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序思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知识的更深处

2019-11-19丁艳

新课程·小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丁艳

摘 要: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好的学习环境,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具体的数学知识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借助于更多的手段与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进而让学生进入数学知识理解的更深处。基于此,从有序性探究学习的角度来阐述数学知识的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序思考;思维能力

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仅需要教师的有序性思考设计,更需要学生的有序性思维推进,只有师生都能进行相互默契地配合,才能让学生自然潜入数学知识的更深处来探寻内在规律。为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设计有序的教学流程、学生学习流程,引领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有序性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进行有序性思考,促进学生更好地实现数学能力的培养呢?

一、进行有序性观察,发现数学知识间的外在现象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要让学生经历对数学图形的观察、算式的比较观察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否有序、学生的观察是否有序,这都会影响数学知识探究的推进程度,都会直接影响数学课堂的效果。有序的问题引领、有序的观察与表达,这些都会对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节课时,有一位教师这样引导:“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有怎样的共同特点?”学生便能按照自己观察到的特征进行汇报,有的说它们的面都是平面,有的说他们都有四条边……然后,教师接着问:“是不是所有的图形都有两组对边是平行的呢?它们的角都为直角呢?”最后给学生呈现出诸多形状的四边形,让学生进行分类,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并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继续为学生呈现一些图形,让学生判别其是否为平行四边形。同时参加同课异构的老师却是这样做的:先为学生呈现长方形和正方形框架,让学生进行观察特征;而后让拉动长方形和正方形,使其形状发生了变化;接着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哪里发生了改变,让学生说一说,教师此时引导“图形发生了变化,它们还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吗?”适时地引导学生概括什么是平形四边形,这样做明显是达到了更佳的效果。因而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较前一节课效果更好。

为此,在让学生进行数学观察活动时,教师要能够进行有序的观察引领,让学生经历有序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从而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了解数学知识的外在现象。

二、进行有序性呈现,凸显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小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其抽象思维的培养需要有序进行。为此,在数学知识的呈现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做到有序进行,切勿杂乱进行。特别是在归纳数学知识时更是如此,这样才能凸显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好数学知识。

比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对长方体实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感知;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性表述,让学生获得有序性认知。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按观察时的顺序说说长方体从面、棱与顶点三个方面的特征,教师便要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在黑板上为学生有序呈现出长方体的面、棱与顶点的特征,让学生获得有序性认识。接着让学生学会自己画一个长方体,让学生感受立体图形呈现在平面上的表现方式,在操作中感受棱长与棱长之间的长短关系、不同位置的角的画法。这样,便将长方体的立体性更好地呈现于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进行有序性思考,探寻数学知识间的基本规律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往往需要教師有策略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把握,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进行有序性思维,从而让学生从现象中探寻数学知识间的基本规律。这样,也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

比如,在学习“除法中商不变的规律”时,教师便能够利用好课件给学生呈现出题组式算式,引导学生能够做到有效性思考,进而发现商不变这样基本规律。先引导学生进行顺向思考,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而后再逆向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这样便顺利地完成了商不变规律的新知探究。如果教师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性思考,他们就很难发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基本规律。

四、进行有序性发散,体现数学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许多数学概念性的知识往往不是易于直接理解的,常常需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基本认知积累而进行,才能实现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在实际学习中,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也应得以调整,或发散思维,或反向思维,或跳跃性思维,等等。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时,对于体积概念的理解,教师便要让学生借助于更多的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引导理解。笔者在教学中就能够为学生进行分组,并为每组学生准备好数学实验的器材:1个小石子、1杯水、一堆沙粒、1把塑料尺等。要求学生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在学生的实验中,学生便会理解到石子所能排开的水的体积,就因为石子占据了一定的空间。接着让学生将不同的物体浸入水中,让学生理解许多物体都占有空间。再进行理解性思维发散,最终让学生理解到“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便是这个物体的体积。”

这样,在课堂上让学生经历发散性思维过程,便能更好地将知识理解的层次渐进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从而让学生能够实现数学思维的更加深入发展。

总而言之,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能够做到有序引导,学生要能实现有序性思维,这样才能让学生进入数学知识探究的更深处。

参考文献:

林景锚.浅谈学生数学有序思考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8(17).

编辑 李烨艳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