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慢走,欣赏啊!

2019-11-19隆拾梅

新课程·小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隆拾梅

摘 要: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是完成教学重难点,更重要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加强朗读,重视组间合作和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能有所发散,有所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教学反思

《北京的春节》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1951年重回北京时所写的一篇散文。老舍先生按照时间顺序有详有略地写了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九结束的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学习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所以感知文章的内容不难,但如何让学生走进老舍先生的内心,体会老舍先生对北京春节的那份怀念和眷恋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学习老舍先生的表达方法更是本课的难点。

一、《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1.开门见山,由第一自然段“老规矩”一词入手,“老规矩”指旧的规则和规矩。再结合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是老舍先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重回北京,写于1951年春节前夕。从而引导学生明确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奠定了文章的情感基调。

2.明确写作顺序,梳理课文内容。以快速浏览课文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和时间相关的句子,勾画下来,尝试发现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然后再引导学生将这些时间批注在课文的相关段落边上,以此来发现课文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最后再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找出文章当中所描写的习俗。

3.欣赏特殊表达,体会作者情感。这一部分是整堂课的重点,我首先带领着学生一起去发现描写腊八的句段中的特殊表达: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如翡翠”“色味双美”“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以及出现过三次的“饺子”一词。每品读完一处,学生便齐读一次。从而明白老舍先生就是这样运用特殊的比喻,运用特殊的短句以及同一个词的反复出现来表达自己对北京春节的一种怀念。品完之后再让学生带入自己的感悟去自由读一读课文。

4.学以致用,深入老舍先生内心世界。从写除夕、初一、十五的句段中选择一处,学生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去发现特殊的表达,画下来,反复品读,从而深入老舍先生内心世界。如:“围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飯”意味着团圆,大家一起“守岁”意味着美好的祝愿,前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除夕晚上这一天,老舍先生对除夕的回忆还用了“除非”“必定”“都”这些肯定的词语,他想表达的就是对当时那种美好的祝愿的回味。再比老舍先生回忆“元宵节”这一部分,虽然是小时候的春节,但是“有的、清一色、都、通通”这些词都表示他记得那么的清楚,说明他对于北京不仅是一种回忆,更是一种深深的眷恋。

5.总结。在上课的最后以美学家朱光潜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来作总结。引导学生明白读一篇散文就是一次亲近作者情感的旅行,我们应当在这旅行当中慢慢行走,欣赏到更多的美景。

二、《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整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以老舍先生的情感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但也是因为过于关注这一目标,课堂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去研读某一词或某一句,从而忽略了学生,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得课堂气氛不活跃,更多的像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因此好的语文课堂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主体。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便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而这堂课上并未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学生都是刚刚经历过春节来学习这篇课文,那我们的春节习俗和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春节的习俗有什么不一样呢?如果课堂上能够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自己来说一说,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2.朗朗书声。课上学生读得不够,整堂课只有两次快速默读以及四次齐读,不仅朗读形式单一,而且朗读时间也不够,这样学生便无法在读中感悟,在学生仅有的几次朗读中,作为老师引导得也不够,没有做好示范,丢掉了语文的“魂”。语文课堂上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3.众说纷纭。课堂上的讨论能让每一位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得课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精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特殊表达方法的时候,这一点对于学生而言实际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大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未能达到这一高度,只有少部分阅读量较大的学生在一些词语的感知上非常敏锐。这就直接使得课堂的参与面狭窄,气氛不够活跃,如果这时候老师能够及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一带多,让更多的学生有所启发,将会更好地加深学生的理解。

4.思潮起伏。好的课堂总是能让学生回味无穷。如果这堂课上总结时能够再加以拓展几篇其他作家所写的关于春节的文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同样以春节为主题的文章,不同作家不同的表达方法以及不同的情感,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将课堂上的知识内化于心。

参考文献:

赵勇.以生为本 学为中心:《卢沟桥烽火》教学反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01,48.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教学反思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