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会计发展浅议
2019-11-19刘允岩
刘允岩
[提要]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甚至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显然传统会计核算体系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恰恰说明会计绿色改革的必要性。本文着重分析中国绿色会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绿色会计;传统会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8月28日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甚至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生态、生活水平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考虑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会计核算是十分必要的。虽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欧洲等国学者率先开始了对绿色会计的研究,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而直到2001年我国才逐步展开对绿色会计的研究,较西方发达国家晚了将近30年。中国要赶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就需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绿色会计体系。同时,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表明亟待建立和完善绿色会计体系。要想实现永续发展,就必须发展绿色会计,这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它是实现中国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必要手段,是中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必然趋势,也是强化人们环保意识的内在推动力。
一、绿色会计的内涵
绿色会计也被称为环境会计,是以货币价值作为基本计量单位,将自然环境因素纳入到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按照相关法律和制度的要求,记录并计量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环境污染等发生的成本和资源有效利用、环境保护等产生的绩效,从而全面评估和分析环境绩效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绿色会计的目标是通过会计核算工作对资源的损耗、环境的价值、环保方面的支出、环境优化产生的效益进行计量,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引导经济资源做最有效的利用和优化配置,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生态效益,让企业达到财务目标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率。根据绿色会计的基本目标,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要把更多自然因素考虑到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改善环境质量,建立企业绿色发展模式,保持企业效益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实现企业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双重可持续发展。然而,绿色会计作为会计核算领域的一个新事物,其核算的内容不仅包括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传统会计事项,而且包括很多自然环境因素等事项,而环境问题的多样性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复杂性使得绿色会计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收入、绿色费用等要素都有其特殊的计量方法,这使得绿色会计在实践操作中更加复杂多样。
二、绿色会计发展的必要性
(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换言之,发展绿色会计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同时绿色会计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相一致,都是既要实现经济效益又要实现社会效益,并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努力提高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不污染浪费自然资源,合理、合法的利用自然生态资源,使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二)我国企业发展的需求。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是高投低产,它对自然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消耗,导致了高污染低效益这种发展现象,并且导致了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这些情况都阻碍了企业自身的发展,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上看,只有增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重视绿色会计的发展才能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三)对环境保护意识强化及拓宽会计理论研究范围的需求。从绿色会计发展的历史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绿色会计是在自然被破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威胁的背景下,人们在分析了传统会计的局限性的基础性上提出的,是在原有的传统会计核算管理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会计体系,完善了会计信息中的缺漏项目,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更加完善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效益。
(四)国家发展的需求,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的许多跨国公司将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残忍地对我国进行“环境剥削”。为了应对各国环境保护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种种要求,我国必须高度重视绿色会计的发展,对外资企业在我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掠夺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会计计量,保护我国在国际发展中的自身利益,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三、绿色会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绿色会计理论体系不够健全。由于绿色会计的方法体系较多元化,核算复杂,突破起来十分不易,兼之我国绿色会计起步相对较晚,以致当前绿色会计缺少有效的理论支撑。比如绿色会计计量方法始终得不到解决,致使绿色会计一直停留在理论探索阶段,其实务始终得不到发展,现行的绿色会计对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效益等绿色会计要素核算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折算为货币计量。在绿色会计报告模式方面,有两种类型,分别为补充报告模式和独立报告模式。前者是在现有的会计报告基础上,对财务会计报告中的科目进行补充,在会计科目、报表以及报告内容上增加企业的环境信息科目。后者是将企业的环境信息科目设为单独的报告模式,将环境信息报告的内容从会计报告中分割出来,综合企业的环境方针、环境指标以及实际指标、废弃物以及污染排放等所有绿色会计信息,形成一种独立报告的模式,但是后者现阶段还没有一直的说法。
(二)传统会计目标与环境治理相矛盾,導致企业对绿色会计不够重视。传统会计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出发,它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及重新利用,忽视了环境对企业的长远影响和企业对环境造成的无法弥补的破坏,它仅仅是借助会计对企业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以谋求最大的利益。绿色会计则是将自然资源纳入了企业的绿色会计资产的核算范围之内,它的发展与实施会触及企业以及很多主体的利益,当前,企业更需要传统会计为其服务。由此可见,传统会计模式成为绿色会计发展的阻碍。另外,企业受优惠政策吸引,只顾及自身利益,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缺乏社会责任感,对绿色会计了解也不到位,企业治污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这些都说明传统会计并没有很好地与绿色理念结合起来,因此,绿色会计的发展与实施还需要企业引起高度重视。
(三)绿色会计人才素质不高。绿色会计作为新兴的一门交叉学科,很多高校并未将其纳入教学规划课程,因此人才储备并不充足。相较于传统会计,它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相当明显的优越性。但是,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它不考虑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追逐利润最大化是其最终目标,因此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与其目标相符的传统会计人才。虽然绿色会计发展前景良好,但发展道路十分曲折,这就需要企业从长远角度出发,转变企业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培养创新型人才。
(四)国家法治不完善。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政府对此也极度重视,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各种条例和实施细则。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涉及绿色会计方面的内容甚少,并未形成既规范又健全的绿色会计法律体系。虽然绿色会计制度尚不完善,但這并不能成为阻碍其发展的因素,反而需要中国政府更大胆地将法律与绿色会计结合起来,做出战略性规划和设想,为发展绿色会计提供法律保障。
四、绿色会计发展完善措施
(一)完善绿色会计理论,构建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要坚持长期性和循序渐进性原则,因此必须认识到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是一项需要长期从事的科研工作,要有决心、有耐心,树立坚定的信心,同时还需要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石头过河的精神,以创新为驱动,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会计理论。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将研究的理论首先在试点城市逐步展开,以观其效,待其较为成熟,再逐步推广开来。
(二)企业应强化社会责任感。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一定要树立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只有意识到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才能不断提升发展水平,促成战略转型。企业在顾及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当保证企业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不能走“先排污后治理”的老路。对于不达标的排污行为,政府应要求该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建立起生态环境的保护考核问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逐步改变只追求利润的短视行为,承担起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三)增强绿色会计理念,培养绿色会计人才。绿色会计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财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环境学和生态学知识。然而目前我国这类综合会计人员严重缺乏,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绿色会计的发展,所以高校学者应该重视绿色会计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四)建立健全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完善绿色会计相关准则。我国绿色会计的管理相对落后,绿色会计的工作缺乏独立性,相关信息的计量与披露也缺少依据。同时,我国的相关会计监督不到位,例如对绿色会计核算成果的审计与监督。为了更好地确认、计量和反映低碳经济下环境发展的“环境资产”、“环境负债”和“环境利润”等要素科目,并真实可靠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完善绿色会计相关准则,促使我国绿色会计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孙彦儒,薛玉玲.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新经济,2016(11).
[2]梁怀丹.论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J].北方经贸,2014(12).
[3]孙继玲.低碳经济时代的绿色环保会计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
[4]由晓琴.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会计[J].中国证券期货,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