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019-11-19郭飞
郭飞
[提要] 大数据、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出现,给会计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会计工作中的会计核算与部分标准化操作都可以用智能机器人来替代。高校会计专业必须正视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挑战,积极转变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会计人才,更好地应对科技进步给高校会计人才教育带来的挑战。本文分析人工智能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指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人工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8月4日
一、人工智能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人工智能从20世纪40年代发展至今,在计算机行业、银行业、会计行业等行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传统的会计行业中,会计的核算工作大都是由人工来完成的,但是当前的大部分会计工作都可以用会计软件来处理完成,节省了人力。2016年,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宣布和Kira Systems联合将人工智能引入到会计、税务等工作中,这一科技创新对人工智能时代下会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在新的形势下,传统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内部的财务制度也随之发生变革,财务管理向着智能化、多元化发展,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财务共享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财务共享时代要求财务人员由核算、报表等事务性工作转向财务战略管理工作。未来会计的目标是为管理层进行经济决策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随着ERP系统功能不断完善,财会工作重心转变为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管理领域。财务人员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录入、核算工作所占比例越来越低,财务的功能偏向于管理与分析方面,对财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具有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高学历财务人员。人工智能时代,会计市场功能体现为信息交流功能,需要会计人员运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会计核算能力、合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决策分析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高校会计教育应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转变教育模式,根据市场导向调整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
二、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会计信息化是网络环境下管理层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会计信息化可有效规避会计电算化孤岛问题,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被信息化技术取代。信息化发展对会计人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会计人才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中对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足,导致培养的会计人才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从整体上來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同质化比较明显,很多高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人才在基本素养、专业技能方面都很类似,不能满足社会对多元化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当前,高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问题,体现在缺乏信息化方面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开设较少等方面。高校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占用了大量的学时,低年级学生在基础课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高年级课程安排紧张,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审计等课程在高校会计专业开设较少,学生的知识结构、核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综合素养不高。部分高校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普识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陈旧。会计实践课程多为基础性会计软件实训,缺乏会计综合实训等管理型实训,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会计信息化要求。会计教学中仍以灌输方式为主,信息化教学方法应用不足,学生死记硬背会计知识,缺乏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导致学生不能将信息化融入到会计实践中。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考察,缺乏对企业的动态跟踪,教学案例一般为大型的上市公司,对中小微企业的财务案例研究不足。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法等创新型教学方法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四)考核方式单一。目前,高校会计专业考核学生知识能力的方式仍以闭卷考试为主,还是注重对结果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且考试内容多为客观题类型,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的考核。考核对学生的要求偏低,考试课程难度较低,学生提交的结课报告多为网上抄袭,学校缺乏有效监管,影响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实践课程仅对规范性进行简单的检查,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三、人工智能时代会计教育模式的创新
人工智能背景下“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在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变化的背景下,高校针对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随之改变,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特色的体现,本文提出了“四位一体”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手段。
(一)合理制定培养目标。《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要培养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会计人才。因此,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在确立培养目标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智商、财商与情商”为目标,着力培养管理型、复合型、应用型和国际化的会计人才,不断提升学生个人价值,增强学生自身社会适应性和不可替代性。
1、关注企业需求,培养管理型人才。随着人工智能在企业的推广应用,企业对于管理型财务人员的偏好将显著增强。因此,高校除了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财务处理能力外,更应当注重学生在管理层面能力素质的培养。学生要对宏观和微观的经济环境变化有所关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运作流程有所了解,对重大事件在商业社会中起到的影响有所思考,要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信息的处理与分析,能通过合理的职业判断与专业分析做出恰当的决策,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