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写作,让初中生体会写作的乐趣
2019-11-19唐晓丽
唐晓丽
对于初中生而言,写作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需要。写作需要有感而发,及时的、随性的“发”,付诸文字就是片段写作。片段写作能够快速地与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对接,让学生品尝到写作的乐趣。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片段写作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写作能力。
一、给学生提供鲜活的素材
学生怕写作,最怕的就是没东西可写。现在学生参与生活与实践的经历少,有关体验也不多。片段写作能让学生抓住点滴瞬间,储存感悟。比如一次上课,外面突然打雷,下起了暴雨,教师就让学生仔细观察,将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写出来。以前,他们都是雨中的过客,如今,因为这个写作任务,学生开始仔细打量风雨中的一切。有的写道:雨水从天而降,在我面前挂起一道水幕,拼命摇晃的树叶成了水幕里最美的风景。还有的写道:抬头望天,一片茫茫,不知道这雨水从哪儿漏下来的。迅速到达地面的雨水,有纪律地排好队,从操场边上的高地往洼地流淌。片段写作的文字可短可长,长的可以写几百字,短的可以是几句话,但它能让所有学生都有东西可写,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写出“雨水真大,大得眼前就像一片海”之类的文字。
除了生活,学生也可以从课本中捕捉素材,开拓自己的思绪。在学习《昆明的雨》时,学生发现汪曾祺所写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只是这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勾起他对那段岁月的回忆。在学习文本的同时,学生也发现在内心也有一些人与物值得回忆、叙写。教师可让他们用发现美的眼睛,让生活中的点滴在笔端流淌。有学生写道:老家旁边有一棵树,叫什么名字,说不上来。长得奇形怪状的,我高兴的时候,就会骑在它横着的枝桠上休息。起风的时候能闻到它叶子散发的香味,让人觉得舒适与安静。
二、给学生提供内化的机会
完整的习作,学生一周也就写一篇,但片段写作可以天天进行。教师可以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点,让学生进行片段写作。比如,学习《春》这篇课文时,学生喜欢朱自清简洁而又富有情感的语言。教师便让他们模仿作者的语言写一段。有学生这样写道:盼望着,盼望着,新年到了,新年的脚步近了,空气里弥漫着欢腾的鞭炮味。学习文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文本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学生在这样的片段写作中,学会了语言表达。
内化需一点一点地进行。在《台阶》这篇文章中,作者对某一个点进行了多次细节描写。初中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就缺细节描写,不能将事理写得生动、有趣。教师根据这篇文章设计了许多话题,比如父亲的手、父亲的脚、父亲的眼睛、父亲的笑、父亲发怒、父亲的走姿。学生随意选一个,再将文本中学到的细腻刻画人物的手法,移植到片段中。有学生这样写道:爸爸的眼睛好呆,每次放学来接我,我站在他后面,他都不知道。只看见他将镜框往上挪,一双不大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紧紧盯着校门口簇拥的人群。毋庸置疑,学生受到《台阶》的启发,心中原有的那份情感被激发出来,片段写作给了他们表达的机会。写作的技巧,是在每节课训练中点滴渗透的,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得到提升。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对写作而言,学生往往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为一篇文章要考虑布局、构思、结构、写法、语言等等,在某方面有欠缺就有可能拿不到高分,得不到认可。渐渐地,部分学生就丧失了写作信心,不但原先的缺点没改掉,反而失去前行的方向。但片段写作强调的是某方面的能力,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让学生训练,激发学生写的兴趣。每一次片段写作后,教师都要进行个性评价,评价学生的表现,因为篇幅不长,优点与不足相对集中,评价起来比较容易,评价后,学生的反馈也容易落实到行动上。片段写作的评价其实就是整个作文中的过程性评价,对于初中作文教学而言,教师要看重过程。以《邓稼先》为例,教师提问学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事,让学生学会表达与概括。学生回答问题,就是对文本进行整合与编排的过程。对回答得好的学生,教师给予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教师也要给予肯定。但这些评价要渗透作文方面的内容。比如,教师说:“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抓住典型事例。”接着教师问学生:“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你们更佩服谁?”让学生发表观点,每一次回答,都给他们及时的评价,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最后,学生將回答的内容做一些取舍,就是一篇片段写作。
结语:
写出好作文,不是一两天的功夫。有学生基础差,作文毛病多,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纠正过来的。但对于作文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可通过片段写作逐步纠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