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情境式识字写字教学的具体策略

2019-11-19於敏

新课程·小学 2019年9期

於敏

摘 要: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的基础性教学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设计情境,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在情境教学设计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到汉字的美,让学生爱上汉字,进而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识字写字;情境式教学

一、情境式教学的含义

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的限制,在学习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识字、写字水平也难以提高。情境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能促使教师改变原来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而推动教师向前发展,更有利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把情境式教学运用到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能够把汉字具体化,融入具体的情境中,能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汉字的意思,知道汉字的历史,对如何“写”与如何“读”具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一教学方式运用到识字写字教学中,能使课堂更为有趣,改变原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变成学生与教师互动的课堂,能让教师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而决定哪些知识需要重点练习,有利于改进教师教学。

二、情境式识字写字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要参与、融入情境中

情境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加入情境教学过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过程。比如用做游戏的方式教学时,教师应该参与游戏中,而不只是做游戏的组织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发现教师的有趣之处,与学生成为一种伙伴关系,使教师更能走入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

(二)教师设计情境时,要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所以教师在设计情境时,要把复杂的汉字融入情境中,使其简单化。比如在讲解某个汉字为什么这么写时,可以结合这个汉字的历史来进行讲解,这样就会简单很多。另外,在多音字讲解时,可以设计出具体的情境来区别读音,这样既可以把用法讲清楚,还可以增加趣味性,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理解,还能使学生记忆更深刻。所以在情境式教学中,一定要与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单一化。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既要备课,也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动向。可以让学生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让学生自己合作来完成某个情境的设计,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多数学生喜欢听故事,那么这节课就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讲解汉字;如果大多数学生喜欢做游戏,那么这节课就可以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其学习热情就会得到提升。

(四)运用互联网技术

识字写字教学,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学生带入互动情境中去。比如可以使用动画片的方式,有的教育类动画片讲解某个汉字更具有形象性,会通过某些动画情节向学生传达信息,这样更能吸引学生,更具有趣味性。但是教师在选取动画片时,一定要注意这个动画片要能够吸引学生,把学生吸引到其中的情境中去,并且这个动画能够把汉字讲清楚,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更好。

(五)使用联想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汉字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联想到其他汉字,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解“鸟”这个汉字时,可以营造一个有关“鸟”的教学情境,而讲到“鸟”,就可以联想起“鸟”的叫声,所以可以把“鸣”与“鸟”进行串讲,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又比如“鱼”可以与“渔”进行串讲,这两个字的读音一样,但是表达的意思不一样,在进行区分的时候,可以从汉字的构造上来进行。汉字用来记录民族语言,它是形、音、义的综合,汉字的形、音、义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汉字当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在讲授汉字时,要善于发现其中的规律与联系,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就会更加高效,而发现这些规律就需要教师善于总结与观察。

总之,汉字是维系文化发展的重要纽带,所以传承汉字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小学的识字写字教育是传承汉字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情境式教学,可以使小学的识字写字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在情境式教学中,教师是重要的设计者,教师的情境设计、教师的学识水平决定了情境式教学的效果。在具体的小学情境式识字、写字教学策略中,教师不止应该担任情境的设计者,还应该是情境的参与者,这样可以拉近與学生的距离。另外,教师在情境设计中,应该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等。总之,小学情境式识字写字教学的具体策略中,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教师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朱婷.“情境式学程设计”的价值探讨与操作策略[J].江西教育,2017(35):32-34.

[2]龚仕辉.浅谈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3):108.

[3]朱春兰.引领学生进入课本中的情境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0):20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