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思考
2019-11-19王筱琳
王筱琳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是辅助这一教育过程能在实际效果上达到预期的关键。基于此,主要针对民办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分析影响这一融合过程的因素的基础上,将基于这些内容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 融合
随着民办高校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此类院校内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也受到了更多关注,但由于大部分民办高校存在注重专业发展,忽视思政教育的状况,相关课程得不到学生及教师的重视,而在国际国内形式不断变化的背景之下,若不能将这一教育过程切实地重视起来,那么民办高校学生就很有可能在思想上受到各类极端、偏激思想的影响,为学生后续学习及工作过程造成严重影响。结合本文所讨论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是建立在“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之上的,若能将这部分内容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的结合起来,学生自然能在教学过程中受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有效应对大量外界信息的冲击。对于现阶段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来说,缺乏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渠道,不能针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提炼,缺乏具备传统文化内涵的教师队伍等都将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产生影响。本文将在后续内容中分析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意义
(一)辅助学生理想人格的健全
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思想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理念都阐明了“通过内省提升自身境界,最终达到与外界的和谐状态”这一核心思想。也就是说,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对自身文化内涵的不断积淀,形成理想人格是此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这些内容引入到思政教育过程之中,学生自然能对自身行为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对事物的处理方法,最终形成理想人格。
(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在新的经济体制以及各类外来思想的影响之下,道德的重要性逐渐被人们所忽视,而群体意识、积极进取、诚实守信等道德要求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并在这些道德要求的基础上展开学习和工作则是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结合这两点内容,通过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是非常有必要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大量实例及论证部分也能引导学生意识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三)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了大量与爱国精神有关的内容,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属于此类,而对于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来说,爱国精神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学生对于爱国精神的认识也仅限于思政教育课本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通过中华传统文化辅助学生意识到爱国精神的重要性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导之下,学生自然能更好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过程中。
二、现阶段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过程中依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
结合现状来看,民办高校中思政教育课程主要是通过公共必修课的形式来展开的,而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来说形式过于单一,学生难以通过此类课程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优秀内涵,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结合这一点,民办高校应能通过讲座、交流、展示等形式来辅助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不能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提炼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内容之外,中华传统文化中也包含一部分与现代社会不相符的内容,而在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之中,相关教研人员必须能针对中华传统文化做进一步的挖掘和提炼,以此来保障此类文化内容的引入与思政教育目标相符,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结合现状来看,由于民办院校自身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即使能在思政教育课程中增加部分传统文化内容,也不能针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筛选和加工,最终导致这两者之间的融合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三)缺乏具备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教师
师资力量薄弱,在数量和质量上难以满足思政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需求是现阶段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展开的主要问题。结合现状来看,民办高校中具备充分的中华传统文化修养的教师并不多,大部分教师难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思政教育目标有效地融合起来,仅能在课堂上以文字或口头介绍的形式完成实际教育过程,这两者之间的融合效果自然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三、促进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方法
(一)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对思政教育体系进行改革
首先,对于课程结构的改革来说,民办高校可以鼓励相关教师开设“传统文化概论”“儒学经典导读”等选修课程,辅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进而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追求精神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其次,对于现有课程中涉及到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来说,教师应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深度讨论,可以通过辩论、分组讨论等形式辅助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进而借助这些内容完成思政教育过程。
(二)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传统文化活动的举办是在民办高校内部构建深度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民办高校应能结合以下内容完成此类活动的举办:(1)以征文、演讲、讨论赛等形式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度。通过这一类活动的举办,学生将能针对某一文化内容进行深度探讨,进而充分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中深刻的精神内涵,保障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2)以讲座、展览、文化沙龙等活动构建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此类活动将能有效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学生生活场景之中,学生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这些文化的影响,进而不断地完善自身人格和道德修养,保障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政策体系
首先,中央与地方政府应为民办高校明确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地位和落实方法,以此来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进入到民办高校思政课堂之中。其次,民办高校应针对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制定专门的考评体系、师资培养办法、教学研究办法等内容,对这两者之前的深度结合进行全面规划,确保这一工作能在上述内容的辅助下高效完成。
综上所述,在针对中华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意义及现存问题进行简单论述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通过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对思政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政策体系三点内容对加强这两者之间融合深度的方法做了深入探讨。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民办高校必须能进一步将思政教育及这一教育过程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重视起来,以此来保障相关课程的开展能达到辅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祥超,王海滨.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改革探索——基于习近平關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视角[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12).
[2]张广才,曾晓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J].昌吉学院学报,2018,(06).
[3]杨继伟.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18,(12).
[4]王忠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转化与创新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