加大蜂产品宣传,提升蜂产品质量,培育蜂产品品牌对未来市场很有必要,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重点。

三、生产高质量生态蜂产品的必备条件

如何生产出高质量的优质蜂产品,所需要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1.优质蜜源地

蜂蜜是由蜜蜂采花蜜酿造而成。蜜好,首先是养育花蜜的蜜源环境要好,也就是蜜源地要好。蜜源植物应当是在纯自然环境下生长,没有任何人为干预。比如椴树蜜之所以在蜂蜜里属于“上等蜜”,椴树一般都是生长在原始森林里,无污染,绝对是优良的蜜源地。

2.良好职业操守的蜂业人

除了上述客观条件外,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蜂业从业者。生产优质的成熟蜜需要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养蜂师傅按照标准化生产,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卫生,最终才能得到好蜂蜜,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工匠精神。

3.生产高活性生态蜂蜜

所谓高活性生态蜂蜜就是蜜蜂采集花蜜,经过充分酿造封盖后并完成后熟的蜂蜜,一般浓度达到波美度42.5°以上。真正可以存放千年不变质好的成熟蜜就是这样的蜂蜜,其含水量在18%以下,这种蜜是永远不会发酵的,而且维生素、有益酶等活性成分充沛。

4.健康的蜜蜂群体

蜜蜂要酿出好蜜,首先要自己身体健康。想要蜜蜂健康,首先就要让蜜蜂吃适合自己的食物——蜂蜜、花粉,而不是吃白糖水、大豆粉等替代饲料。健康的蜜蜂不仅在采蜜、酿蜜过程中会高产,而且可以降低或免去为了治病而带来的药残(含抗生素残留)。

四、用数字化破解蜂业发展问题,全面提升蜂业发展质量

1.制定行业标准,让控制生产链全环节有标可依

为全面促进蜂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品质量,2017年9月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生态蜂业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在京成立。专委会自成立就下定决心要尽快扭转这一局面,面向全国提出“中国振兴生态蜂业工程”并正式启动。专委会通过制定规划、制定标准、创建品牌、高科技引领、产业化布局等创新方式来提高品质、凸显价值。

首先从人开始,从树立“蜂业工匠”入手,抓住控制产品质量的关键点。2018年2月11日首次宣布“蜂业工匠”评价准则,标准明确“蜂业工匠”是指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勇于创新、奉献社会并取得突出业绩的蜂业工作者。从此中国蜂业有了自己的工匠标准,让从业人员有了自己行业的标杆。

2018年12月首批“蜂业工匠”的公布,9位蜂业工作者入围“中国蜂业工匠”,涉及产业链中生产、科研、管理诸环节,在行业内产生巨大影响。被评定为“蜂业工匠”的蜂农回去后,自己的优质蜂产品价格大幅度提升,库存的优质蜂产品销售一空。也有的当地政府主动联系蜂农,利用“蜂业工匠”牵头成立养蜂联合社,由“蜂业工匠”将全市养蜂合作社联合起来,由政府支持资金打造当地蜂产品品牌。许多地区的政府主管部门或蜂农组织纷纷咨询工匠的选拔程序,积极推荐当地的优秀人员参加工匠评定,希望当地有自己的“蜂业工匠”榜样。

其次,在2019年4月1日发布《生态蜜源地评定通则》标准,从根本上填补了国内蜜源地管理的空白,让蜜源地评定有标准可依,通过蜜源地评定将生产环境作为生产链的重要条件是保证蜂产品生产安全的要素,是未来评定蜂产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再就是出台本年度《生态高活性蜂蜜标准》,将针对生产高活性生态蜂蜜的产业链全要素进行标准化,对于生产环节的全产业链做出要求,保证蜂蜜在生产过程中追溯进行无缝连接,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做到产品的真溯源,并保证云端数据的实时采集、可追溯不可篡改,保证消费者利益。

2.运用科技手段,打造蜂业数字化绿色产业链

蜂业长期的落后生产方式严重制约养蜂业的发展和提升,而市场上蜂蜜鱼目混珠,劣币驱除良币,严重阻碍行业的发展,如何破解难题,专委会首次提出数字化生态蜂业绿色产业链的概念,并做出示范点,让更多社会资源进入传统行业,从而为蜂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明路。

数字化生态蜂业绿色产业链就是将蜂业全产业链通过数字化形式形成闭环,保证各环节生产可视化,让生产者与用户之间形成质量的信任体系,为金融介入蜂业提供了条件,让客户更放心,从而形成真正的绿色产业链,为推动行业发展提供新模式,注入新活力。

(1)数字化生态蜂业绿色供应链包括:数字化硬件;云架构云计算区块链;工业设计制造供应链;政策导向现代金融;蜜蜂生物学;品牌管理营销渠道。

(2)智能数字化生态蜂业产业链环节包括:

养殖端:通过数字化智能蜂箱的使用,将传统蜂箱通过新材料应用,加上数字化监控系统,对温度、湿度等感应模块,位置、蜜蜂健康状态、人工干预、蜜蜂营养、蜜蜂养殖利用自动智能调节模块,实时数据自动上传云端。

生产端:智能化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环节实时上传信息,保证无缝连接数据链,实时数据上传。

储运端:智能化储存蜜库、智能化运输环节实时上传信息,保证无缝连接数据链,实时数据上传。

销售端:智能销售端可随时采集生产链数据,让消费者了解真实蜂产品生产链情况。

数字化控制中心:针对所有控制端集成数字化控制中心,全面实时了解产业链,包括蜂群状况、蜜源地状况、蜂蜜生产交割情况、蜂蜜储存、金融风险控制状态和政府管理数据。

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将蜜源地、蜂群、生产活动、智能生态蜜库、智能运输、养蜂人与云数据平台的系统整合,形成智慧蜂业产业链。通过终端应用,推动与B端和C端场景的创新互动,建立生态蜂业的绿色供应链体系和数字化精准扶贫的应用场景,以及数字化蜂业解决方案,将推动全国乃至全球蜂业从传统小农经济产业跨代发展为物联网产业。

在推动数字化提升、标准落地、建立蜂业培训体系、发挥供应链整合作用,建立绿色供应链体系、开展生态蜜源地评价、防范产业风险、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成功实践,对于全球生态蜂业、大健康、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带来里程碑式的改变。今年5月18日,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生态蜂业专委会发布《数字化生态蜂业解决方案》,产业链通过对数字化智能蜂箱、蜜蜂养殖、蜜源地管理、蜂蜜储存、运输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智能控制,为蜂产品生产各环节的溯源提供标准化的保证。

图2 大数据实时展示控制平台

实现蜂业的数字化发展,是关系到质量强国,脱贫扶贫,健康中国,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数字化创新和全球化发展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要将数字化蜂业和产业、科技、金融相融合,提升生态蜂业质量,把数字蜂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长点、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亮点和走向全球的对接点来塑造。

五、运用数字化方法赋能蜂业发展的实践与展望

在推广数字化蜂业,赋能蜂产业提升蜂蜜质量进行的大量探索,同时重培育优质蜜源地、扶优打假,创行业优质品牌;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和金融科技手段提供产业链先进技术支撑;通过与陕西延安等革命老区合作共建“生态蜂业振兴工程”和“红星照耀工程”,为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广大蜂农精准扶贫、蜂农致富提供帮助;通过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际蜂业协会加强联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增强中国蜂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共同打造公共产品。通过一系列举措正在引领中国的生态蜂业快速升级换代和转型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国内蜂业的快速发展。

为全面推动生态蜂业产业升级,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蜂业,服务精准扶贫战略,打破我国蜂业发展的制约瓶颈,专委会整合标准、技术、大数据和商业创新等优势资源,围绕“数字化蜂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探讨数字化服务蜂业的解决方案和有效模式,数字化蜂业将使蜂业插上翅膀,因此要把握好乡村振兴、美丽中国和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等战略机遇。

目前中国蜂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消费升级、全球竞争的新时代,需要将生态蜂业建设,精准扶贫、智慧小镇和国民大健康战略进行有机结合,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不断推动数字化蜂业,坚持创新发展不放松,实现我国蜂业的高质量高标准跨越式发展。

数字化生态蜂业绿色产业链理念的提出,对推动国内蜂业向着实现绿色生态数字化的全产业链搭建、数字化进程迈进,促进中国乃至全球蜂业产业的变革与迭代升级具有标志性意义,应用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专委会将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为全球生态、大健康、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提供强势助力,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入联动和优质资源整合。提升蜂业的中国“质”造,为实现中国从“养蜂大国”向“养蜂强国”的转变,创造中国数字化蜂业的辉煌。

猜你喜欢

蜂业蜜源蜂产品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林下拓蜜源 蜂业上台阶
河南卓宇蜂业
江西省养蜂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蜂产品品牌建设为例
河南卓宇蜂业
蜂产品认知与消费行为调查研究
河南卓宇蜂业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聚焦2019年蜂产品信息
指示蜜源的导蜜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