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和综合管理浅析

2019-11-19杨品燕李绍媛

绿色科技 2019年14期
关键词:综合管理环境保护必要性

杨品燕 李绍媛

摘要:指出了洱海流域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洱海流域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环境系统,根据其流域内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该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管理策略和有效措施,以期促进流域综合治理质量的提高,推动区域的生态、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洱海流域;环境保护;必要性;综合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4-0197-02

1引言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究和谐文明生态发展的社会,注重生态、社会、经济的和谐协调和绿色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十分重要。洱海环境污染问题很早之前就是当地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经过多年努力,洱海流域内的环境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洱海流域的环境问题是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需要多方努力、多领域行动进行长期性的综合管理,才能更好的促进流域内环境问题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2洱海流域概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又称洱河、昆明池、叶榆泽等,是云南省第二大、全国第七大淡水湖泊,湖面面积246km2,海拔1972 m,蓄水量近30億m3,因湖泊形状类似人的耳朵而得名。洱海北起洱源县南端,南达大理市下关,全长40km,有“高原明珠”的美誉,是大理市重要的防洪、发电、供水、灌溉、航运、调节气候的重要通道,也因环境优美,与苍山形成了著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洱海流域属于澜沧江一湄公河水系,位于金沙江、澜沧江、元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地理坐标在99°32~100°27E、25°25~26°16N之间,流域面积2565km2,跨洱源县和大理市。洱海流域大多处于西南季风区,以低纬高原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温暖湿润,干湿分明,日照时间长,年均温15.1℃。降水丰沛但分布不均,5~10月为多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5%~96%,且地域上分布不均,西多东少,雨量差可达25%~30%,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6%。洱海流域内河流众多,有117条大小河流、溪流,流域内降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和河流流入,流域内水流流入澜沧江,注入湄公河。

2.2社会经济概况

洱海流域是大理州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集中了全州1/4的人口,是全州的社会经济枢纽和标志性地区,洱海流域内公路纵横,铁路、机场完备,是区域内的重要物流集散中心。河海流域以农业为主,农业、轻工业、旅游业协调发展,旅游业、烟草工业、生物资源、建筑材料开发是洱海流域的支柱产业,形成了综合发展的社会经济模式。

3洱海流域综合治理面临的问题

洱海流域的环境问题一直是当地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流域内的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建设,经过多年努力,流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还存在很多问题。

3.1入湖污染较严重.影响水质

经检测,洱海的TN、TP超标,影响了水质,入湖污染输入量较大,所以水质呈波动性变化,虽然2015年习主席来大理考察后,大理加强了“四治一网”措施,2016年实施了洱海流域网格化管理,2017~2018年实施了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城镇及村落污水收集处理PPP工程,洱海流域生活污水实现了全收集全处理,到2018年洱海水质有了明显改善,有5个月为Ⅲ类、有7个月达到了Ⅱ类,但目前,洱海流域TN、TP入湖污染负荷已经超过了洱海水环境承载力的54%和26%,使“十三五”期间洱海流域的污染总控和水质改面临很大难度。

3.2污染入湖控制不足

近年来,虽然洱海流域治理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城镇化加快、环湖旅游的蓬勃发展、种植业增加,都给流域内人湖污染增加了很大压力,人湖污染负荷控制力还需加强。流域内的工程治理体系也还待完善,目前,洱海流域城区污水处理率不足60%,镇污水处理率不足40%,农村更低,只有30%,污水处理的市场化、专业化建设、网管管理等还需加强。

3.3水生态环境保护还需加强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治理,洱海的水质虽然已处于较好水平,但不同水文年间季节性波动较大、空间差异也较为明显,加上洱海的水生态环境总体上还十分脆弱,浮游动物、鱼类、底栖动物等富营养化趋势明显,如有极端气候发生,或是遇到污染集中输入的情况下,水华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很大,防控困难。

3.4联动监督还需加强

洱海流域环境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联合行动、共同监督、全面参与,促进流域的综合治理,但目前洱海流域治理还需进一步强化监督,以保障相关政策措施更好的实行。

4促进洱海流域环境治理和综合管理的

有效措施

洱海流域的环境问题,是关乎流域内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容不得一点马虎和懈怠。当地政府十分重视洱海流域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流域的综合管理。

4.1加强政策支持和战略规划

大理市为了进行洱海流域环境问题的治理,先后出台了《洱海流域保护治理规划》(1996~2010年),《洱海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2个权威的指导性文件,将洱海流域内的大理市、洱源市的17个乡镇全部纳入综合和治理范围中,涉及治理面积2565km2,并确定了近期、中期、远期3个阶段的整理规划,规划整理总期限为2003~2020年,制定了将洱海水质恢复到Ⅲ类,力争Ⅱ类,中期保持Ⅱ类,远期稳定保持Ⅱ类的质量目标,着重进行城镇改善与基础设施建设、湖道河道综合整治、生态农业建设及农村环境改善、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环境管理等六大工程,对六大工程进行重点投资,制定“十一五规划”,确定了建设环湖截污工程、在村镇建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系统的对流域内的垃圾进行收集清运处理和生态恢复等。进入“十二五”以来,洱海流域治理由“工程控污”主导向“结构减排一工程控污”并重的重大战略转型,至2015年底,洱海流域实现削减总量为:COD 4144.6t/a、TN 654.3t/a、TP 679t/a、氨氮73.6t/a。洱海水质总体趋于稳定并保持在Ⅲ类水平,Ⅱ类水质月份达30个月,水生植物分布面积略有提升,生物多样性指数达到中度,水生态系统健康处于“良好”状态并得到改善,“十三五”以来,洱海提出了“保护优先、突出重点、综合治理、可实行性”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措施方针,以改善水质为核心,以“空间管控与经济优化一污染源系统治理一水资源统筹与分质利用一清水产流机制修复一湖泊水生态功能提升一流域综合管理”为主的思路,将湖滨及沿河区治理为重点,建设完善的水生态、流域水环境、水资源系统,统筹洱海流域的保护与发展。

4.2系统截污,削减入湖污染

经过多年努力,洱海的污染治理已实现了全覆盖的流域截污治理体系,以PPP模式推动的流域高效截污治污体系发挥着重要作用,城镇雨污分流网管建设已比较健全,实现了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卫生也得到了较好处理,为了深度推进洱海的截污工程,削减入湖污染,政府还积极推进城镇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回收利用相关系统的建设,比如标准化垃圾清运站、洁净清运体系、餐厨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坝区村落污水并网处理、山区村落污水分散处理模式等,运行效果显著。至2018年底,环湖截污管网、流域内坝区的村落完成污水收集处理,实现洱海流域城乡生活污水的全处理。加强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采用了库塘调蓄、生态沟渠建设、湿地净化等措施净化农田径流污染。同时,加强工业污水的治理,积极推动节能减排。

4.3整治入湖河流、调控流域生态

洱海流域的治理,核心是改善水质,为了改善水质,必须对人湖河流和流域内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整治。为此,大理州政府开展了许多河道生态修复、水土流失的治理,严格控制人湖河流的氮、磷污染含量,明显改善了弥苴河、罗时江及永安江的水质。对茈碧湖、西湖、东湖、海西湖等重要的生态节点进行堤岸建设、湿地修复、拦截净化、河道清淤,加快流域内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淘汰或转移,保护大型鱼类和动物栖息地,加强苍山林区和洱海源头森林生态治理与修复,推动海东裸露山体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使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和水质明显得到了改善。

4.4加强立法和监管建设

洱海流域的環境治理是关乎当地人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单独靠舆论倡导、行政规范、经济的约束是不够的,还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以法律体系支持和保障流域环境治理和综合管理工作。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环境保护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大理州制定了专门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并以此为中心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极大的促进了洱海流域治理管理工作的开展。良好的监管体系是促进洱海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助力,大理州建立了完善的洱海流域联合联动执法体系,公检法部门联合执法,严厉打击侵占湖面滩地、私搭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禁白”、“禁磷”、“苍山十八溪禁渔”、“面山禁牧”、“农田禁高毒高残留农药”执法,加强排污检查监督,加强流域水环境监管,实施网格化管理,开展“三清洁”整治,加强水文监测能力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工程绩效管理等,极大的促进了洱海流域综合治理。

5结语

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要求区域的发展必须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协调共进,洱海流域是大理州重压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而其环境问题却十分严重,需进行积极治理,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值得社会思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综合管理环境保护必要性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糖尿病的移动医疗分析
沂南县旅游市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高校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分析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