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古代蒙学教育

2019-11-20刘梦莉延安大学

长江丛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蒙学论语儿童

■刘梦莉/延安大学

一、古代蒙学概述

(一)古代蒙学的含义

我国古代将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基础教育统称为蒙学教育,蒙学与大学、小学相并列。我国最早的蒙学著作,是《易经·蒙卦》。在《易经·蒙卦》中说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①这里的“童蒙”指的就是年幼蒙昧、寻求教诲的儿童和青少年。蒙学,承担着儿童和青少年的听、说、读、写训练以及他们的道德教育,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

(二)古代蒙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的蒙学将对儿童进行“明人伦”教育作为蒙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这里的人伦不仅包括儒家文化中所强调的五伦,还包括三纲五常。五伦是指封建社会中的五种人际关系,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人际关系。朱子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讲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②即父亲与儿子之间要重视骨肉亲情,为君者和为臣者之间要讲礼仪之道,臣子要对君王做到忠信,君王要给臣子应该得到的待遇,丈夫同妻子不但要有爱还应明白男女间内外有别,朋友之间要讲信用。我国古代蒙学教育将明人伦做为蒙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要求。所谓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所谓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行为准绳。我国古代的识字类蒙学讲义《三字经》中写到“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③由此可见古代蒙学教育对明人伦教育的重视,也十分强调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念。

我国十分重视血脉联系之下的亲情。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孝悌就成为了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孝”的意思是指赡养父母,“悌”的意思是指敬重长兄。古代的蒙学教育将孝悌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孝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第一,子女要尊敬双亲,《论语·为政》中提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也。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④作为子女,要做到孝顺双亲,不仅应该赡养他们,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敬重他们,如果不心存恭敬,赡养双亲和喂养犬马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第二,子女还要以爱心愉悦老人。陈北溪的《小学诗礼》讲到子女对双亲要“养则致其乐”⑤“悌”主要是指幼弟顺从且敬爱兄长,兄长爱护幼弟。《左传》中讲到“兄爱而友,弟敬而从。”⑥。孝与悌相互联系,由始至终贯穿于人的行为,是仁爱的源头和为人处世的基础。

(三)古代蒙学的主要教育方法

古代蒙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值得借鉴的教育方法,这是古人在进行蒙学教育过程中总结的教育经验,极具智慧性,对本国现代教育仍具有很大的借鉴学习价值和启示。

1、环境陶冶

外界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是重要,特别是对自制力弱的未成年人来讲,环境因素对他们的的影响更是明显。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意识到了环境因素对一个人的学习发展有很大的意义,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过外在环境熏陶蒙童脾性的方式自古就有,如南朝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人在少年,精神未定,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似之。”⑦这正是充分说明了环境熏陶在儿童发展中潜移默化的重要意义。墨子曾将儿童比作素丝,“染与苍则苍,染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⑧素丝下什么色的染缸,就会变作什么颜色。以此来说明人在环境下会发生的一些改变,有怎样的环境与教育,就会造就怎样的人。在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母为了选择一个优良的环境教诲儿子,熬心费力,带着儿子一共迁了三次家,直到最后搬到了学校的附近,使得孟子最后成为一代儒家宗师,这说明了环境对儿童的健康发展有是特别重要的,我们要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

2、榜样示范

在蒙训教育中,榜样示范主要是指老师要将自身作为儿童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为儿童树立楷模。教师只有用自己的行动示范,在言行、道德上为学生做好榜样,才有资格去教书育人。己身不正,焉能正人?《论语》中提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⑨在儒家看来言语的讲解、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师者用自己的行动示范则是更重要的。曾子杀猪的故事中,曾子为了兑现让孩子吃肉的承诺,杀了家中的猪,用自己的行为教导儿子要言出必行,诚实做人,不能欺骗他人。生动形象的人物事例,符合幼儿的心理所能接受的程度,便于他们学习模仿,使幼儿更加容易接受。榜样示范是蒙学教育十分重要的教育方法。

3、知行合一

古代蒙学教育十分重视幼儿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朱熹的《朱子语类》中提到“学之之博,末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末若行之之实。”⑩学问广博,不如掌握知识的要点,掌握了知识的要点,不如把学习到的知识付诸实际行动。从少儿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来看,少儿要把学到的知识变为行动,就要在实践中锻炼,从而养成习惯,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习惯成自然,少儿就可以把知变成行。孔子在教育弟子时也强调知行合一,《论语》中讲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⑪即学习不单是为了诵诗,更要学以致用,把其中的道理用到治国理政中去。李时珍就是一个注重实践的人,在跟随父亲学习药理后,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和自己的徒弟走遍了深山旷野,不畏道路崎岖,风餐露宿,收集、观察各种药物标本,终成一代良医。这些都说明传统蒙学教育看重知行合一。

(四)古代蒙学教育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古代蒙学教育,它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性情的形成起到了积极影响。其所蕴涵的思想内容,体现了中华民族“以人为本、刚健自强、重孝贵和”的精神气节,但也有其历史局限性。蒙学思想包括了很多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消极内容,对此我们必须要客观的看待蒙学教育思想。

1、学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

自宋代以来,我国古代教育受科举制的影响,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⑫“学优登仕途,摄职从政”⑬的思想。这种教育观念将读书变得功利化,把官职与读书紧密联系起来,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文化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以名利为诱饵,使知识分子一入学就产生了严重的功名认识,影响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性格,很多知识分子变得重权威,重背诵,轻实践,轻思考。学而优则仕的学习目标,使得读书人入学读书只为从政做官,不利于读书人深入研究所学的文化知识,追求真理,也使得学校丢失了其相对独立的地位,附庸于科举,学校将目标从教书育人转向为科举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古代学术的发展起到了负面的影响。

2、男尊女卑的男权思想

我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孔子在《论语》中讲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⑭《女儿经》中教育女子“莫与男人同席坐、时时常在家门中”⑮。陈北溪的《小学诗礼》中讲到“男不言内事,女不言外事”,“女子不出门,出门必相蔽。夜行必以烛,无烛则必止”⑯等,这些都是教育女子要待在深闺,尽量不要出门,出门也要注意避嫌,与男子分开。宋尚宫的《女论语》讲到“女子出嫁,夫为主亲,将夫比天,其义匪轻”⑰,要求女性以丈夫为主,盲目尊从丈夫,不能反抗。这都体现了我国古代女性地位低于男性,男尊女卑的男权思想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3、敦守纲常的教条思想

在教育儿童方面,中国古代蒙学十分重视在理论知识学习中融入道德理论学习,主张少儿良好品行的形成,美好心灵的塑造,都离不开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对其的积极影响,以此达到“敦人伦,美教化,淳风俗”的理想目标。其本心是好的,但如果过分地强调道德理论学习,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各种各类的蒙学教材都对儿童的举止做出了具体繁琐的规定,从儿童平日生活中的各种礼仪到社会生活里的各方各面都有着具体规定,并将其作为儿童平日生活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很容易就掉入教条主义的泥淖里面,这样是不对的,压抑了儿童的个性。例如传统蒙学要求儿童绝对服从父母的要求,在清代《刑案汇览》里讲到这样一个案件,阚伦安的母亲让他抢取族叔的粮食,尽管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阚伦安还是照母亲的要求做了,最后族叔上告官府,结果阚伦安的母亲畏罪自杀,阚伦安也被判入狱,酿成悲剧。子女服从父母是应该的,但父母做错时,子女应该指出来而不是盲目服从父母。

二、结语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作为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新时代建设我们独特的社会主义文化不可忽视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吸取蒙学教育中的积极部分,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前社会的道德建设有着很大的启发与促进作用。

注释:

①易经·蒙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6:19.

②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7.

③王应麟.三字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25.

④论 语·为政[M].北京:中 华书局,2016:24.

⑤陈北溪.小学诗礼[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6:30.

⑥左丘明.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6:34.

⑦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16:26.

⑧ 墨 翟 .墨 子[M].北 京 :中 华 书局,2016:24.

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32.

⑩朱熹.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2016:21.

⑪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30.

⑫王洙.神童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45.

⑬周兴嗣.千字文[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21.

⑭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28.

⑮女儿经[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17.

⑯陈北溪.小学诗礼[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6:34.

⑰宋尚宫.女论语[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42.

猜你喜欢

蒙学论语儿童
日新才能启蒙
蒙学:古人的儿童教育智慧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教授经典的蒙学,还是蒙学的经典?
《三字经》在蒙教中的地位与文化蕴含管窥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