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罗汉》与《意大利任务》比较研究
2019-11-20石朝辉嘉应学院文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石朝辉 (嘉应学院 文学院,广东 梅州 514015)
《11罗汉》(又译《瞒天过海》)、《意大利任务》(又译《偷天换日》)同属于好莱坞的一类电影“抢劫片”,也有的认为属于“偷盗片”,即“heist movie”,这也是类型片中的一种——森严的防护、精确的算计、环环相扣的悬念、成功的结局,成为其中固定的一种叙事模式,但在统一模式下,不同的电影依然还是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各自亮点,也是这一部“偷盗片”区别其他“偷盗片”的地方。两部电影是“偷盗片”中成就相对比较高的影片,对于两者的比较有助于我们深入地剖析这一类影片之所以能够受到人们喜爱,获得审美愉悦的原因。
一、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有的称为叙事结构模式,“影片的叙事结构是影片生命的骨骼和主干,是确立一部影片的基本面貌和风格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一部影片之所以能给观众以某种新鲜的感受、心灵的触动或情感的激荡,除了其主题的深刻和人物形象的丰满充实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其叙事结构的架构别出心裁并恰当得体,富有叙述上的层次感、节奏感和艺术韵味”。[1]
两部电影都是翻拍电影,《11罗汉》根据1960年的同名作品改编,2001年12月上映,《偷天换日》是1969年英国著名同名老片的翻拍版,2003年5月上映。显然,两部作品的改编很成功,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融入了新的元素,新的科技成果,在新的制作条件下,更具创新性的改编,使得这两部作品有了不一样的效果。两部作品都是属于合作型的故事,设局十分精巧。两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从监狱出来为了不同的目的策划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抢劫案。
《11罗汉》由共11人共同完成,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任务和分工。《11罗汉》故事结构设计巧妙的地方就在于11个人参与抢劫案,每个人的分工任务十分明确,并不会出现任何重复和交叉的地方,即使丹尼遇到突发性的状况,也能在现有团队中找到替代的人物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会不由自主地被这样一个精密、大胆的设计所吸引,又同时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每一个参与者独特性和重要性。虽然影片在前面很长一段时间的叙述中都是对各个参与者加盟的特长进行了简单的表现,使得电影的前半部分不是十分紧张,反而相对比较轻松,真正把观众带入偷盗状态是在30分左右11个人汇合开始说明偷盗计划的时候,我们才真正明白这一场惊天动地的抢劫案。后面的叙事结构的安排则有张有弛,最为精彩的地方是剧情最后的突转。突转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中,一开始主要运用在戏剧理论分析中,后在影视编剧中也经常出现。“突转就是要打破常规,突破预料。……如果剧情的发展与观众的预料完全一致,观众排除了发现新东西和新经验增长的可能,那么这种艺术欣赏就会缺乏生气,难以激发激情。突转就是要彻底打破这种预料,让观众发现自己先前所认为的似乎是贴近现实的真理,实际上是偏见或偏执的判断,是思维的惰性和一种不可救药的习惯。”[2]类似戏剧中的突转效果,让观众始料不及的突然转变,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时候情不自禁被情节所吸引,电影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巧设悬念,造成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当特里·本尼迪克突然发现监控中的视频都是假的时候,一切抢劫案都已经结束,也让观众恍然大悟,这样一场设计精巧的方案在严密的监控中如何实现,如何成为可能。这部电影的突转运用十分娴熟,
《意大利任务》中共两个偷盗案件,我们主要看第二次中的人员组合,共6人共同完成了这次偷盗行动。在具体的偷盗过程中的安排,《意大利任务》的叙事结构也不同于传统的偷盗电影,是以复仇为目的的行动。影片两次偷盗行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因为两次行动使得影片十分紧凑,而且两次偷盗行动的团队成员变动不是十分频繁,因此这部电影引人入胜的地方就在于用两次偷盗行动中环环相扣的步骤,逐渐让观众随着电影节奏去思考、去欣赏。这也是《意大利任务》不同于《11罗汉》的地方,因为《意大利任务》通过第一次偷盗行动就已经把神偷小组成员的特长和人员配置大部分展现,第二次行动是在第一次行动基础上的衍生,爆破技术、开锁技术都与第一次有着惊人的相似,因此影片需要更多在情节中设计更为夺人眼球的镜头来让观众达到另一种欣赏的高潮。所以《意大利任务》最精彩的地方是追车的那一场戏,既惊险刺激又有一种新鲜感。好莱坞电影中的追车有多种不同的类型,比如《速度与激情》《黑客帝国》《终结者2》《疯狂的麦克斯》等影片中都有精彩追车镜头的展现,因为一场惊心动魄的追车戏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绝妙美感享受,一场引人注目的追车戏能够给一部电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视效果,也能成为一部电影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意大利任务》中的一场三辆Mini Copper的追车戏正是这部电影让人记忆最为深刻的剧情。影片中查理、丝特莎、鲍勃三人驾着专门定制的Mini Cooper,先在空旷的地方炫了一段车技,行动开始最初是在马路上、楼梯上的行车,然后在洛杉矶地铁站内上演了与地铁飙车的场景,接着又在地铁站内与摩托车展开了追逐,最后查理的汽车还与直升机进行了比拼,尽管有场地的限制,演员还是把车技发挥到了极致,一次又一次地挑战了观众的激情,让观众在追车戏中不断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也使得这部电影在偷盗类影片中获得了独特的效果。
两部电影在叙事的结构安排上都十分巧妙,但是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11罗汉》的叙事结构更胜一筹,更引人入胜,安排上让观众可以明显感受到编剧的独具匠心,《意大利任务》则是在合理安排叙事结构的同时,运用了追车的戏份给电影加分,使得电影也获得意想不到的票房效应。
二、心理认同
两部电影都不再是地地道道的犯罪电影,不仅仅局限在纯粹的偷盗行为,还包含了各种其他不同的元素,使得电影在紧张的同时又不至于太过暴力和血腥,适合大部分人群共同观看。
在“偷盗片”中,盗贼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贼,而是成了庄子所说的“盗亦有道”之人。《庄子·胠箧》:“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3]在这类影片中,盗贼身上明显体现了“道”“圣”“勇”“义”“智”“仁”的特点,盗贼有着强烈的道义之感,让我们会忍不住被他们之间的友情、爱情所深深感染、打动,关键时候他们都会主动替他人考虑,把他人的生命看得极为重要,有着心中的正义感,最终“不义之财”的分配也极为平均,不因为某个人的主导作用而对财产的分配产生其他的想法。我们观赏影片时不由自主地暂时放弃了平时的价值观念和判断标准,让非理性的情绪得到宣泄,随着影片的发展来展开。
两部电影我们可以明显感觉人性的复杂性,不是单纯的好人和坏人的一种二元对立的视角,而是让人物拥有了多面性。社会生存领域中的道德和法制,在这一类影片中会尽可能地被消解或者淡化,在刺激和惊险的冒险任务中带来的愉悦和快感,让人们暂时忘却了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和控制,而是站在同偷盗者一致的立场上去感受他们身上的独特人格魅力。
团队的合作精神又让他们彼此之间得到了一种认可和尊重,拥有一种集体归属感。观众在欣赏影片的时候也可以片面地获得心理的满足,我们在这一群人身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他们具有的普通人的情感,他们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而是一群有点穷困潦倒但拥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也会被人骗,也会被警察抓,也会过得比较凄惨,他们会生气会有情绪的波动,会失控,也会犯错误,这样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可以在影片的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在观赏影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一种认可和认同。
《11罗汉》中的丹尼是为了追回前妻的爱而进行的一场报复性的偷盗,这一次的偷盗设计行为正是体现了智慧与合作的精神,在11个人身上,每个人都有着各自的特长,为了共同的目标,他们尽可能地与他人合作,发挥自己的能力,也使得任务即使在不断出现小状况的情况下依然顺利完成。在这些人身上,我们更多地感受到他们个人能力和人格魅力,而有意识淡化了偷盗行为本身的不合法性。在金钱和友情的双重吸引下,11人走到了一起,有着共同的目标,同样在金钱和爱情的选择中,泰丝最终还是在丹尼和本尼迪克两人之间做出了自己的抉择,虽然第一次她抛弃了丹尼,但最后还是回归了丹尼的怀抱,其中也不乏金钱的诱惑。观众在影片欣赏中,更多是考虑人物在剧中的情感和需求,而暂时放下了理智世界中的是非善恶的判断,让自己随着剧情的发展,去理解人物,与他们感同身受。
《意大利任务》中第一次行动在严密监控的宫殿中偷盗成功之后,却因为内部叛徒的出现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背叛者最初的目的是让他们都彻底消失,但是因为其他成员在突发事件中的临机应变,使得大部分成员都得以逃脱,只有一人不幸死亡,这就为后面的复仇,第二次偷盗埋下了重要伏笔,也是为何观众在欣赏影片时自发对于反面角色的厌恶,为复仇成功快感的获得提供了重要的铺垫。这也是《意大利任务》在心理认同上的重要因素,不是纯粹为了偷盗,而是为了朋友之间的义气,为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去复仇,不得不去做,一切都为第二次偷盗行动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的动机,也更容易引起观众心理上的共鸣,为影片获得观众的一种心理认可的可能性得到极大的增强。除了复仇因素的加入,这部电影中的爱情显得更为浪漫,男主人公因为与女主人公的父亲之间的关系而相识,又因为父亲的意外去世而共同行动,在患难之中建立的爱情显得更为可贵,也更让观众在羡慕他们偷盗成功的同时抱得美人归。人性中对于爱情的追求获得了一种另类的阐释,并不一定是崇高的目标实现爱情,也可能因为其他让爱情得到释放,更符合大家常规的爱情观,患难见真情。
两部电影中爱情、友情、金钱、悬疑、动作、喜剧等元素的融入使得“偷盗片”成为一类综合类型的电影。它既可能拥有动作的打斗,又有可能拥有爱情片的浪漫,既可以拥有悬疑片的推理,又可以不局限于推理,既可以拥有搞笑的喜剧,又不可以更耐人寻味,既可以惊险刺激,又可以智慧超群,总之,它能充分调动各种娱乐元素使得影片具有独特的魅力。但两部电影各有侧重,《11罗汉》是偷盗和悬疑相结合,《意大利任务》则是偷盗和复仇相结合,两部电影中都有对于爱情、友情、金钱的关注,这样的表现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更能符合观众的观赏心理。因此偷盗片才会实现另类的心理认可,即使观众理性认为这一类游离于人类法律和道德边缘的人物是现实社会所不能容忍的,但依然不妨碍他们得到观众的认可、喜爱和同情,或者其他的情感。因为在他们身上有着人性中的优秀品质,对于兄弟的义气、对于爱情的执着、个人自身超强的技艺、卓越的智慧都是值得普通人羡慕和欣赏的地方,因此这一类人即使从事偷盗行为,但是都不会主动伤人,而是维持着在人们道德理性可以接受范围之内的一种状态,使得他们的行动拥有“盗亦有道”层面上的高尚,提升了他们的地位,也让观众的认可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也能够接受影片的结局为他们带着不义之财和自己的爱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